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閱兵 ?凝聚民心? 或是砸錢做形象!

中共今年將在十一國慶大閱兵,從北京的角度看,大閱兵可以凝聚民心,團結各地,進而鞏固政權、展示國威。但閱兵一向被西方國家視為極權、獨裁,甚至好戰的象徵,儘管中共今年閱兵不是針對臺灣,但兩岸關係和緩下,臺灣如何看中共的大閱兵,恐將是五味雜陳。

二○○八年以來,華南雪災、四川大地震,加上各地的矛盾抗爭事件,中共認為,大閱兵多少可讓有如散沙的民眾暫時放下對時政的不滿,同心協力共度難關。且大閱兵可展示軍威、國威,對內可讓民眾有個期盼,對外可宣示在中共領導下的強大與進步。

不過,大閱兵也招致不少民眾批評,許多人認為,在胡錦濤講究和諧社會下,大閱兵給人窮兵黷武的感覺,所耗費的民脂民膏不知凡幾,"形象工程"只在"炫富或炫力",為一人服務而已。尤其在經濟下滑、民生困苦下,大閱兵顯得相當不合時宜。

中共建政四十週年時(一九八九)也曾計畫大閱兵,各項準備工作都已妥當,但當年年中發生天安門學生運動,只好取消。今年因為經濟危機,工人罷工、討薪、失業率大增等現象此起彼落,且貧富更加懸殊、貪污、腐敗事件層出不窮,加上今年又是六四事件廿週年等,局勢均不容樂觀,如果在十一前,大陸又發生重大事件,恐將影響大閱兵的進行。

閱兵分列式的部隊方陣踢正步是最好看的項目,但要將整齊劃一的動作完美地呈現,必須經過長期磨練。許多官兵視踢正步為畏途,因為不管颳風下雨,踢正步的角度、步幅都要像尺一樣精準,要練到步速一致,每天至少上百個來回,一次來回三、四百公尺。三、四個月下來,皮鞋磨爛三、四雙。不少人腳都長了骨刺、腳趾變型。

臺灣過去共舉行過十六次國慶閱兵(雙十節),尤其早年為對抗中共,蔣介石總統主政早期,幾乎年年國慶閱兵。臺灣最後一次國慶閱兵是一九九一年李登輝任總統時,為慶祝建國八十週年所舉行代號為"華統演習"的大閱兵。時至今日,臺灣因為民主轉型,已很少人再談國慶閱兵。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