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元儒許衡的教育成就

許衡生於元初鼎革之際,在異族入主,時局動盪,教育日見頹圮之際,許衡發展教育當有其重大意義,並兼具思想家與政治家的身份,如《許文正公遺書序》云:" 在元之時而有先生者出,雖志不得大行,然表章遺經,開倡絕學,使天下後世尚有所承藉,譬之窮冬冱寒春竟復生,其有功於彞教,何其偉歟!"

此外,許衡還抓住元帝的心態,說明推廣儒學教育的實效,重在建立一個長治久安的政局。許衡以一個儒者的心態去思考"教育"的意義,使其教育思想意義豁顯;而且,為了使元廷能多接觸理學,許衡使理學更為通俗化、簡便化、實用化,這也大大的方便了蒙古統治者接受理學以及理學的廣泛傳播;即便蒙古生的資質不如漢人,他也一視同仁,不輕言放棄。由此可知,許衡培養學生的目的,是在為國家所用,非一般腐儒可以比擬。這樣的教學,和朱子所謂"所以幸教天下之士,使之知所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而待朝廷之用也"(《玉山講義》),是不謀而合的。

由於許衡的努力,使以忽必烈為首的蒙古貴族從認識到承認,也走上了提倡以儒學為主體的漢族傳統文化。《元史》亦載世祖令侍臣之子不忽木,向許衡學習儒學。許衡以一儒臣興學,負有教育蒙古貴冑子弟的重責大任,他的教育貢獻多是在官學的工作表現上;此外,這批人是代表未來政治權力的核心,因此,當是別有意義。

由此可看出許衡興學的功績,也可知他培養政治人才的想法,恰與元朝君王所需不謀而合。許衡長期投身教育,教育的成功,也使元朝的書院教育盛於前代。在忽必烈的支持下,各地學校、書院不斷發展,這些學校和書院,屬官府所有,是國立性質,在其中傳播儒學文化,則可視為程朱理學官學化的另一標誌,這說明儒學作為正統官學正在形成。

本文留言

作者李蕙如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