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奧運冠軍們不為人知的校園生活(圖)

第29屆北京奧運會中國隊奪冠的選手中,多是些80後90後的運動小將,他們雖然是奧運冠軍,但卻比起普通人家的孩子,在求學,求藝的道路上,更有一段段鮮為人知的磨難。

陳燮霞:父親借錢供她上體校

8月9日,中國選手陳燮霞在頒獎儀式上展示金牌。當日,中國選手陳燮霞在女子48公斤級舉重比賽中以212公斤的總成績獲得冠軍,為中國代表團捧得首金。

陳燮霞生於廣東番禺欖核鎮大坳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父母靠種甘蔗和水稻為生。陳燮霞家裡有父母、大哥、大嫂,她是老小,被稱為「細妹」。「細妹」活潑、開朗,有點像男孩子,但也特別懂事。從7歲開始,她就常幫爸媽挑水澆灌,用板車把爸媽收割下來的農作物拉回家。由於有舉重天賦,1992年,年僅9歲的陳燮霞被番禺業餘體校選中。但進體校訓練需要錢,每年的學費是230元、伙食費100元,另外還要給零花錢。這給家裡帶來了很大負擔。但父親卻認為,女兒既然被教練選中,就應該一直練下去。為了供她訓練,陳父前後借了上萬元。

龐偉:既是優秀學生也是「手槍迷」

出生在河北保定的龐偉初中在回民中學學習,成績一直不錯。他小時候就特別喜愛玩槍,家裡像武器庫一樣堆滿了各種「槍支」。14歲時,一個街坊對龐偉說: 「你這麼愛玩槍,乾脆去練習射擊得了。」正是由於這句話,龐偉開始在保定市第二重點業餘體校射擊中心學射擊,但此後龐偉在射擊上花去大量心思,學習成績直線下降,父母很擔心,曾一度打算讓他放棄射擊訓練而專注學業。幸好龐偉的教練張廣偉對他的父母說:「對別的孩子,不練也就不練了,我不說什麼,但是對龐偉,不讓他練射擊才是誤人子弟。」這對龐偉的父母觸動很大,也最終使龐偉對射擊的訓練堅持了下來。

龍清泉:小老弟卻有大志向

8月10日,中國選手龍清泉在北京奧運會男子舉重56公斤級決賽中,以292公斤的總成績獲得金牌,並以132公斤的抓舉成績打破世界青年記錄。

龍清泉自幼活潑好動,很小就被選入湖南龍山縣體校學習,1999年,9歲的龍清泉被湘西州體校教練甘智悅看中,走進了湘西自治州體校的舉重館。小龍年級小,又愛笑,所以大家都很喜歡他,看到他都忍不住要去逗逗他。這時,小龍也只是笑笑,然後雙手做出抹眼淚的動作,進行「抗議」。但是小龍卻有著大志向, 「舉出世界,舉出未來」是這個17歲小孩的qq簽名。

火亮:先練體操後改跳水

很多人也許不知道,火亮在7歲時最先訓練的是體操,9歲時被上海跳水隊教練胡燕挑中,才改練跳水。火亮小時候,動作像閃電一樣快,體操隊到幼兒園招隊員時,幼兒園老師立刻向教練推薦火亮:「你們來看看,這孩子會飛!」那時候電視劇《雪山飛狐》正在熱播,淘氣的火亮總是在老師和小朋友面前模仿武打動作,還能騰空飛起來。

張湘祥:為約會從集訓中逃跑

張湘祥的經歷和火亮類似,最初家人是打算讓他在少體校學乒乓球的,在報名時被舉重教練相中改變了他的命運。他在福州集訓時,當時中國臺北隊隊員來交流訓練,女孩子晚上出去逛街的時候,想找當地的男孩陪同前往。但按規定,集訓時隊員是不能外出的,其他隊員都不敢去,就張湘祥比較調皮,翻門出去陪女孩逛街去了。後來被教練知道後還險些被趕回家。

王鑫:怕水,5天才學會游泳

王鑫出生在湖北武漢一個貧困家庭,她原名王若雪。進入清華大學跳水隊後,教練於芬認為,「若」與「弱」同音,於是,她改名為王鑫。王鑫10歲時練習體操,兩年後轉為跳水。她說:「剛練跳水,我很怕水,教練就在我腰這裡綁了一根繩子繫起來,看我遲遲不敢下去,她就把我推下去,然後我拚命向岸邊劃啊劃。這樣掙紮了5天,我學會了游泳。」雖然還是個孩子,但王鑫的不屈不撓、柔中帶剛的性格讓她總是像個「小大人」。

陳艷青:假小子+心理學碩士


在11日女子舉重58公斤級決賽中,陳艷青以總成績244公斤獲得金牌,為中國代表團獲得第8金。賽後,她本人及身在家鄉蘇州的親人及鄉親接受了採訪,娓娓講述中讓我們瞭解了這位衛冕冠軍生活中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幼時扛著石頭跑

陳艷青的家鄉是蘇州太湖西山島堂裡陳巷村,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顯示出了與同齡孩子的不同之處。跟她的兩個姐姐不一樣,兩三歲時,艷青的身材就已經比其他同齡孩子要壯多了,因此大家都喜歡喊她叫「大囡囡」。艷青小時侯脾氣性格都像男孩子,也喜歡跟男孩子一起玩,力氣一點不輸給他們,村子附近有一座採茶山,村裡的小孩子都喜歡去山上玩石頭,別的小朋友都把石頭滾著玩,而艷青則是扛著石頭跑。

最早發現艷青力氣超常,是在她五六歲時。「五六十斤的石頭,大人們都不一定搬得動,可她一下子就抬起來了。」

幫父母干農活力氣超常

陳艷青家鄉當地盛產小紅橘,小時候跟著父母上山採橘子,別的小孩只顧著玩,而小艷青已經可以幫著父母干農活了,她幫著父母把採下來的橘子扛回家,每次能扛著二十幾斤的一筐橘子走十多分鐘的山路回家。看著陳艷青長大的鄰居張阿姨透露,當初陳爸爸已經有了兩個女兒,第三個孩子很想要個男孩,結果沒能如願,但是現在陳爸爸經常對別人誇耀「沒想到這個女兒比男孩還要出息」。

一頓能吃半筐枇杷

陳艷青的嬸嬸金惠萍說,小艷青的聰明留給她印象最深,在村裡上小學讀書的時候,小艷青可是經常在班級裡考第一名的。從小跟著大人學干農活,艷青即使在後來當上運動員拿到冠軍後,回到家一樣會幫家裡人採橘子採茶葉,而且樣樣活兒都是好手。嬸嬸透露說,艷青從小就喜歡吃水果,她最喜歡吃的是枇杷,「當運動員的胃口都大,艷青一次最多能吃半筐枇杷。」

冠軍「回爐」讀心理學碩士

2006年東亞運動會奪冠後,陳艷青重新回到蘇州大學的校園裡,學習工商管理。「我跟你們這些按部就班考上大學的人不一樣,初中二年級後,我就沒怎麼學習文化知識,8年的知識缺口,差距實在太大了。」

2007年9月,她繼續在蘇州大學攻讀碩士學位,這次她選擇了應用心理學專業。目前陳艷青已經拿到了心理學碩士學位,專業修養加上多年來大賽中養成的定力,為她在北京奧運會成功衛冕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

進校園第一課學「久坐」

問及陳艷青學習上的困難時,她的回答讓人忍俊不禁——第一個要學會的竟然是「久坐」。從小就像男孩一樣爬牆上樹的陳艷青早已習慣了充滿活力的運動生涯,如今坐進課堂裡,要習慣一坐就是半天,還真是不容易。「不過,這都是剛入學時的情況,我很快就適應了。」

陳艷青的基礎比較薄弱,但是她能以勤補拙:早早做好預習,甚至在上課前就已經把課後練習做好,以便聽課時有所針對。陳艷青被班主任稱為「體育特招生中學習最用功,成績最好的學生」。

新目標是攻博兼成家

當日陳艷青出場時,艷青的姐姐悄悄用手背抹了下眼淚,眼眶也有點紅了。「作為姐姐,對妹妹下一步最大的心願是什麼,是早點成家還是早點回家來孝敬父母?」「應該說兩者都有。」

陳艷青賽後接受採訪時也表示,北京奧運會後她有很多計畫——想回家幫父母種地;想找個男朋友,因為這些年練舉重「練得沒有七情六慾」;還想讀蘇州大學應用心理學博士學位,成為中國隊的第一個博士運動員。

此外,她還有一個身份——蘇州體育局副局長。北京奧運會後,這位「女強人」是否打算第四次退役,變身體育官員?

她不好意思地笑了:「每次宣布退役後,結果都和原來想的不一樣。這次我什麼都不敢說了。」

王峰:小時候總愛闖禍奧運冠軍原是個「暈」孩子

1979年出生的王峰已經在跳水池中奮戰了近20年,在國家隊也是幾進幾出,但是人們對他的印象始終不深,這是因為實力強勁的王峰缺少一枚奧運金牌。04年雅典失利讓王峰的職業生涯進入了一個尷尬期,但是老將經歷心理波折之後,毅然決定再戰4年,08年家門口作戰,王峰把沖金項目由單人3米板改為雙人3米板,終於圓了自己的奧運夢。

在外人眼中老將王峰是個內斂沉穩的人,透露著成熟持重,不過外界不知道的是,小時候的王峰也經常闖禍,是個總犯「暈」的孩子。

母親鄭傳美回憶,王峰小時候非常好強,去濟南練跳水之後,就覺得自己已經長大成人了,什麼事情都能夠處理。「他從小對家裡的情況也不熟悉,鄰居們也不怎麼認識他,加上多年不回家對家這邊的情況也很陌生。」鄭傳美告訴記者,「有次他從濟南回來,按說下午就該回來,但是到天黑也沒見人影。後來他到家我一問,原來他迷路了,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那個時候也沒有電話手機,沒法和家裡聯繫。最後我問他是怎麼回來的,他說自己問的警察,警察告訴他怎麼走,他才找到了回家的路。」

如果說找不到自己家說明王峰很「暈」的話,那麼欺負妹妹則多少讓人覺得王峰有點不太懂事了。王峰的妹妹對記者說,小時候和王峰一起玩,兄妹倆經常打架。「當然也不是真打了,是我們倆打著玩而已,」王峰妹妹笑著對記者說,「小時候我爸給哥哥買了把氣槍,有次他跟我說‘我對你脖子打一槍吧’,我當時也小,說‘我是英雄兒女我不怕’,我哥就對著我脖子真打了一槍,結果我脖子上打紫了一個圈,走的時候他讓爸打了一頓。」。

還有更嚴重一次,大概在王峰10幾歲的時候,他和妹妹一起放鞭炮玩。當時他竟然「暈」到將鞭炮放在妹妹手中點燃,結果鞭炮被引爆之後,妹妹的手被炸得血淋淋的,「我哥那個時候就哄我,讓我別哭,什麼好話都說盡了,但最後還是免不了挨父親揍。」

事實上,如今的王峰和妹妹感情最好,有什麼心事幾乎都最先告訴妹妹。而妹妹描述這兩件足以讓她記恨的事情時,也是面帶笑容娓娓道來,顯然妹妹對於哥哥幼時的不懂事並不介意。「我哥對我非常好,上學的時候經常給我錢用,每個學期給我交學費,我和他感情也挺好,一直覺得他是我們家的驕傲。」王峰妹妹說。

劉春紅:坐在閃閃的金牌旁邊聽劉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家庭貧困曾差點輟學

劉春紅參加2004年雅典奧運會拿到了金牌,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這個奧運冠軍,在上體校的時候,卻因為家庭貧困,多次差點就輟學。

劉春紅11歲的時候,招遠市體校老師到學校裡選學生。柔道教練郭炳訓一眼就看上了劉春紅這塊好苗子,簡單測試之後,決定讓劉春紅上招遠體校。

在最初的柔道訓練中,憑藉刻苦的訓練,劉春紅嶄露頭角。而和她一批去的很多孩子,不到一年就受不了苦都回家了。

1995年,春紅因為成績突出考上了煙臺體校,但第一次輟學危機卻隨之而來。哥哥和春紅都練體育,成績都很好。「當時兩個孩子一個月就得500多元的費用,我和她爸一個種地一個打工,哪有這麼多錢供他們?」在兩個人都面臨輟學的情況下,哥哥主動退學,外出打工供妹妹上學。

在煙臺體校,教練根據春紅的身體條件和特點,讓她改練舉重。正是這時候的改行,才有了後來的舉重奧運會冠軍。

憑藉自己的天賦和努力,春紅後來又被省體校錄取。但是,家庭的貧困,讓春紅再次面臨選擇。 「當時報名費交1000元,學費2000多元,還有3000元的押金。這些錢對我們家來說根本拿不出來,只能想著讓她退學。沒辦法啊!」春紅的母親說起女兒求學訓練的艱難,忍不住抹淚。

關鍵時刻,又有人幫了春紅一把。「省體校的老師張海洋當時替我們交了3000元的押金。」劉宣堯告訴記者,「1000元報名費有700元是找人借的,2000多元學費是把家裡養的牛和豬賣了才勉強湊起來的。」

說起女兒訓練的辛苦,馬雲敏說,「我在家裡干農活,手上有繭子,可春紅手上的繭子,比我的都多。可每次打電話她都說,訓練習慣了,也不覺得多累。」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