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是中國非常古老的一種醫療方法,所以自古以來就有許多人從事這個行業。
按摩,在臺灣光復前後,也被認為是一種特殊行業,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大都是盲人,當時盲人根本沒有就業機會,按摩是他們唯一能有的出路。
中國最早有按摩師是在殷商時期,按摩師是為宮廷服務的,當時按摩不是舒壓而是為了醫治疾病。到了秦朝以及漢朝,按摩成為很重要的疾病治療方法之一。三國時期,按摩加上氣功和中醫藥,為廣大的中國老百姓做了很好的醫療服務。
到了隋唐時期,是按摩醫學的全盛時期,因為朝廷的重視,不但設有按摩博士的官銜,還擴大了按摩的研究和教學,成立組織,讓按摩成為重要的醫療資源。
按摩,是一門高深的醫學,按摩師必須精通人體全身的經絡和穴位點,經由推拿和按壓,讓經絡的氣血循環良好。中醫認為不通則痛,痛則不通,若讓人全身氣血通暢無阻,就不會造成氣瘀、血淤,疾病就無從產生。反之,氣血若瘀塞而造成疾病時,也可經由按摩而讓氣血逐漸暢通,配合針灸和中藥,使疾病消除於無形。這也是按摩在古老的中國醫學裡佔有重要地位的原因。
臺灣早年的盲人按摩師,總是給人一種非常神秘的感覺,他們戴著墨鏡,拄著枴杖,吹著笛子,踽踽步行於暗夜的巷道中。由他們口中吹出的笛聲,聽起來尖銳而又淒滄,帶著濃濃的悲情,彷彿在向世間宣告他們的不幸遭遇一般。
盲人按摩師工作的地方,大都是旅社或有錢人的家中。許多外出的旅人,旅途勞頓,夜晚住進旅社後,需要舒展一下筋骨,就會吩咐旅社幫他叫按摩師。旅社的服務小姐聽到按摩師的笛聲從旅館前經過,就會走出來喊道:"按摩的,來酘酘"好心的服務小姐會牽著按摩師的手,為他引路,將他帶到客人的房間。
按摩師為人按摩時,手勁非常重要,藉由他們的雙手按壓經絡和穴位之後,可以讓工作壓力大、運動少、身體僵硬或肌肉酸痛、腰酸背痛的人,氣血循環和新陳代謝變好,讓全身放鬆而感到舒適。被按摩慣了的人,覺得按摩是一大享受,甚至還會上癮哩!
為人按摩的工作很辛苦,酬勞卻不多;但是儘管按摩費用不高,一般家庭還是花不起這個錢,因此按摩師並沒有忙不完的生意,不過他們都知道城裡那些比較富有的人家住在哪裡,因此在大街小巷繞行時,總會特意走到富人家門口,期望有人開門叫他們進去按摩。
盲人按摩師眼睛看不見,根本不怕黑,再晚的時間、再黑暗的路對他們來說都一樣,他們用靈敏的聽覺和記憶來辨認方向,用枴杖來帶路,在暗夜的街道上討生活。
現代人也很愛按摩,但是現在為人按摩的大都是明眼人,收費並不便宜,經常看見按摩店裡,按摩床一字排開,客人可以選擇按摩上半身或是全身,當然收費也不同。
工作壓力大的現代人,按摩的需求愈來愈多,按摩業也因而更加興盛,不過從前戴著墨鏡、吹著笛子,拄著枴杖的夜半按摩人,卻很難再見到了。因此,劉興欽大師為他們寫了一首懷念的打油詩:
夜半寒風伴笛聲,
枴杖帶路不用燈。
沿著富家賓館走,
為人按摩求謀生。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夜半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