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鐘專欄】奧運示威公園,牢籠裡的自由

英國有個海德公園,法律規定在這裡人們可以自由發表各種觀點。

2008年是中國的奧運年,因此北京奧組委安保部部長劉紹武在 "平安奧運之北京奧運會安保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稱,北京奧運會將效仿外國,劃定日壇、紫竹院、世界公園三處作為示威遊行區域,同時,集會遊行示威活動跟其他國家一樣,需首先提出申請。

1995年中國主辦世界婦女大會時,就設立過"示威專區",是在北京郊區懷柔縣劃出的一塊操場般大小的微型場地。

自從本次當局宣布為奧運開闢"示威區"以來,一些對此看好的人士積極申請辦理相關手續,但時至今日,除了聽到"不予受理"、"不被通過"之外,還沒有得到任何被許可的利好消息。

全國人大常委會在1989年"六四"之後專門制訂了一部《集會遊行示威法》,因為其中設置了眾多的先決條件和限制,實際上就是一部"禁止集會遊行示威法"。要不是懼怕種種陰暗暴露在世人的眼皮底下,也不會有此"法" 的應勢面生,現在如此,不過是表面上擺個姿態。

《華盛頓郵報》7月24號報導說:"這個法律規定,申請需提前5天提出,而且禁止損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的申請,禁止提出主張分裂的示威申請,禁止沒有永久居留權或者長期居留權的人提出申請。"

遠離市區,尤其遠離奧運主場館"鳥巢"和"水立方",當局種種不太情願的勉強之意,盡顯其中。申請程序相關操作細節的含糊其詞和遲遲不能出臺(8月2日出臺,已達日期極限),與申請所需時限的不匹配,說明瞭這個'法'的誠意還有待進一步審視。

說來可笑,估計這邊多數申請人在還沒有得到遊行示威許可的情況之下,那邊的京奧怕也已經閉幕大吉了。 

表面上推出示威區,但當局或將以此為理由,對所有可能的示威者採取壓制措施。包括大量錄像,出入檢查,活動操辦人詳細登記等,使個人的相關見解和私人信息在此過程中暴露無遺。這些都恐成為日後被'和諧'的把柄和證據,會對抗議示威者形成阻嚇,必為人所顧忌而最終放棄。這種障礙和阻嚇非常之強,實際上是變相取消了國人抗議示威的權利。 

眾所周知,以民為敵的思維慣性使防範對象無限擴大,大批議異人士早已被清場、監禁、軟禁、監視,不惜血本的"安保措施"已經把北京城變成一座密不透風的"鐵城",面對此"法"已決非一般國民所能 "過五關斬六將" 一次性得以輕鬆通過,真正具有示威意願的人士,其實根本無法進入並利用"示威區"。 --人都抓完了,示威區還能給誰用呢?在沒有法律制度保障的環境中,無數國民因為見解不同竟然連個人自由都已失去,行為都要受限,還能有自由集會發表個人言論的權利嗎?

有鑒於此,可以有理由推測,所謂的'示威公園',不過是特殊敏感時期的'臨時政治集中營'而已。因為這樣以來,對無數流散人員將會形成一個以'自由'之名而進行的'收捕'之舉,反而利於政府的'管理'和'疏導',對於"平安奧運"的實現,對國內外媒體的宣染,對於爭取民意支持,這當然是一個一石數鳥的絕佳選擇。

看來京奧的示威公園,大不了只能算是"籠子中的自由"。對這種在強大的壓力和呼聲下"不得不為之"的被動之舉,除了顯示出民意的覺醒和正義的強大外,對當權者的政治改革誠意很難有絲毫看好的理由。

沒有制度保證的中國特色的"海德公園",僅靠當權者的隨機性喜好來安排這種特殊的"中國式民主",美其名曰與國際接軌,是政治的一個進步,其實就是將不同政見者畫地為牢圈於其中的赤裸暴力,從此不論如何隨手拿捏,都盡在掌控之中。如此,這樣的"特色公園"縱有一萬個,除了徒增恐怖氣氛,又有何用? 

將遊行集會、新聞出版、言論自由這些憲法賦予的基本人權真正歸還國民,不是能不能,而是想不想的問題,除了這個公園式,其實還有其它無數形式的政民互動可以出現在國家的社會生活之中。

也只有一種制度化常態化的發泄渠道,才能使國民一時積累的些許不滿情緒,諸多一觸即發的暴力傾向變得相對平和,在"潤物細無聲"中得以消解,在動態交流中形成權力制約的"動平衡",也才能保證社會和諧和真正的長治久安。  

人類自從有了言論自由,便在爭論交流的過程中便迸發出智慧的光芒,並通過公開合法的方式得以保存下來,成為世界現代政治文明和科技文明的啟蒙之源,自然而然地推動了人類憲政民主理念的普及和科學技術的發展。 

這就是為何伊拉克早在1978年人均收入就達5.6萬美元,卻非要等到在美國的幫助才能建立民主國家模式,以及北韓可以窮奢極欲地上演一場場眾達10萬人的大型國慶盛典,卻不能成功解決自己國民的溫飽問題的根本原因所在。

《中國青年報》7月24日題為《"奧運遊行示威公園"開始的民主訓練》的評論說:和平集會和遊行示威的權利是一項普世性的公民權利,也是憲法所保障的權利。各種觀點和意見紛呈是很正常的,應當予以容忍,這樣有助於政府"兼聽則明"。奧運遊行示威公園的設立,有助於訓練公民的民主實踐和意見表達能力,培育我們寬容的心態。可以從此慢慢對公民進行和平集會、遊行示威和理性表達意見的訓練。

這是一種頗有誠意的官方話語式表達,當然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真誠期望所在。

奧運遊行示威公園現在確實是順應(屈服)民意出現了,不論其宿命如何,或許總可算是一個小小的形式上的進步。

有意驗證本次中國式"海德公園"之真偽者,當以平常心試試無妨,保持"得而不喜失而不悲"的理性境界,切莫以"鍾情"待之,足矣。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警鐘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