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間諜好像臭豆腐,聞起來氣味不佳,咬下去卻津津有味,企業既恨之又愛之,態度曖昧。有幾則拍案叫絕的案例。
廿世紀八○年代初大陸剛開放,北京的景泰藍在國際市場十分看好,日本商人絡繹不絕,出手大方,廠主大悅,陪著他們參觀工廠,熱心介紹選料、製胎、掐絲、點藍、磨光等等,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一項關鍵的粘貼手藝叫他們學去。這些日本商人其實是訓練有素的商業間諜。一個多月後,廠裡的一名高級製胎技師突然失蹤,據說被日本人高價誘走。
中國宣紙素有"千年壽紙"、"紙中之王"等美譽,尤其是安徽宣州涇縣所產。日本情報人員到宣州,碰了壁。次年,另一批日本人到了浙江的另一家造紙廠,廠主熱情款待,有問必答;臨別更以檀樹皮、長稻草漿和楊桃籐等原料相贈,日本人早已探知此廠乃涇縣廠的後代。不久,日本人宣布:世界宣紙,安微涇縣第一,日本第二,浙江第三,臺灣第四!
筆者親自經歷的故事則發生在德國。同樣是八○年代,當時日本的機器人技術遠不及德國,有一個非假期的月分,西柏林大學宿舍,突然來了一批日本客人,他們不去"柏林牆",也不去希特勒縱火的老國會大廈,只要參觀機器人研究所,大學熱心接待。一個月後,我和西柏林大學的同事出差在機場與這批日本人邂逅,突然德國警察帶走其中幾位,原來是商業間諜。
其實為防止員工透露企業情報,許多公司錄用新員工時要填宣誓書,特別註明不許在任何場合談論公司技術秘密。在英國,有些公司以諜制諜,高報酬聘雇反間諜人員入駐公司,或者相反派遣商業間諜,潛伏於競爭的對象公司。即便反商業間諜的法網恢恢,商業機密的泄漏仍司空見慣。一九八五年日本豐田為獲取福特新型引擎機密,目標設定為福特研究所的垃圾,經兩個月的"底朝天"最終找到秘密的金屬碎屑,雖吃了法律官司,涉案人員被美國驅逐出境,但福特的機密不再密。
沒有硝煙的間諜戰很難禁絕,但間諜成本越來越高,尤其是美國於一九九六年通過"經濟間諜法"後,各國仿而效之。為遵循孫子兵法"知彼知己"的制勝原則,正途是發展公司的情報能力。冷戰時期大陸有無石油、產能如何,一直是資本國家欲破之謎。日本情報機構從一九六六年《中國畫報》第一期的照片上看到大慶油田煉油廠的反應塔,由反應塔的扶手欄杆與塔的相對比例推斷,反應塔的直徑大約為五米,從而推斷煉油廠的年加工原油能力為一百萬噸。日本決策機構推斷:中國近幾年必會感到煉油設備不足而尋求進口,果然,中國石油工業部購買日產萬噸煉油設備為日本政府知獲,一舉得標。
臺灣政權更替,百廢待舉,其中一項軟實力往往為人忽略,就是發展公司的情報能力,許多國家正開展eCIS系統,臺灣企業宜奮起直追,政府宜倡導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全球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