古代『制玉圖』珍貴十二圖解(下)(組圖)

制玉領域最大的變化是制玉工具的進步。過去靠雙腳不斷地登踏製造動力,現在換成了電動馬達,過去切磨工具一分鐘轉幾百轉,現在一分鐘能上萬轉。手工制玉雖更溫潤,但其費時丶費力是難以想像的。

故宮博物院玉器館有《制玉圖》一套,是清光緒十七年李澄淵所繪《玉作圖》,共 12 副。制玉圖風格寫實,記錄描繪出制玉的主要步驟。每圖分上下兩部分,上部描繪出制玉的手法,下部描繪出此手法所使用的工具。註解:「碢」碾輪石,同「砣」。

 

 七、上花:

上花,也就是以小形的軋碢,又稱丁子,在玉器的表面磨琢花紋。

不同的軋碢形式,會留下不同的線條。例如:中厚緣銳的碢具所琢碾出的線條,往往端較窄淺,中段較寬深。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器的線條就有這種情形。因此有人推測,距今五丶六千年前的紅山文化,已經過開始使用碢具琢碾玉器。

現代玉器上花,是以類似牙醫所使用的鑽針。馬達帶動並配合活動的軟管,因此移動相當靈活丶隨意。


八、打鑽

這是對於一些要彫琢鏤空花紋的玉器,所做的一個重要步驟。打鑽的工具主要是彎弓和軋桿,軋桿底端鑲有金鋼鑽。玉工坐在桌子的一端,用左手握著玉器,抵在軋桿下端用金鋼鑽的下面,右手來回拉動彎弓,彎弓會帶動軋桿一來一回的旋轉,桿尖所嵌的金剛鑽就可以把玉鑽出一個圓洞了。

戰國至西漢的玉工,便十分擅於利用鑽圓洞的技法,營造線條迴旋轉折處流利飽滿的效果。


九、透花

透花,也就是鏤空花紋,以「搜弓」為主要的工具。操作的時候,先把搜弓上的鋼絲解開一端,穿透這個圓洞,再綁好。玉工的右手握著搜弓,一來一回拉動著,鋼絲上加浸了水的石沙,就能按照玉片上畫的線條來切割了。

因為一般書寫作畫的墨汁,是會被墨水沖洗掉的,所以玉工是用石榴皮的汁,來勾畫出要透雕的圖案。和了水的解玉沙,配合鋼絲在玉片上來回割鋸時,圖案仍是清清楚楚的不會被水洗掉的。

距今五千三至四千二百年的良渚文化,已出現以拉線透花的玉器,發展至清代鏤雕玉器薄而細,達到技法的巔峰。


十、打眼

這是專門對付像鼻煙壺丶扳指丶煙袋嘴之類的小件,而又有固定形狀的玉器,要鑽孔時所用的特殊技巧。

因為這類玉器太小了,不方便用手拿著打鑽,所以就在大竹筒中裝了水,上面安裝木板,木板中央挖了洞,洞的形狀就和要鑽孔眼的小玉器,形狀相同。不同形狀的小玉器,要配上挖了不同形狀孔洞的木板。

玉工的左手握住小「鐵盅」,右手拉著「繃弓」,一來一回的帶動鐵盅反覆旋轉,鐵盅下端所嵌的金剛鑽,就會在玉器上鑽出洞來。技法逐漸提升後,桯鑽與管鑽取而代之。穿孔如是兩面對穿,則常有接頭不整的痕跡。


十一、木碢圖

木碢是磨光的碢,一般是用葫蘆瓤作的。把已彫琢好了的玉器外表仔細的磨光。這時使用的工具結構是登板連繫著木軸,帶動一個圓形的轉盤,而這步驟用的圓盤,是厚厚的「木碢」,配用的石沙硬度比較低,又稱「浸水黃寶料」,大約是石英沙(七度)來細細磨光。


十二、皮碢圖

皮碢是牛皮製成的,是玉器的最後工序拋光上亮用,具體呈現玉色。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