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那北京(上) 老胡同的回憶(圖)

有一個叫住房權力和驅逐住客問題中心的國際人權團體,今年頒給中國一項「破壞住房權利獎」,他們透過這樣的黑色幽默指控中國因為舉辦奧運,強迫多達一百萬人民搬遷。不過中政府反駁說,因為奧運而搬遷的人數隻有一萬四千人,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落差?原來官方所給出的數字,只限於那些因為興建奧運場館而搬遷的居民,但是人權組織所公布的還包括物了整頓市容、城市更新而被迫搬遷的所有人數。一起到北京來看看中國獲頒這個「壞住房權利獎」是不是實至名歸。

往事並不如煙。走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裡,很輕易地就會和一段歷史,和一名過往的風流人物擦身而過。當磚牆老房碰上高樓大廈,老北京會面臨什麼樣的命運呢?

華新民:
「戲開始是騰龍換鳥,然後把籠子也拆掉。我們的胡同就是一個一個小院子組成的,然後北京古城又是一條一條胡同組成的。像這兒氣氛就挺好的,安安靜靜的。這兒也挺完整的,這兩個獅子。因為很多你會發現獅子腦袋被砸。」

有個西方輪廓卻說的一口到地的京片子華新民,出生在北京一條將盡八百年歷史的「無量大人胡同」。華新民的祖父華南圭清末留學法國,回中國後擔任京漢鐵路總工程師。現在北京城外牆的環狀道路也是按照華南圭當年的提議所修筑的。華家的四合院當時成了中法工程建築界人士的聚會場所,同一條胡同裡還住著京劇四大名旦之首梅蘭芳。

康有為故居

華家故居--無量大人胡同

華新民:
「所有像我們這個年齡的人回憶起四合院是非常美好的生活,沒有污染。而且你可以想像那是天堂一般的世界,人跟人之間的關係非常好。胡同裡非常整潔,每個院裡都有廁所,一般是在院的西南角,四合院的講究。」

胡同裡娓娓道來的是北京城的歷史,也是個人的記憶,但這些過往的故事卻在震耳欲聾的城市更新口號中發出微微的嘆息。城市建設的腳步已經從市中心的二環向外延伸到五環,在北京郊外還看的到傳統農村,但是在奧運建設的光環下,許多農村已經消失。這間僅剩的農民房,原來周圍有著其他的住戶和田地,一直到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改變了這片土地和人的命運。

拆遷戶:
「(申奧)這不是挺好的嗎,那時候奶奶也挺好的。給老太太氣得臥床不起,那時候有病了。拆的時候是五口人,老太太著急生氣,受到嚇了。拆了你,還這不給那不給。同一年2007年7月份(過世)。」

拆遷的過程中,居民一拿起了相機就被警察帶上了手銬,帶回警局。

拆遷戶:
「你沒看那場合,來了好幾百人給老百姓壓著。你不寫檢查不放你不讓你回來,拆人房子還讓人寫檢查。但是我寫不出來啊,我就寫我不該妨礙公務。我不懂,都還是我的錯?」

2001年展開的奧運行動規劃這片農村規劃為綠地之用,但是在官方提供的模型上卻蓋滿了樓房。房子拆了,農民們只好在附近的公寓租屋。

拆遷戶:
「2001年就不讓臥們幹活(種田)了,南隊的都不讓幹活了。要工作的呢,就是打掃衛生干、輸出。反正這個單位沒有活就被派去別處,也是打掃衛生。」

1949年毛澤東建政,高喊人人有房住的口號,獲得了廣大農工階層的支持。晚年毛澤東掀起的文化大革命,在胡同裡烙下了不可抹滅的痕跡。這個狹小的四合院還殘存著文革時期「大雜院」的樣貌,加蓋的紅磚房、狹小的隔間。當時還規定屋主將房地契上繳,由政府統一租賃分配使用,許多不認識的人住進了四合院,原來居住著一戶人家的院子可以住到六、七戶以上。

居民牛德新、牛德山:
「房管局安排一個香港的華僑。當時主動權在房管局手裡,私房變成公房。它任意安排,咱就不被安排。」

胡同和居住的居民在不同年代見證了中國當下的演變。

居民牛德新、牛德山:
「以前我們從小長大。到現在全都趕上了,35年挨餓、文化大革命、文革抄人家,後來下鄉。下鄉回來後下岡,這全趕上了。」

栓馬樁

花瓶形狀的門洞

這條憂靜的巷弄,部分的住屋躲過了半個世紀以前的破壞。

華新民:
「這個石墩還挺完整的。因為你知道,北京大部分的石墩,紅衛兵砸了,但是還是有一部分倖存的,像這個它就挺完整。這原來栓馬的栓馬樁,這是歷史遺蹟。」

十多年來,華新民為了保存北京胡同,結識了許多四合院的主人。

居民:
「這個們的形狀是一個花瓶。這是花瓶柱,這上是花瓶口,表示出入平安,裡面是主人睡覺的屋子。」

祖輩留下來的清朝文物保住了一部分,但是當年上繳給政府的房地契,卻在半個世紀後讓他們面臨了拆遷的夢魘。

走進北京的胡同就像翻開泛黃的書頁訴說著北京城的歷史過往,有風流人物,也有斑斑傷痕。半是世紀前上繳的房地契,卻在今天造成了許多屋主和房地產商、政府之間的糾紛。下段節目繼續帶你深入瞭解。

拆那北京(上) 老胡同的回憶 (視)
http://www.youmaker.com/video/sv?id=efd107138cc248bf8df61d1071e5c18a001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