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接觸攝影技術的是少數上層社會的人士。出於對攝影技術的原理不瞭解,普通市民對攝影存在誤解,認為攝影會將人的靈魂攝去。清朝統治階級也把攝影看作是異端邪術,閃為將相機對準帝王、後、妃是冒犯龍顏有失體統的逆舉。不過也有一些洋務派官僚不相信這些看法,像恭親王奕徑就曾在同治七年(1868年)請英國人約翰·湯姆森為他拍照,醇親王奕柴也曾在光緒十一年(1885年)到天津巡閱海防時讓人拍了一些照片帶回宮中讓光緒皇帝觀看。 久
光緒皇帝最寵愛的珍妃是一個攝影迷,是她首先將攝影技術帶到了紫禁城內。光緒二十年(1894年),珍妃從宮外購買了一套照相器材,秘密帶入宮中。每天早晨到慈禧的寢宮請完早安之後,珍妃就回到自己的住所景仁宮學習攝影技術。她喜歡穿上男式服裝照相,也喜歡給光緒皇帝照相,她還教太監如何使用照相機。過了不久之後,這件事讓慈禧太后知道了,她對珍妃早就心懷不滿,於是藉機下令用板子責打珍妃,並且將她身邊的兩個太監發配到黑龍江去。既天真又倔強的珍妃經過此事後還不知道收斂,後來又私下出錢讓身邊的一個姓戴的太監在東華門外開了一家照相館,這件事後來又被泄露出去,對珍妃早就十分忌妒的隆裕皇后將此事向慈禧太后告密,慈禧大怒之下,將那個太監傳來審訊,動用了酷刑,那個太監招供之後,被亂棍打死,珍妃也遭到囚禁。
珍妃當年拍攝過的照片應該是比較多的,但是流傳下來的卻很少。光緒皇帝的照片也幾乎沒有留下來,其原因恐怕不能用遺失來解釋,很可能是被銷毀了。現在我們能夠看到的一張珍妃的照片首次發表於1960年,這是一張頭部的肖像照,珍妃的臉形為橢圓形,比較豐滿,頭上梳著兩把頭,肖像的邊框是橢圓形的,上方還有黑底白色的"貞貴妃肖像"五個字。據專家估計,這張照片應該是珍妃死後被迫封為珍貴妃後,在將她的靈柩安葬於西直門外的田村或是後來將她的靈柩遷移於清西陵光緒帝的崇陵時,利用珍妃的舊照片複印的,並作為遺像使用。照片上的"貞"字顯然是筆誤。珍妃的肖像與她姐姐瑾妃確實有相似之處。
珍妃
珍妃在1900年八國聯軍即將攻入北京時被慈禧太后下令推入宮中的一口水井溺死了。庚子事變之後,慈禧太后從西安回到北京,一改兩年前仇視洋人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變成了崇洋迷外的典型。她在宮中大拍起照片來,現存的清宮照片裡最多的就是慈禧太后的照片。其中最常見的一張是慈禧扮作觀音菩薩,端坐在中間,右手拿著一挂串珠,左手放在膝蓋上,身穿袈裟,頭戴毗盧帽。在她身前有盛開的荷花,背後有叢竹、山石,在她左右兩側各站著一個人,都是頭戴毗盧帽,身披袈裟,雙手合十,手腕上掛著拂塵。據專家辨識左邊的人很像是總管李蓮英,右邊的人可能是慶親王的三格格。他們兩個分別扮成善財童子和龍女。(如下圖)
另外一張照片中的佈景和前邊的一張基本相同,慈禧太后不是坐著而是站立著,左手拿著淨水瓶,右手拿著楊柳枝。她左邊身後有一個身穿武將戲裝的人,雙手合十,胸前捧著金剛杵。慈禧右邊站立著一個少女,手捧一函書冊。這兩張照片的佈景中都有一塊寫有"普陀山觀音大士"的木牌,這兩張照片顯然是同一時間照的。(如下圖)
當年給慈禧太后拍照的御用攝影師是勛齡,他是德齡的弟弟。德齡是清朝駐外使臣裕庚的女兒,曾隨父在法國巴黎居住多年,會說法語和英語。後來隨父回國後,慈禧將裕庚太太和她的兩個女兒德齡、容齡請入宮中。後來德齡還擔任了宮中的女官。就是她介紹勛齡來給慈禧拍照的。
當年慈禧下令在頤和園樂壽堂前搭起席棚以佈景屏風為襯,按寢宮內御座間的豪華格局進行佈置,作為拍照的佈景。當時的技術條件比較差,勛齡的照相技術卻相當高明,拍出的照片畫面色調柔和,層次豐富。勛齡又將其中的佳作放大描畫上色彩,嵌放在大鏡框內,懸掛在慈禧的寢宮裡,顯得十分富麗堂皇。
慈禧的照片還有很多,其中有兩張是慈禧與侍從們在無篷平底船上拍的。船的前邊有盛開的荷花,船上有人手持帶竹葉的長竹竿,慈禧身旁的方幾上香爐內插著大壽字,旁邊插著一個簽,上寫"普陀山觀音大士"七個字。一張照片上共有十五人,光緒皇帝的隆裕皇后和另一個少女站在慈禧兩旁,隨侍人員身穿清代服裝。(下圖二)另一張照片上只有七個人,其中有三人頭戴漁家罩。這兩張照片大概也是同時拍攝的。(下圖一)
另外還有幾張很有價值的照片。一張是慈禧與外國公使夫人的合影,慈禧坐在中間的寶座上,她的左右各站著兩位外國公使夫人,身穿西式連衣裙,慈禧的右邊還站著一個外國小女孩,應該是公使夫人的女兒。(如下圖)
另外一張是慈禧與光緒後、妃的合影。慈禧坐在當中的寶座上,站在她身前左側的是隆裕皇后,站在她身前右側的是瑾妃。從照片上看隆裕確實是其貌不揚,臉型狹長,上門牙還有點往外突出,後腦杓是扁平的,而瑾妃則是面如滿月,體型十分肥胖。在慈禧身後左右兩側也站著兩位少女,身上的服飾與光緒后妃的服飾相同,頭上梳著兩把頭,這兩名少女的相貌很像,應該就是德齡、容齡姐妹倆,她們當時在宮中擔任女官。在隆裕身後還有一位中年婦女,體型較胖,身著宮裝,頭上卻沒有梳兩把頭,此人應該就是德齡姐妹的母親、裕庚的太太。照片上的慈禧太后已是七十歲的老太婆了,毫無美貌可言,但和她的年齡相比還不算太老相。這張照片上方有"大清國當今聖母皇太后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字樣,照片上還印著她的長達十六個字的尊號。這些照片大約拍攝於1904年至1906年期間。(如下圖)
末代皇帝溥儀以及皇后婉容、淑妃文繡也留下了許多照片。其中既有傅儀身穿龍袍坐在寶座上的照片,也有溥儀大婚時皇后婉容、淑妃文繡身著盛裝的照片,還有溥儀身穿便裝與溥傑、毓崇等人的合影,有溥儀騎馬、澆花、打拳、上房的生活照,還有他和德國純種大狼狗泰戈的合影。皇后婉容的照片也有很多。有她吹簫、持扇、戴眼鏡、騎自行車、登高、爬樹的照片,還有她用太監的帽子做道具拍的照片以及婉容、文繡抱狗、牽狗、餵狗的照片。這些照片拍得很有生活情趣。據說當年溥儀、婉容和文繡經常在紫禁城內手持蔡斯相機互相拍照,一起尋歡作樂。這與慈禧太后和光緒后妃拍的那些姿勢呆板的照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照片上的婉容有一種端莊嫻靜的古典美,溥儀的形象則相形見絀。
溥儀照
婉容
文繡
溥儀與婉容
溥儀西裝照
溥儀的父親載灃、溥儀的祖母、生母和弟弟妹妹們也都留下了照片,從這些照片中可以看到當年末代皇帝一家的生活情景,為今天的學者研究清末民初皇室提供了寶貴的史料。
從清朝末年到民國時期有關北京城的老照片為數很多。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①北京的城牆、城樓、護城河。②北京的街道、商店、民居等各種建築。③紫禁城內的宮殿以及皇家園林、寺廟。④各種集市、娛樂場所的景象。⑤北京市民的形象,他們的服飾、相貌、職業。⑥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照片,例如滿清王公、維新派領袖,北洋軍閥首領的肖像照,義和團、八國聯軍在北京的照片。這些老照片具有高度的史料價值,為研究者提供了形象、直觀的資料。
隨著攝影技術的傳入,照相館也出現於北京街頭。照相機傳入中國是在1842年以後,北京城內的第一家照相館名叫"豐泰",地址在宣武門外琉璃廠,大約是在1890年前後開業,比清宮內的老佛爺慈禧太后照相的年代要早十三年。也有人說北京最早的照相館是廣東人潘惠南在門框胡同開的,但也是在這年前後。當年所用的照相機和照相材料大多是從日本進口的,底片採用濕板,曝光的方法是放在陽光下晒五分鐘,照相紙採用雞卵紙。
那時候照相是個新鮮玩意,照出來的相片比畫像更真實,也比畫像的價錢便宜。但是許多人不懂照相的原理,誤傳照相機會攝去人的靈魂,所以大多數北京人對照相仍然是陌生的。
辛亥革命以後,隨著大批南方人進入北京,照相館在京城內很快發展起來,形成了一個新的行業。當時除了中國人開設的照相館外,還有一些外國人開設的照相館。王府井的山本照相館是日本人開設的,東交民巷的阿東照相館是法國人開設的。1925年後照相技術和器材有了較大的發展,開始採用軟片膠卷和溴氣感光紙。到1936年,全市已有61家照相館,1949年全市有167家照相館。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