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主動退位對當權者的歷史啟示
近讀《清史稿》,深深的為清朝末代皇帝及皇室的廣闊胸襟所折服,他們順應民心,不執於一己一家一族之私,為免生靈塗炭,他們不惜放棄權位,主動退讓,同襄共和,助成新政,使國家能順利的過渡到新國體。這是多麼寬廣的胸襟。這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也是世界歷史上少見的主動順應民心、放權讓位的奇事義舉。很值得當權者借鑒啊。歷史上很多垂死的王朝即使是在最後一刻也要拚命掙扎,徒使生靈塗炭,最後自己也落得個身死家破族滅的下場。這與清帝從容退讓、保全家族、垂名史冊相比,是何等的遠啊。
返觀時事,垂死掙扎的戀權者將把全國人民拖入無法估量的災禍之中,自己也將因為垂死掙扎而最後喪失全身而退的任何機會。無論對他們自己還是對他人,都是巨大的悲劇!明智者應當識時度變,順應民心,當機立斷,切不可成為歷史的罪人啊。
下面我們看清朝末代皇室的大度之舉:
清朝宣統皇帝溥儀入承大統時年僅三歲,由攝政王載灃監國,實質上是由皇太后主政。不久,地方出現兵變,但朝廷頒詔天下,大赦。(如今,我們國家已數十年不知大赦為何物了)。
清室看到立憲是大勢所趨,於是下詔立憲:"國是已定,期在必成。內外大小臣工,皆當共體此意,翊讚新猷。言責諸臣,亦應於一切新政得失利病,剴切敷陳。"其後又下詔嚴預備立憲責成,戒部臣、疆臣因循敷衍,放棄責任。整個籌備立憲的過程非常艱苦。這反映出不是清皇室沒有改革的意識不,而是積弊太深,已難以自改自救。
宣統元年憲政編查館上核覆城鄉地方自治,並另擬選舉章程,詔頒行之。考察憲政大臣李家駒進日本司法制度考等書。修訂法律大臣進編訂現行刑律,下憲政編查館核議。清室下詔以九月初一日為各省召集議員開議之期,特申誥誡。諭曰:"諮議局議員於地方利弊當切實指陳,妥善計畫。勿挾私心以妨公益,勿逞意氣以紊成規,勿見事太易而議論稍涉囂張,勿許可權不明而定法或滋侵越。各督撫亦當虛心採納,裁度施行,以期上下一心,漸臻上理。至開局以後,各督撫尤應遵照定章,實行監督,務使議決事件不稍逾越許可權,違背法律。共攄忠愛,以圖富強,朕實有厚望焉。"又下詔第一、二屆籌辦憲政事宜,內外諸臣應竭誠負責,並命憲政編查館稽核所奏成績,有因循敷衍、措置遲逾者,甄劾以聞。
不久,憲政編查館上釐定各省提法使官制章程,上京師地方自治選舉章程,上法院編製法,並法官考試任用、司法區城分劃、及初級暨地方審判、管轄案件各暫行章程。民政部上府、州縣自治選舉章程。
宣統二年廣州新軍起義,廣東革命黨活躍。三月,革命黨人汪兆銘、黃復生、羅世勛謀以藥彈轟擊攝政王,事覺,捕下法部獄。皇室也加緊立憲步伐。英國舉行萬國刑律改良會,法部奏遣檢察長徐謙往與會。皇室下詔:"預備立憲,宜化除成見,悉泯異同。自今滿、漢文武諸臣陳奏事件,一律稱臣,以昭畫一而示大同。"民政部上修正報律,下憲政編查館核奏。憲政編查館上行政綱目。四月,詔資政院於本年九月一日開院,欽選宗室王、公世爵、宗室、覺羅各部院官暨碩學通儒議員八十八人,前期召集。憲政編查館修訂法律大臣進現行刑律,命頒行之。詔曰:"此項刑律,為改用新律之預備。內外問刑衙門,當悉心講求,依法聽斷。毋任意出入,致枉縱。"又詔:"各省增設巡警、勸業兩道,原期保衛治安,振興實業。督撫於已補人員悉心考覈,如不能勝任,或於缺不宜,即奏明另補,毋回護瞻徇。"主月五月,都察院代遞諮議局議員孫洪伊等並直省旗籍代表等呈請速開國會。詔仍俟九年籌備完全,再行降旨定期召集議員,宣諭之。
秋月九月,資政院舉行開院禮,監國攝政王蒞會頒訓辭。十月,詔改於宣統五年開國會,以直省督撫多以為言,復據順天直隸各省諮議局人民代表請原速開國會,故有是命。命溥倫、載澤充纂擬憲法大臣。詔以縮改宣統五年開設議院,責成各主管衙門切實籌備,民政、度支、法、學諸部具有應負責任,提前通盤籌畫,分別最要、次要,詳細以聞。並誡勉直省督撫淬礪精神,切實遵行,毋再因循推諉,致誤限期。
十一十一月,資政院言軍機大臣責任不明,難資輔弼,請設立責任內閣。詔以朝廷自有權衡,非院臣所得擅預,斥之。陳夔龍奏順直諮議局呈請明年即開國會,諭提前豫備事宜已慮不及,豈能再議更張。命剴切宣示,不准再行要求瀆奏。東三省國會請原代表來京,呈請明年即開國會。軍機大臣以聞。詔趣憲政編查館擬訂籌備清單,內閣官制並纂擬具奏。資政院又請明諭剪髮易服。古十二十二月,諭各省曉諭學堂,禁學生干豫政治,聚眾要求,違者重治。憲政編查館上遵擬修正逐年籌備事宜清單。考察憲政大臣李家駒進日本租稅制度考、會計制度考。資政院議決新刑律總則、分則,詔頒布之。資政院奏議決宣統三年歲出歲入總豫算。
從以上事實看,皇室也想以禁止的方式阻止立憲大勢,但總是一步一步失敗。這裡也是奉勸那些阻擋歷史車輪的戀權者,要清醒啊。
宣統三年初度支部上全國豫算章程。御史胡思敬劾憲政編查館,言新官不可濫設,舊官不可盡裁;起草應用正人,頒行當採眾議。下其章於政務處。度支部右侍郎陳邦瑞、學部右侍郎李家駒、民政部左參議汪榮寶協纂憲法。
三月三月,革命黨人以藥彈擊殺署廣州將軍孚琦,革命黨人黃興率其黨於廣州焚總督衙署,擊走之。主夏四六月,命資政院會內閣改訂院章。齋閏六閏六月,革命黨人以藥彈道擊廣東水師提督李准,傷而免。
八月,革命黨謀亂於武昌,事覺,捕三十二人,誅劉汝夔等三人。瑞澂以聞,詔嘉其弭患初萌,定亂俄頃,命就擒獲諸人嚴鞫,並緝逃亡。武昌新軍變附於革命黨,總督瑞澂棄城走,遂陷武昌。詔奪瑞澂職,仍命權總督事,戴罪圖功。命陸軍大臣廕昌督師往討,湖北軍及援軍悉聽節制,薩鎮冰率兵艦、程允和率水師並援之。武昌軍民擁陸軍第二十一混成協統領官黎元洪稱都督,置軍政府。嗣是行省各擁兵據地號獨立,舉為魁者皆稱都督。革命軍取漢陽,襲兵工廠、鐵廠,據漢口。丁巳,起袁世凱為湖廣總督,岑春煊為四川總督,俱督辦剿撫事宜。
辛亥革命爆發了。歷史的車輪終歸是擋不住,該發生什麼還是發生什麼。
難得的是皇太后懿旨,發帑銀二十萬兩賑湖北遭兵難民。發內帑二十四萬兩立慈善救濟會。主九月九月,資政院第二次開會,詔勖議員。湖南新軍變,陝西新軍變,革命黨人以藥彈擊殺廣州將軍鳳山。朝廷召廕昌還,授袁世凱欽差大臣,督辦湖北剿撫事宜,節制諸軍。命軍諮使馮國璋總統第一軍,江北提督段祺瑞總統第二軍,俱受袁世凱節制。馮國璋與革命軍戰於灄口,水陸夾擊漢口,復之。命溥倫、載澤纂憲法條文,迅速以聞。山西新軍變,雲南新軍變。
難得的是,此時皇室下召開黨禁。戊戌政變獲咎,及先後犯政治革命嫌疑,與此次被脅自歸者,悉原之。這是何等的胸襟啊。
資政院言內閣應負責任,請廢現行章程,實行內閣完全制度,不以親貴充任。詔韙之。江西新軍變。授袁世凱內閣總理大臣,命組織完全內閣。慶親王奕劻罷內閣總理大臣,命為弼德院院長。那桐、徐世昌罷內閣協理大臣,及榮慶並為弼德院顧問大臣。罷善耆、鄒嘉來、載澤、唐景崇、廕昌、載洵、紹昌、溥倫、唐紹儀、壽耆國務大臣,俱解部務。載濤罷軍諮大臣,以廕昌為之。起魏光燾為湖廣總督,命速往湖北。陸海各軍及長江水師仍聽袁世凱節制調遣。(想繼續由親族霸佔權位終歸不成)用張紹曾言,改命資政院制定憲法。資政院奏採用君主立憲主義,上重大信條十九事。
詔統兵大員以朝廷與民更始,不忍再用兵力之意諭人民。諭統兵大員申明紀律,禁擾民。袁世凱命前敵諸軍停進兵。尋遣知府劉承恩、正參領蔡廷幹詣黎元洪勸解兵,不得要領而還。詔許革命黨人以法律組政黨。資政院言漢口之役,官軍慘殺人民,請敕停戰。諭袁世凱按治軍官罪,商民損失由國家償之。吳祿貞奏,遣員入敵軍勸告,下令停攻擊,親赴襄子關撫慰革命軍,詔嘉之。(清皇室愛民之心,高於戀權之念,甚為可嘉。)
貴州獨立,革命軍陷上海。江蘇巡撫程德全以蘇州附革命軍,自稱都督。浙江新軍變。辛巳,廣西巡撫瀋秉堃自稱都督。江寧新軍統制徐紹楨以其軍變,安徽新軍變。此時清室卻能釋政治嫌疑犯汪兆銘、黃復生、羅世勛於獄。真是大度之舉。
詔特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從資政院奏,依憲法信條公舉,故有是命。
廣東獨立,福建新軍變,山東巡撫孫寶琦宣告獨立。東三省諮議局及新軍要求獨立。朝廷分遣被兵各省宣慰使,徵國民意見。命各省督撫舉足為代表者來京與會議。
袁世凱舉國務大臣。詔命梁敦彥為外務大臣,趙秉鈞為民政大臣,嚴修為度支大臣,唐景崇為學務大臣,王士珍為陸軍大臣,薩鎮冰為海軍大臣,瀋家本為司法大臣,張謇為農工商大臣,楊士琦為郵傳大臣,達壽為理籓大臣,俱置副大臣佐之。於式枚、寶熙充修律大臣。紹昌、林紹年、陳邦瑞、王垿、吳郁生、恩順俱充弼德院顧問大臣。資政院上改訂院章,頒布之。古冬十十月,內閣奏立憲牴觸事項,停召對奏事。弼德院、軍諮府並限制之。廢各衙門直日舊章。伍廷芳、張謇、唐文治、溫宗堯勸告攝政王,請讚共和政體。
革命軍陷江寧,袁世凱與民軍訂暫時息戰條款,停戰三日。自是展期再三,至決定國體日乃已。詔授袁世凱全權大臣,委代表人赴南方討論大局。資政院請改用陽曆,並臣民自由剪髮,詔俱行之。齋十一十一月,袁世凱請廢臣工封奏舊制。皇太后命召集臨時國會,以共和立憲國體付公決。初,袁世凱遣唐紹儀南下,與民軍代表伍廷芳討論大局,以上海為議和地,一再會議,廷芳力持廢帝制建共和國,紹儀不能折,以當先奏聞取上裁,遂以入告。世凱奏請召集王公大臣開御前會議,終從其言。至是,乃定期開國民會議於上海,解決國體。甲戌日,各省代表十七人開選舉臨時大總統選舉會於上海,舉臨時大總統,立政府於南京,定號曰中華民國。
皇太后懿旨,授袁世凱全權,與民軍商酌條件奏聞。時岑春煊、袁樹勛、陸徵祥、段祺瑞等請速定共和國體,以免生靈塗炭,故不俟國會召集,決定自讓政權,遂有是命。袁世凱奏與南方代表伍廷芳議,贊成共和,併進皇室優待條件八,皇族待遇條件四,滿、蒙、回、藏待遇條件七,凡十九條。皇太后命袁世凱以全權立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商統一辦法。袁世凱遂承皇太后懿旨,宣示中外曰:"前因民軍起義,各省響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輟於塗,士露於野。國體一日不決,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義於前,北方將領,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立憲共和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為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蒙、漢、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安閒,優遊歲月,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又曰:"古之君天下者,重在保全民命,不忍以養人者害人。現將新定國體,無非欲先弭大亂,期保乂安。若拂逆多數之民心,重啟無窮之戰禍,則大局決裂,殘殺相尋,必演成種族之慘痛。將至九廟震驚,兆民荼毒,後禍何忍復言。兩害相形,取其輕者。此正朝廷審時觀變,恫吾民之苦衷。凡爾京、外臣民,務當善體此意,為全局熟權利害,勿得挾虛矯之意氣,逞偏激之空言,致國與民兩受其害。著民政部、步軍統領、姜桂題、馮國璋等嚴密防範,剴切開導。俾皆曉然於朝廷應天順人,大公無私之意。至國家設官分職,以為民極。內列閣、府、部、院,外建督、撫、司、道,所以康保群黎,非為一人一家而設。爾京、外大小各官,均宜慨念時艱,慎供職守。應即責成各長官敦切誡勸,勿曠厥官,用副予夙昔愛撫庶民之至意。"又曰:"前以大局阽危,兆民困苦,特飭內閣與民軍商酌優待皇室各條件,以期和平解決。茲據覆奏,民軍所開優禮條件,於宗廟陵寢永遠奉祀,先皇陵制如舊妥修各節,均已一律擔承。皇帝但卸政權,不廢尊號。並議定優待皇室八條,待遇皇族四條,待遇滿、蒙、回、藏七條。覽奏尚為周至。特行宣示皇族暨滿、蒙、回、藏人等,此後務當化除畛域,共保治安,重睹世界之升平,胥享共和之幸福,予有厚望焉。"遂遜位。
如此大度明理、愛民如子的皇室,宜於受國人優遇,宜於享受福報。如果當權者都能如此,那麼歷史上會減少多少的流血衝突啊,會減少多少的冤魂啊,歷史的演進會多麼順利啊。
史家論曰:"帝沖齡嗣服,監國攝政,軍國機務,悉由處分,大事並白太后取進止。大變既起,遽謝政權,天下為公,永存優待,遂開千古未有之奇。虞賓在位,文物猶新。是非論定,修史者每難之。然孔子作春秋,筆則筆,削則削。所見之世且詳於所聞,一朝掌故,烏可從闕。儻亦為天下後世所共鑒歟?"史家是讚賞皇帝,實際是讚賞皇太后以及整個清皇室。
在歷史更替的激盪中,誰能從容大度,不執於私,一定會得到人民的紀念與崇敬,會得到上天的福蔭。清皇室的從容退位,真是歷史的奇事珍聞。難怪預言家都說這一次改朝換代是"相敬如賓",這次改朝換代沒有出現人民內部的大流血,更沒有出現民族之間的仇殺和分裂,在改朝換代中實現了民族的大團結,這既是民國創立者們的偉績,也是清皇室的偉績。沒有雙方的協同,沒有共同的愛民之心,就不會有這一出千古絕唱!
(於2008年7月20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清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