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中國舞 : 中國舞的神韻

人們常常形容舞蹈者有韻味. 那麼中國舞的韻是從哪裡來的呢?

中國舞的特色是典雅高貴,而中國舞蹈基本動作最重要的是講究"手、眼、身、步、法", 追溯中國舞的起源,最早的記載的是在五帝時期,正是華夏文明初始,半神文化的開端。

我們知道, 軒轅黃帝被稱為是中華文明的人文初祖,他在位的一百年是個"道行天下,人間天堂"的盛世典範,奠定了一個民族源遠流長的根系文化。黃帝發明的"黃曆"記日法一直沿用至今。倉頡造字等等傳說至今為人傳頌接納。

而舞蹈更是應時而生的不可缺少的一項。史書中記載黃帝時期有樂舞《雲門大卷》;堯帝時期有樂舞《大咸》;舜帝時期有樂舞《九韶》;禹帝時期有樂舞《大夏》;傳說禹創製了樂曲《九招》歌頌舜的功德,招來了祥瑞之物,鳳凰也飛來了,隨樂聲盤旋起舞。

中國古籍中,記載了不少樂舞的起源傳說,僅在《呂氏春秋.仲夏記.古樂》一篇中,就有這樣幾則:

黃帝之後,顓頊帝(音:專續)在登上帝位的時候,聽到四面八方熙熙鏘鏘的風聲很好聽,就命令部下"飛龍"仿效風聲創作了"樂",又命令一人率先做樂工,造出樂舞。顓頊把這個樂舞叫做《承雲》,用來祭祀天帝。

帝嚳(音:庫)命令臣下"咸黑"創作歌曲《九招》、《六列》、《六英》,又命令"垂"創製了鼙(pi2)、鼓、鐘、磬、笙、管、篪(chi2)等樂器,吹打起來,十分動聽,鳳鳥錦雉隨著樂聲跳起舞來。帝嚳很高興,就用來歌頌上天的功德。

堯立為帝的時候,命令"質"創作樂舞,"質"模仿山林溪谷的天籟音響製作了樂歌。重擊輕打石刀石斧,模仿天之玉磬的聲音,於是百獸都跳起舞來了。

從僅存的史料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到,最初的樂舞本是"天籟之音",人們只是通過"樂工"(當時的樂工也皆是神人)取錄而已。這些樂舞用於敬天地,頌賢德,教化人的道德。這就是中國舞蹈的精髓。流傳不衰的《霓裳羽衣舞》《秦王破陣樂舞》等等,雖經千百年而依然不衰的樂舞都是敬天,頌神,歌唱賢德,體現的是中國傳統的文化的根本-"信仰為本,道德為尊",這也是應承中華神傳文化的經典。

中國舞獨有的東西,就是它特別注重身韻身法. 身韻是人的神情和心意要表達的東西,身法是指外形動作及韻律. 中國舞除了講究手、眼、身、法、步,還講究形、神、勁、律.這些就構成了中國舞的表現必不可少的內容,也是身韻的基本要素。

不管是跳任何一支中國舞,一定要做到手到、眼到、身到,然後步到。"法"就是手、眼、身、步四種技巧的互相協調,要動作勻稱、流暢,讓人看起來感到很舒服。

形是指外在動作,包括姿態、動作、以及連接,連接動作實際上是韻味非常充分表現的東西,一個動作到另一個動作的中間過程,就是最具古典舞韻味特點的部分。神是起主導作用的部分,要表現悲或喜,怒或樂,表現人物特徵、情節故事。勁則是力量,舞蹈是有力度的,也是表達內容和情緒的主要手段,其中有輕、重、緩、急、強弱、剛柔等的處理。

中國舞不同於西方舞蹈,西方舞以"線條"之美,中國舞以"圓和"為美。例如中國舞的"蘭花指",外手指呈圓形,胳臂肘也是圓的,手絕不能直直的伸出去,只有表現罵人的意思才會伸直手指。

而西方舞蹈要求把線條拉長到極致,加強線條往外延伸的特色。中國舞也有注重的地方,肢體該傾斜就傾斜,手胳臂該圓就要圓,腳該曲就要曲。每個部位的動作都能達到要求標準,形體之間自然能產生"韻"。中國舞蹈很能夠刻劃人物,還有人物的感情、個性,可以表現肢體動作的詳盡。

神、韻、形、體的融合,才能充分表現出中國舞蹈的特有風格與韻味。

那麼,欣賞中國舞的關鍵是什麼呢? 舞蹈中"神"的部分,這是關鍵所在,其他的身法技巧都是為"神"服務的。而這部分也是舞蹈從誕生到"出爐"的關鍵,也就是舞蹈的內涵。

編舞的構思選材,立意都很重要,是表現善惡,美醜,光明,黑暗,還是喜怒哀樂愁,這是舞蹈的"生命"。 而燈光道具,服裝都是為表現舞蹈的韻意服務的,配合的恰到好處,就能把舞蹈演活,起到歌頌光明,美好,純淨,教化人們道德情操的作用。

神韻藝術團的巡迴演出超越了語言,超越了文化,帶給世界各族裔無盡的驚喜,感激,感動和震撼,甚至無數觀眾感動到落淚,這些不僅僅是真正中國舞那獨特的身法,美麗的天幕和漂亮的服裝引發的效果,而是真正的舞蹈的"神韻"在觸動著觀眾的內心. 舞蹈表現的是敬天敬神,光明美好和善惡必報的永恆的主題, 融合了演員內心對神佛的敬重, 修煉人對慈悲的感悟和對珍惜生命的體悟,所有這一切通過中國舞獨有的身法傳遞給了觀眾。這也許正是如今塵世中的人們內心深處最渴求的共鳴吧。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