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精神對歷史進步的作用,比較明顯地表現於韓國。韓國現代化的過程中,曾經面臨著專制政權向民主政權的轉變問題。當學生們要求民主改革的時候,曾經發生過殘酷的光州事件。當年的韓國當局以殘酷的手段鎮壓了光州學生運動,扼殺了學生的民主化和愛國主義熱情,也錯過了一次韓國向現代國家轉型的良好的機會。幸好,1988年的奧運會給韓國的民主運動帶來了契機。在奧運精神的推動下,韓國迅速地開始了政治民主改革。
然而,奧運精神畢竟只是一種外在的因素。奧運會究竟起怎樣的作用,主要是由舉辦國的態度和舉措所決定的。當年,德國也曾經舉辦過奧運會,從某種角度看(從管理、技術、設施、宣傳等等)1936年奧運會是一次成功的奧運會,從德國執政集團的角度看,是一次成功的奧運會;從較短的時間內看,它是一次成功的奧運會;但是,從全世界人民的利益看,從未來世界的發展看,它不能算是人類歷史上成功的奧運會,而是一次有著深刻歷史教訓的奧運會。可以說,1936年8月1日∼8月16日在德國柏林舉行的第十一屆奧運會,是從奧運會恢復以後到那時為止十一屆中舉辦得最成功的一次奧運會,同時也是人類歷史上教訓最深刻的一次奧運會。
這次奧運會的"成功",首先是舉辦國組成了最強大的代表隊,獲得了最多的金牌銀牌。據統計,德國運動員共獲金牌33枚、銀牌26枚、銅牌30枚,居各國之首。這從一個方面體現了德國的體育實力,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德國的綜合國力。
1963年8月1日的開幕儀式上宣布本屆奧運會開幕的是納粹元凶希特勒
點燃奧運聖火的是德國的田徑運動員弗裡茨-希爾根,
其次,這次奧運會,迎來了像美國受人愛戴的總統羅斯福這樣的貴賓。羅斯福是當時世界上最民主、最強大的國家的領導人。按理說,他又患過小兒麻痺證,出行不方便。但是他老人家卻興致勃勃地到柏林參加這一屆奧運會的開幕式。使主辦國的執政黨感到十分體面。美國總統帶了頭,其他有些有點意見的國家的元首,也就跟著到柏林參加開幕式。這在希特勒看來,是擴大德國和他本人影響的絕好機會。
第三,它在奧運史上第一次實行從奧林匹亞採取火種、第一次進行火炬接力傳遞,第一次將聖火從奧林匹亞傳送到了主辦國德國的元首手中。傳遞火種這種方式是有利於繼承和發揚古代希臘的奧林匹亞精神的。這種方式後來一直傳承了下來。
圖為點燃奧運火炬的場景
1936年是這種新方式的發端。1936年的7月20日,在奧林匹亞舉行了隆重的火炬點燃儀式,12名身著希臘民族服裝的美麗的女祭師在樂曲伴奏聲中點燃了第一支火炬,使人們回想兩千年前奧林匹亞運動會的神聖場景。國際奧委會前主席顧拜旦發表了演說,隨後開始了火炬接力。
第四,第11屆奧運會給觀眾和世界輿論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覺得世界充滿了和平,充滿了歡樂,充滿了友愛。紐約時報的報導稱:"本屆奧運會後,德國重回國際大家庭的懷抱,而奧運會更使得德國重現人性本色。"美國記者希爾(Shirer)在他的《希爾日記》中寫道:"那前所未有的宏大運動場面,讓運動員難以忘懷;那光鮮華麗的城市,讓來訪的客人們,特別是大商人們,興奮不已。"本來,由於納粹進行過一些種族歧視政策,有不少人對他們的政策表所批評和抵制。奧運會為德國納粹黨修補了形象,使許多人對納粹的疑慮一掃而空。
第五,德國奧運會極大地提高了德意志民族的凝聚力,提高了民族主義情緒。奧運會期間,即使是因為反對納粹的錯誤政策而被關進牢中的犯人,在牢中觀看奧運會的消息時,也會為德國運動員的成績歡呼吶喊。此後,納粹推行一系列的戰爭政策和種族政策,國內幾乎沒有人表示異議。
以上這些方面都表明,第11屆奧運會從舉辦國的角度看,是非常成功的。
這一屆奧運會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德國政府充分運用財政的、宣傳的、謀略的努力的結果。對於這一次奧運會,德國確實是化了大力氣的。
第一,德國利用它的國家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方面的便利,耗費了巨額資金,用花崗石、大理石等優質材料不惜代價地興建了一座能容10萬人的大型運動場,興建了一個有兩萬個座位的游泳池,興建了一批體操館、籃球場等,還修建了一個比洛杉磯奧運會更豪華的奧運村。在硬體建設中,德國奧運會超過了以前任何一屆奧運會的水平,使這一屆奧運會面貌煥然一新,它贏得了運動員和觀眾的好感。這對於奉行國家社會主義制度的德國來說,是並不困難的事情。
第二,德國十分重視宣傳工作,十分重視形象工程。
德國充分發揮了宣傳的力量。德國執政黨有一個宣傳部,專門負責全黨、全國的新聞輿論工作。他們對於宣傳極為重視。其運用的方法,也運頗具匠心,運用得體。
德國巧妙地利用海報和雜誌對奧運會進行宣傳。在運動員畫像中,他們將象徵著優秀德國公民的運動員描寫成古代"雅利安"文化的正統繼承人。他們鼓吹純正的古希臘的"雅利安"種族的特徵是:體魄英武、金髮碧眼、五官輪廓鮮明,有雕塑之美。而這恰恰是德國人的形象特徵。這樣,奉行種族主義的德國執政黨似乎成了古希臘文化的優秀繼承者了。
1936年奧運會期間,德國宣傳部門還舉辦了各種展覽會、音樂會、戲劇、世界青少年營、學術座談會、舞會及接待會等文化活動。盡情地表現著德國對各國參賽者和觀眾的熱情,讓他們盡情地領略德國文化。
即使在奧運會結束以後,德國宣傳部門仍然不忘積極擴大奧運會的影響。德國在國際上發行了這一屆奧運會的記錄片"奧林匹克運動會",這是由一位希特勒的崇拜者Leni Riefenstahl拍攝完成。它耗費巨資,不惜工本,極力美化德國納粹黨和希特勒的形象。這部電影擴大了11屆奧運會舉辦國德國的影響。
柏林奧運會開幕式上首次採用電視轉播
第三,德國運用了威廉亚洲官网 的科學技術成果。這一屆大會期間,電視技術誕生還不久,德國第一次使用電視進行現場實況轉播,許多國家接收了比賽實況,這在奧運會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大大擴大了奧運會的影響,也讓德國奧運會的氣氛感染了更多的人。
第四,特別重要的是,德國靈活地調整了自己的政策,巧妙地掩蓋了反奧林匹亞精神的一些行為,以假象矇蔽了全世界。納粹上臺後,奉行種族主義政策。在德國體育組織將"非雅利安人",包括猶太人、半猶太人、羅姆人(吉卜賽人)運動員有步驟地排除出德國體育組織和協會。猶太人德國最優秀的網球運動員Daniel Prenn只因為是猶太人,被排除在德國隊名單之外;世界級跳高運動員Gretel Bergmann失去了參加1936年德國奧運代表隊的資格。這種種族主義行為引起了廣泛的批評。德國當局為平息國際上的輿論壓力,靈活地作了策略性的妥協。
1934年國際奧委會雅典會議決定,要希特勒保證能讓猶太人參加奧運會,一向霸氣十足的希特勒這一次採取了以退為進的策略,爽快地同意了,並故作姿態,邀請了僑居美國的德國猶太女擊劍手、1928年奧運會金牌獲得者海琳·邁耶回國參賽。她最終獲得個人女子擊劍的銀牌。1936年8月奧運會期間,納粹政權下令,將柏林街頭的所有反猶太標語臨時撤下,報紙、媒體一反常態,改變了種族主義聲調。許多人以為,德國放棄了種族主義政策。人們相信,在奧運會精神的推動下,納粹黨向民主化道路前進了一大步。納粹政權非常成功地藉助奧運會向外國觀眾和記者進行了一次宣傳運動,成功地製造了熱愛和平、寬容好客、協調有序的表象。
然而,使善良的人們意想不到的是,德國當局一面下令撤下大街上充滿著反猶氣氛的喧囂標語,一面下令悄悄地逮捕羅姆人。1936年7月16日,黨衛軍進行了專項行動,包圍並逮捕了居住在柏林的約800名羅姆人,將他們悄悄地關押在柏林Marzahn郊外的一個特殊集中營裡。對外則秘而不宣,悄無聲息。人們看到的,都是熱烈、快樂、和諧的、友好的場面。
柏林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並沒有成為納粹改變種族主義的起點。當來到柏林的運動員和觀眾帶著對德國的好感紛紛回國時,德國恢復了種族主義的本來面目。奧運會結束後只有兩天,奧運村主席Wolfgang Fuerstner上校被軍隊罷免,在種種壓力下自殺。此後不久,德國便興起了聲勢浩大的迫害猶太人的運動。連獲得過諾貝爾獎的德國科學院院士愛因斯坦也被抄了家,燒了書。千萬個猶太居民僅僅因為是猶太種族而被關進集中榮,有的走上逃亡之路。在二戰中,德國更在奧斯維辛等集中營中,對非日爾曼種族的居民進行殘酷的屠殺,單是猶太人就殺死了600萬人之多。奧運精神是和平的友愛的平等的精神,但是,它並沒有感染奧運會的主辦者的種族主義信仰。
德國也沒有因為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轉變成為一個熱愛和平的國家。奧運也沒有給世界人民帶來和平和安寧。1939年9月1日,離奧運會僅僅三年,德國在斯大林為首的蘇聯的配合下,東西合擊,進攻波蘭。德國由西向東入侵波蘭,蘇聯則由東西進入侵波蘭,波蘭在蘇德兩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夾擊和瓜分下迅速滅亡。奧運會中以和平、友好、熱情的姿態展現世界面前的德國,三年之後悍然與蘇聯一起,點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從此,人類進入一次空前的浩劫。奧運並沒有改造德國,也沒有阻滯納粹黨企圖改變世界格局的慾望。從此,人類開始了一場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戰爭使世界人民,也使德國人民飽受了深重的戰爭苦難。
1936奧運會有力地表明,奧運會只是奧運會。它沒有給德國這個主辦國帶來自由、民主、博愛,它也沒有給世界人民帶來和平和安寧。而1988年的韓國奧運會,卻大大推進了韓國民主化的進程。它又表明,奧運會畢竟是奧運會。利用奧運進程的傳播和奧運的巨大影響,促進主辦國的民主化進程並不是完全不可能的。因此,擺在世界人民和奧運會舉辦國人民面前的歷史選擇是,努力播種奧運精神的種子,促進奧運精神的萌芽,努力維護奧運精神,批評各種與奧運精神相違背的行為。努力使奧運會不僅成為促進體育發展的盛會,也成為推動舉辦國的進步和世界歷史進步的盛會。
2008-7-10715修改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朱長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