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政策效果不如預期農民生活還是貧困
中國政府近年來為激勵農民的生產熱情,出臺了不少惠及農民的政策,然而,經過幾年的實踐,結果卻不如農民之意。與以前相比,中國農民生活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改變,生活依然貧困,壓力越來越大。中國政府豁免農民的農業稅、實行九年義務教育、推行農村合作醫療,以及大力修建農村公路等措施,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了農民的難題,也給農民帶來了很多新的影響和困難。
由於物價上漲,農業生產原料等價格也急劇提高,抵消了農業稅免繳的好處,農民收益並沒有明顯增加。政府推行九年義務教育,免除農民的學費,解決了農民子女上學難的問題,但落後地區村鄉中小學合併,小孩只能到更遠的地方讀書,農民家長跟著陪讀,無法繼續農業生產或者打工掙錢。
農村合作醫療福利,其適用範圍是農民戶口所在區域及特定的醫院,農民生了重病需要轉到合作醫療範圍以外的醫院,醫藥費就不能報銷。
修建農村公路方面,中國大多數的農村公路大多隻修了一個雛形,與原有的土路沒有實質上的差別。按農民的話說,只是在原來基礎上加寬了。
農民生活怨言多
重慶渝北區石船鎮金灘村村民張明寶介紹,他所在的三社一百多戶家庭,除了在外打工的農戶經濟條件比較寬裕,其餘的生活上基本沒有變化。
他說,農村物價上漲,雖然政府免除農業稅,但農民的口袋依然不富裕。他認為,雖然中國的農民不能像外國農民那樣享受到政府的巨額補貼,但政府應該限制農業生產原料的價格、保護農產品的賣價,並從技術上、工具上幫助農業現代化,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農民的收入,舒緩農民的生活壓力。
在農民子弟教育方面,他說,當地原本有一所工農小學,但自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後,該小學只招收一到三年級學生,四年級及以上的都必須到鎮上小學就讀,不少家庭不得不在鎮上租房子,父親或者母親陪讀。這加重了農民的負擔。
至於道路建設,他說,金灘村附近有一條河,七年前政府同意在河上修建"金灘大橋",方便村民交通;這座橋修了七年,至今才修成形。當地人對此異常憤慨,懷疑修橋的錢有賬目不清之嫌。
金灘村另一村民潘明山去年底因酒精中毒,石船鎮醫院束手無策,要求病人轉院治療,子女送他往西南醫院,花費了4000多人民幣(約800新元),結果只能報銷部分的費用。
他認為,農村合作醫療應該全市通用。目前的農民工四處流動,加上農村合作醫療指定單位的醫療水平有限,如果僅僅適用限定的幾家醫院,農民的醫療依然沒有得到切實的保障。
重慶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農村問題專家認為,農民反映的問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政府應該好好反思,尋找切實可行的解決之道。他建議,中國是農村人口佔多數的農業大國,在社會轉型的同時,應借鑒先進發達國家的農業政策,制訂保護農民各方面權利的法律法規,並加以嚴格執行。同時,對於損害農民利益的行為,也必須嚴厲處罰。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