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古井汶川地震前水位下降52厘米

每一次大的地震,在災難形成之前,總會表現出種種徵兆,暗示著人類去探索,去發現。被譽為"中國地震觀測第一井"的河北馬欄三官廟古井,在大地震來臨之前都有著異常敏感的反應,而且準確測定了多次地震。汶川地震前該井水位下降52厘米。

據燕趙都市報報導,42年來,一直堅持對三官廟古井進行觀測的袁桂鎖父子表示,這口井應該說還非常靈敏,水位一直很穩定,受季節天氣的影響很小。但從4月4日開始,該井水位連續下降,到4月27日下降了52厘米。

在1970年的山東濰坊7.4級地震,1974年雲南昭通7.1級地震,1975年遼寧海城7.4級地震,1976年唐山7.8級地震,袁桂鎖都根據震前水位的變化提供了不同程度的預報意見。

由此,三官廟井命名為"馬欄一號地震觀測井",後來這個名字載入了中國的地震預報史冊,被稱為"中國地震觀測第一井"。

根據多年的觀測,袁桂鎖探索出了一系列古井水位變化與地震方位、距離、震級的關係。比如,如果是附近發生地震,地殼向中間擠,地下水上漲,震級越大,上漲越厲害。如果是遠處發生地震,地下水過去補充,水位下降。翻起的水花,大花6級以上,中花5級左右,小花3級左右,翻花冒泡的方位與震中呈反方向,遠震翻花間隔時間長、近震時間短。

三官井對近震的反映非常靈敏,對遠震的反應雖然不能完全確切預報地點、震級,但也有非常寶貴的科研參考價值。

袁桂鎖的論文《地下水與地震》曾被國內外專家廣泛承認和應用,美國、日本、朝鮮、南斯拉夫、越南、伊朗等國家的專家也先後來到馬欄村參觀古井,向袁桂鎖取經。

但以經費不足,中共當局1997年不再要求上報三官井的異常水位數據資料。

1966年,邢臺隆堯。3月5日,三官廟井水花劇烈翻騰,青年人以為有魚,將井水淘到底了,仍不見魚的蹤跡。當年26歲的袁桂鎖下井準備看個究竟,但沒想到井水迅速上漲,直淹到他的腰,同伴們驚呼著把他拉上來。

又過了幾天,3月8日1時許,袁桂鎖從村俱樂部排練慶"三八婦女節"節目回家,路過三官廟井時,他驚奇地發現,井水已漲到井口,並外溢出來,還有硫磺的氣味!

4個小時後,即1966年3月8日5時29分,當地發生了6.8級的隆堯大地震,震中就在馬欄村附近。地震中,馬欄村死傷人數眾多,袁桂鎖的6位親人遇難,他本人也被砸暈。

倖存的袁桂鎖回想起三官井的異常,他恍然大悟,那一定是地震的前兆啊!

3月12日,用一個拴了磚頭的繩子作為測量的工具,袁桂鎖開始了對井水的觀測。從此,天天觀測,風雨無阻。

3月20日,袁桂鎖驚訝地發現井水又如前次地震前一樣暴漲,他把這一情況報告了住村的幹部,兩個人捲了喇叭桶在村裡不停地喊,要地震了,做好準備!

井水繼續異常地變化,劇烈地上漲、翻花、冒泡,村裡人驚恐地等待著。3月22日,正當袁桂鎖繼續聲嘶力竭地在村裡喊叫時,7.2級的大地震發生了,袁桂鎖本來朝東站著,一下子變成了朝西!

這就是震驚世界的邢台大地震。

因為提前有了準備,這一次地震給馬欄村造成的損失很小。

這口神奇的井像大地的眼睛一樣觀察著地殼的變動,1968年5月15日任縣永福莊5.0級地震,從當年5月13日起,古井的水位大幅度上升,從井內東北方向翻花冒泡。

1969年7月18日,渤海發生7.4級地震,從當年7月12日起水位上升,震前半小時,井水變黑,劇烈翻花。

1967 年3月,著名地質學家、地質部長李四光來到馬欄村三官廟古井現場考察,他得出的結論是:地殼的運動必然導致地下水位的變化,"馬欄一號井"恰好處於兩個斷裂帶的交匯處,所以對地震非常敏感,雖然不深(7米),但它在水平方向沿構造帶有遠距離的水力聯繫,與深部地下水也有同樣的聯繫。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