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中共政權有多富?大陸百姓有多窮!(上)
"世界工廠"中的勞工現狀

引言:中國缺少一把衡量改革成就的重要標尺

衡量已屆30週年的中國改革,有兩個完全不同的標準,一個是富國強兵,另一個是人權進步與富民。迄今為止,中國政府堅持只用"富 國強兵"這一標尺來衡量這場改革。用來讚揚成就的主要是GDP總量,迅速崛起的現代化軍事力量以及中國成為"世界工廠"。至於政府分配功能的畸型導致的嚴 重社會不公、"世界工廠"的競爭力建立於勞動者權利被嚴重剝奪之上這一事實,以及人權狀態的惡劣,卻是政府不願意檢討的話題。

一個社會的進步最終取決於社會成員個人利益及權利的實現程度,而中國的改革成功與否,至少應該將社會的多數成員--勞動者的個人利益及權利的實現程度考慮 在內。資本主義的分配理論認為資本、勞動及土地等生產要素均參與分配;馬克思主義理論則強調勞動是創造財富的唯一來源。無論是按照哪種觀點,勞工權益都不 應當成為經濟發展的犧牲品。但恰恰是在中國這個奉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共產黨國家,無論是勞動者的個人利益(工資收入)還是勞動者的權利,都處於近乎悲 慘的狀態。勞動者工資增長的幅度遠遠落後於企業利潤特別是政府財政收入增長的幅度。社會成員勞動所得之比重長期偏低的情形,完全背離了社會正常發展的目標 和經濟增長的本來目的。
本文討論的主題是:改革以來,支撐中國經濟"輝煌"成就的支柱之一是中國成了"世界工廠",然而,為什麼維持"世界工廠"運 轉和盈利的上億勞動者反而不能正常地分享到中國經濟繁榮的成果呢?在一個至今仍然宣稱要"堅持馬克思主義與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理論上應該成為"救世階 級"的工人階層為何會淪為世界各國藍領當中境遇最為悲慘的一個群體?這就是本文要探討的問題。

一、"中國製造":龐大的血汗工廠

在中國近30年的經濟發展中,"中國製造"的貢獻可謂居功至偉。

上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依據"比較成本優勢"理論構架對外經濟關係,使中國經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中國製造"在世界各國 攻城掠地,一些產品擁有極高的世界市場佔有率。許多數據都展現了"中國製造"曾經擁有的輝煌: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製造業產值已經增長了近3倍, 比全球製造業的增長速度快10倍[1]。中國製造的三大主要類別--玩具業、制鞋業與紡織業,成了世界市場同類產品的主力。2006年,中國玩具在國際市 場的佔有率高達70%[2];鞋類出口量佔世界出口總量的53%以上[3];而紡織品的國際市場佔有率則從1986年的5.35%上升到2005年的 24.03%,以每年8.93%的速度遞增,從1995年起連續10年保持世界市場佔有率第一的位置[4]。由於"中國製造"的支撐,中國的進出口貿易額 在GDP中所佔份額不斷上升,中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即進出口貿易佔GDP的比例)越來越高,2000年還只有44.5%,2004年就已經升至 69.9%。[5] "中國製造"遍及全世界每一個角落,並以低廉價格獲得越來越大的市場份額。以進口"中國製造"產品居中等水平的德國市場為例,近年德國對華貿易的增長也非 常迅速。據德國聯邦統計局2008年5月發布的統計數據,從2000年到2007年,中國產品的進口量增長了3倍,中國已成為德國位居第三位的重要貿易夥 伴,僅次於法國和荷蘭;與其它國家略有不同的是,德國引進的"中國製造"當中,辦公設備、電腦設備與元件佔18.6%,其次是電視、無線電和電器元件 [6]。

1.是什麼支撐中國成為"世界工廠"?

中國從上世紀70年代末期的物質極度短缺的狀態迅速過渡到向世界各國源源不斷地供給各種產品,到底依靠什麼?且來看看引 起世界恐慌的"中國製造"的背後。"中國製造"依靠兩大因素支撐,一是中國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二是巨大的環境生態損耗。正是依靠嚴重透支的勞動者生命福利 與環境成本,"中國製造"才得以維持價格低廉的"優勢",成為"世界工廠"。對"世界工廠"這一稱謂,中國最初是坦然接受,並將此當作中國經濟發展成功的 重要標誌。但近年來支撐"中國製造"的兩大因素日益暴露出其致命弱點,由於勞動者的人權受到嚴重剝奪,生態環境也日益惡化,到本世紀初,中國原來矜誇的 "優勢"竟然成了中國經濟的軟肋。最嚴重的問題還在於:勞動力工資低下造成了作為國民主體的勞動者的購買力相對萎縮,導致國民經濟的消費率(居民消費佔 GDP的比重)持續走低,與1980年代前半期消費率維持在53%到51%的狀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本世紀以來,隨著中國這個"世界工廠"的日益繁榮,國 民經濟的消費率快速下滑,在短短的4年內,就從2000年的48.0%降至2004年的41.4%[7]。消費率的高低和走向體現了一個國家的國民是否從 經濟發展當中獲益。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金融統計年報》統計,目前發達國家的消費率在78%左右,發展中國家的消費率平均為74%,素來以高國民儲蓄 聞名的東亞經濟體的消費率也在65%以上。顯然,如果用消費率來衡量,總體上看改革時期民眾並未從經濟增長中明顯獲益,而本世紀以來則處於利益受損的狀 態。不僅如此,中國經濟在消費率過低、國內市場嚴重萎縮的情況下,必然對國際市場過度依賴;一旦國際市場的需求發生變化,"中國製造"就會陷入困境。比 如,2008年"中國製造"的三大"主打"產品玩具業、紡織服裝業與制鞋業的廠家大批破產,其原因就是遭遇到國際市場寒流。

看起來強勢的"中國製造"其實非常虛弱。如果製造業價值鏈上所處的位置,中國的製造業仍然集中於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並 未掌握製造業的核心技術,只是在全球生產鏈的最後一道環節上組裝產品。在全球營銷方面,大部分中國產品既沒有自己的營銷管道,更沒有自己的國際品牌。可以 說,所謂"中國製造"其實是全球產業鏈中流血流汗最多的一環,也是利潤最微薄的一環。正因為如此,當全球都在為"中國製造"的洪流驚恐的時候,中國廠商卻 正在為"中國製造"的無利可圖而苦惱。

2."像刀刃一樣薄的利潤"

低廉的勞動力成本雖為中國帶來了大量的訂單,但接到訂單的中國廠家最終能賺多少錢呢?有人算了這樣一筆賬:美國市場上銷 售的一種兒童玩具的零售標價是100美元,玩具的設計商和經銷商都是美國公司,生產商是中國企業;玩具設計定型後,美國公司將訂單下給一家香港貿易公司, 每件價格為50美元;香港貿易公司轉手將訂單交給中國的一家外貿公司,每件價格為22美元;這家外貿公司再向廣東和江蘇的兩家工廠訂貨,每件價格15美 元;工廠的生產成本(包括人工和原材料)是12美元;美國公司拿到玩具後,以每件82美元的價格賣給商場。粗略計算下來,中國生產企業的毛利及成本是每件 3美元,中國外貿公司的毛利及成本是每件7美元,香港貿易公司的毛利及成本28美元,美國公司的毛利及成本32美元,商場的毛利及成本是18美元。在這條 生產價值鏈條中,中國內地的生產商和外貿公司總共才獲得10美元,僅佔商品零售價的10%,而其餘的90%則由各個經營環節參與分利。不僅如此,近年來不 少中國廠商為保住美國市場,大都採取先付貨、後結算的方式;有的美國零售商和中間商收到貨物半年後才付款,甚至在貨售出之後才付錢,等於把庫存成本轉嫁給 了生產者[8]。

多年來在國際市場佔有率上穩居第一的中國紡織服裝業,其實一直依靠國內的出口退稅制度維持生存。在2006年下調出口退稅率之 前,紡織業的出口退稅率為13%,而領取了出口退稅的紡織業的平均利潤不過5%而已;退稅率調整到11%之後,紡織業的平均利潤也相應萎縮到3%左右 [9]。

加拿大約克大學商學院國際工商管理碩士項目主任伯尼·沃爾夫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曾形象地形容"中國製造"的利潤:"中國有許多公司出口,但是出口的利潤卻只有刀片那麼薄。[10] "

3.中國勞動力的工資到底有多低?

參與"中國製造"的廠商除了依靠維持過多年的出口退稅制度的優惠之外,壓低工人工資幾乎成了"鐵律"。衡量中國勞動力的 工資有兩個標準,一是絕對標準,即與他國同類勞動力相比較;二是工資在GDP中所佔比重。前者與勞動力市場供給狀態有關,後者完全取決於一個國家的政治因 素和相應的國民收入分配體制及勞工政策和制度。

從絕對標準來看,中國勞工的工作環境惡劣與工資之低,一直是國際社會杯葛的一個話題。"三資"企業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尤其是 出口貿易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早在2002年,中國的"三資"企業已達到28萬戶左右,在中國投資總額中的比重佔到13%,佔全國工業產值的14%,佔 中國出口總額的47%。但許多"三資"企業的工人都在超強度、超負荷、超體能、超工時的情況下工作,工人由於疲勞過度而傷亡的事件不時發生。據調查,在 "三資"企業工作的外地勞工每天工作至少12個小時,每週至少6天。他們的年齡大多在17到23歲,每小時基本工資僅為30到50美分,月收入在100到 150美元[11]。2004年以來,由於工資太低,一度發生"民工荒",不少企業被迫提高勞工工資。即使如此,中國工人的工資還是非常低。據《紐約時 報》2006年的一篇報導,跨國公司設在中國的大工廠的平均月工資水平仍然在100美元至200美元之間,其中最低工資每月不足80美元;鑒於員工通常每 周工作6天,每天10小時,按照跨國公司支付工資的上限(每月200美元)計算,每小時的工資是77美分,而同期美國製造業工人平均小時工資為17.72 美元[12]。《華爾街日報》曾將韓國工人工資與中國勞工收入加以比較,"現代"汽車的工人平均年薪是5,000美元,還因為待遇過低而引發勞資糾紛;而 在中國的廣東,威廉亚洲官网 出臺的"月最低工資"規定是800元人民幣左右,也就是1,200美元左右的年薪。從這個角度便很容易理解大量外資為什麼湧入中國,以 及中國的加工貿易為何能蓬勃發展[13]。

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統計,2005年度美國平均每小時工資16.16元。而在中國,許多地區工人的小時薪資僅為40到60美分[14]。該報告舉了 一個例子,"‘中國製造'的芭比娃娃單價20美元,但中國只能獲得其中的35美分"。被外媒稱為"骯髒的‘蘋果'製造業"之所以能牟取超級暴利,原因之一 也是在中國使用"廉價高強度勞動"。據報導,蘋果在中國的iPod工廠是Foxconn代工組裝工廠,位於深圳龍華的Foxconn工廠雇佣了20多萬員 工,其中絕大多數為女性。報導稱,這些工廠生活住宿條件極為簡陋,而且不允許外人進入;廠內工人每天要工作15小時以上,每月工資僅合27歐元(約270 元人民幣)[15]。

待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