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進入轉型痛苦期

在許多國家的消費者看來,「國製造」就是物美價廉的代名詞,中國生產的服裝、鞋帽、玩具、小家電等都佔據全球市場的半壁江山。然而,近一兩年來許多中國製造企業(包括港澳台資企業)都走到了十字路口,生存還是死亡,成了他們艱難的抉擇。

東莞是中國製造業一大基地。 「如果東莞到深圳的高速公路塞車,全球將會有七成的計算機產品缺貨。」東莞不僅是全球最大的IT產品製造基地,當地生產的皮鞋、傢俱、服裝也同樣聞名於世。然而,自去年下半年開始,東莞眾多出口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  

7月16日,鄭州一家電動自行車經營人員介紹出口美國的這種產品。據說,該自行車採用全鋁車身,整體質量為17公斤,具有一比一的電子助力系統,6檔變速器,時速可以達到40公里。目前該自行車鄭州售價4000多人民幣,每月出口美國接近3000輛。

東莞大嶺山鎮,這個被稱作「中國傢俱出口第一鎮」的地方,時下,大多數傢俱出口企業都舉步維艱。遠大傢俱董事長朱佛章坦承:「現在是做得越多就虧得越多!」

「二○○七年底,虎門一個鎮就走了二百家企業。今年比去年更嚴重!」東莞市虎門鎮政府宣傳科教辦公室主任李世賢說,「不走的廠子也成了空殼,平時一千多人的工廠現在只剩下十幾個人。可以說,加工業正在離開虎門。」

東莞市委書記劉志庚日前表示,今年上半年,東莞有三四百家企業倒閉或外遷,其中港資企業約佔六成。去年,當地有超過九百家企業倒閉或外遷。當地也有為數不少的企業正在吊鹽水,瀕臨倒閉。

不僅是東莞,浙江溫州製造業也正經受同樣的考驗。溫州市水頭鎮被稱為「中國皮都」,全鎮僅制革企業就有五百多家,皮革年產值達三十多億元,然而近兩年來,很多制革企業卻不得不倒閉。

廣東和浙江是中國出口企業最為集中的省份,它們的現狀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目前中國出口型製造業所面臨的窘境。

隨著人民幣升值,國家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原材料、勞動力和土地成本大幅上升,國外市場需求減弱,稅務優惠取消等,原來「中國製造」所賴以生存的種種優勢正在喪失,一些以低價開拓國際市場的出口「先驅」如今紛紛倒在路上,變成了「先烈」。

中國出口企業陷入困境,影響的不僅是企業老闆,也導致眾多員工失業,甚至危及地方經濟。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中國製造業要走出困境,就要戰勝自己,將「中國製造」變為「中國創造」、「中國智造」。目前,中國大多數出口型製造企業還是勞 動密集型的「三來一補」企業,它們規模較小,技術較落後,靠接國外的加工訂單賺取微薄的利潤,往往難以應對國際市場的劇烈變化。這些企業要在未來市場生存,需要通過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製造擁有自主產權、高附加值的產品。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