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破滅 托市落空 A股 還拿什麽來拯救你
銀行股五月失血126億元 大小非套現成元凶統計數據顯示,5月份銀行股流出資金量為126億元,位列各下跌板塊的前列。"大小非"逐步減持帶動基金殺跌,成為5月份做空銀行股最大主力。民生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等個股,成為"失血"最為嚴重的銀行股代表。
民生和交行最慘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5·12"汶川地震加劇了市場消化"4·24"反彈的進程,本來預期的"紅五月"出現反覆上下震盪的趨勢。市場的熱點迅速轉變到煤炭石油、醫藥、化工和農業等板塊上。
據Topview數據顯示,5月份基金重倉股、定向增發、大盤股和銀行股再次被推在資金流出排行榜的前列,分別被淨賣出218.9915億元、197.9442億元、130.7233億元和126.3333億元。
其中,5月份買入銀行股的資金有414.5798億元,賣出的有540.9131億元,淨賣出金額為 126.3333億元。具體來說,民生銀行流出23.4694億元;交通銀行流出17.1324億元;浦發銀行流出16.1707億元;招商銀行 14.6695億元;建設銀行14.6375億元。僅有北京銀行處於資金淨流入狀態,淨買入1.7432億元。
可以說,銀行股在5月整體表現基本處於下跌態勢。其中,民生銀行和交通銀行是領跌,均下跌接近20%。截至5月 27日,民生銀行機構持股比例由17.4%減小至16.2%,折合約2.259億股。該股從月初的8.76元,一路下跌至昨日收盤時的7.09元,累計下跌20%;在本月解禁132億股限售股的交通銀行,也沒有倖免於難。從10.75元跌至8.78元,跌幅約18%。
事實上,2008年2月至4月底的三個月時間裏,銀行股被快速大規模地殺跌,總計整整蒸發掉了522億元。在4 月份,有高達23.3567億元的資金流出。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受到各種政策利好的不斷刺激,本月券商龍頭中信證券依然在放量下跌,資金蒸發了 54.1383億元。
大小非套現壓力大
與一季度不同的是,5月份大盤一改單邊暴跌趨勢,整體以震盪偏弱的狀態貫穿始終。而此次做空力量的資金類型並不突出,基金並非本月的主要殺跌主力。
據Topview數據顯示,整個5月份,銀行股流出資金為126.3333億元,基金淨賣出52.7222億元,券商營業部淨賣出89.7496億元,T字頭席位淨賣出13.8613億元。因此,基金淨賣出金額約佔總流出資金的42%,營業部約佔47%。
即使在個股上,無論在交易次數還是金額上,券商營業部都處於領先。交行A字頭營業部賣出金額18.3058億元,而基金淨買入1.8477億元。
需要指出的是,截至5月23日,在銀行股中,機構持股由25%減小到20.93%;而法人持股比例卻在快速增加,由35.73%上升到44.5%。據瞭解,除大小非外,私募機構持股佔法人持股部分的很大比例。
其實,5月份是銀行股限售股解禁的一個小高峰,"大小非"逐步減持的力量不可忽視。譬如:5月15日,交通銀行就有132.4314億股首發股份解禁,以當日股價計算市值約高達1291億元。
此外,4月28日,工商銀行和中信銀行向A股戰略投資者定向配售股解禁,分別為28.8461億股和5.17238億股;5月12日,浦發銀行3.1729億股股改限售股份上市流通。據統計,6月份銀行股將有69億股解禁,而解禁市值為5月份的42%。
保險股分歧增大
儘管5月份保險股延續下挫走勢,但是基金卻沒有大肆殺跌,部分資金開始回流到中國平安和中國人壽。
Topview數據顯示,5月份有2.933億元流入中國人壽,3.9414億元流入中國平安,而且基金呈現淨買入。不過,中國太保淨流出資金有4.6081億元,其中基金就有3.2358億元。
有分析師表示,對保險行業來說,此次巨大的地震災難帶來的影響並不都是負面的,兩個方面的積極作用值得關註:首先提高再保險費率,有利於警示保險行業的過度競爭,規範公司運作,提高風險意識;其次,有望激發居民和企業的投保意識。整體而言,對保險行業的發展是利大於弊的。
**************************************
救市幻想破滅 股指期貨暫難拯救A股
股指期貨如今頻繁地成為A股從低迷走向活躍的催化劑,滬深300指數5月28日漲了2.8%,但效果僅僅曇花一現。分析人士表示,股指期貨準備就緒不過是短期反彈的一個藉口。即使股指期貨推出,短期內基本不會改變現貨市場原有走勢。
《21世紀經濟報導》報導,市場5月29日炒作股指期貨概念板塊和追捧權重股的熱情陡然消失,滬深300指數在力圖穩住陣腳失敗後便一泄如注,全天暴跌了2.59%,將前一個交易日的反彈成果吞噬殆盡。
安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程定表示:"範福春副主席說的是實情,股指期貨的籌備工作早已準備就緒,但並不意味著股指期貨會馬上推出,稍具分析能力的人都會意識到這一消息對市場的刺激效應無法持續。"
大成滬深300基金經理楊丹認為:"由於近期市場調整幅度較深,本來就存在反彈要求,股指期貨準備就緒只不過是市場短期反彈的一個藉口。"
股指期貨就像中國資本市場金融創新的一道精美大餐,儘管大餐烹製完畢盡人皆知,何時隆重推出誰也無法準確預見,但極度疲弱的市場依然像期待年夜飯早日登場那樣期待著股指期貨的推出,其成為在低迷市場中堅守投資者心中的最後寄託。
然而,股指期貨真能夠將中國股市從跌跌不休的泥潭中拖出,在股指期貨推出前爭搶滬深300權重股真會發財?
股指期貨救市幻想
從"魔鬼"到"天使",當上證指數從6000點高位迅疾跌至3000點低谷時,股指期貨在投資者心目中的形象發生轉變。
在上證指數處於歷史高位期間,股指期貨推出消息像瘟疫一樣,市場的每次調整都會或多或少的與股指期貨即將推出密切相關,然而現如今,已經遭遇股災重創的中國股市卻把股指期貨當成政府的重要救市舉措之一。
"股指期貨推出對完善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無疑具有重要的劃時代意義,但股指期貨只是一個金融交易品種, 賦予其穩定與拯救股票現貨市場功能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中金所一位內部人士不同意目前在市場上廣為流傳的股指期貨救市之說。
不過該人士表示:"雖然投資者對股指期貨的認識理解尚不完全正確,但其態度從恐懼到歡迎的轉變,對我們今後工作的穩步推進仍然是件好事。"
安信證券金融工程分析師曾長興從另外一個角度否定了股指期貨救市的幻想。
他認為,從經濟學理論上講,標的資產價格決定衍生資產價格,而不是相反。股票現貨走勢由宏觀經濟、市場環境和企業內在估值等因素共同決定,宏觀經濟變化導致實體經濟內在價值發生改變,進而影響到現貨市場的長期走勢,股指期貨作為現貨的衍生資產不會改變現貨的長期趨勢。
雖然股票現貨價格的決定最終因素為宏觀經濟、市場環境和企業內在估值,但股指期貨題材仍然吸引著無數資金樂此不疲地進進出出,在其推出最終塵埃落定之前,這一遊戲仍然會持續下去,並給深陷困境中的中國投資者帶來些許慰藉和樂趣。
短線資金博弈
曾長興認為,短線資金之所以如此操作,完全是受海外股票現貨市場在股指期貨"推出前漲,推出後跌"這一大概率歷史事件經驗的鼓舞。
其對八個國家股指期貨推出前後20、40和60個交易日相應現貨指數收益率數據統計分析結果顯示"推出前漲,推出後跌"是大概率事件。推出後漲是小概率事件。
從純粹統計意義上看,股指期貨推出半年內現貨漲跌沒有規律性特點,更多表現出隨機性;二到三年區間看,股指期貨推出前現貨都在漲;推出後兩年,除韓國外都是漲的;推出後三年,臺灣、韓國、日本指數是在下跌,長期來看,股指期貨推出基本沒有改變現貨市場原有走勢。
曾長興強調,國外經驗數據表明,股指期貨推出後現貨市場短期內"推出前漲,推出後跌"是大概率事件,但這一結論並不能簡單地類推到中國即將推出的股指期貨上。相同的市場環境是進行類比的前提。因此具有同樣市場環境的法國、日本的經歷更有可能在中國再次發生:推出前跌,推出後漲。
有業內人士指出,市場短線熱錢在股指期貨消息刺激下積極買入成分權重股的邏輯背後暗含著一種曖昧情結,那就是認為機構在股指期貨推出前夕會大舉建倉滬深300中的成分權重股,以利其未來的股指期貨市場的控制權和話語權的強化,與此同時為權重股帶來較大的股價上漲機會。
至於權重股的溢價原因,曾長興認為,這與股指期貨本身關係不大,其本質為"指數效應"的長期化。
*************************************
證監會要求基金維護穩定 托市效果有限
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日前指出,基金公司在維護資本市場穩定方面要有大局意識,要堅持價值投資、長期投資和規範投資理念。分析人士表示,這種"維穩"方式的有效性值得懷疑,此舉對市場信心的支持正在逐步減弱。
在談到基金公司維護資本市場穩定工作時,這位負責人強調,公司管理層和員工要充分重視,要認識到維護穩定的重要性,要有大局意識和政治意識;明確責任主體,一旦出現問題,嚴肅追究責任;各公司一把手要切實負起責任,對照基金部具體要求,一一落實。
近期,證監會基金部在保障基金行業信息系統安全和維護資本市場穩定方面作了多項工作,包括下發《關於維護穩定、強化運營安全保障、切實提高服務水平的通知》(44號文件)、現場調研、督促落實44號文件和對基金公司網站與網上交易系統測試、召集軟體開發商座談等。
監管層一再要求基金講政治、維護股市穩定,股指卻仍然一路下跌,投資者難免對這種"維穩"方式的有效性,以及基金的執行能力產生懷疑,因此此舉對市場信心的支持正在逐步減弱。
一位市場資深人士分析:"證監會擔心市場下跌,希望基金穩定市場的想法可以理解,但是以這種辦法來托市,有可能適得其反,積聚更多的風險。"對於基金經理而言,托市只是階段性的,如果對未來仍不樂觀,托市的階段性任務一過,市場積累的不穩定因素便會如地震般迸發釋放。
大成基金稱,指數能經受震災的影響說明市場已經基本擺脫前期的恐慌性情緒,大家的共識是目前估值水平應是一個均衡的位置,未來一段時間還是由宏觀數據決定向上還是向下。
*************************************
5·30週年:股指掉兩成 六成個股跑輸大盤
一年前的5·30由於印花稅上調引發滬深大盤暴跌,一年時間過去了,A股市場期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上證綜指較當時只跌掉二成多,但市場的平均市盈率卻下降了接近一半,六成個股跑輸大盤。
市盈率下降近半
《上海證券報》報導,上證綜指5月29日收盤報4334.92點,而2008年5月29日上證綜指收報 3401.44點。一年時間內滬指跌幅為21.5%,但市場的平均市盈率卻大幅下降,A股市場的估值風險大大釋放。統計顯示,去年5月29日,滬市A股平均市盈率為44倍,深市A股平均市盈率為60倍,而今年5月29日,滬市A股平均市盈率為25.65倍,深市A股平均市盈率為31.35倍。
市場平均市盈率的大幅下降,除了股指下跌的原因外,關鍵因素還是A股2007年的每股盈利大幅增長。資料顯示,在主營業務高速增長和股票市場投資收益豐厚的雙重因素影響下,上市公司2007年整體業績較上年呈現49.30%的大幅增長,較好地延續了2006年的業績增長態勢。披露年報公司加權平均每股收益0.42元,創歷史新高。
加權均價降至13元
伴隨著股指的下跌,A股的平均股價也同步下降。去年5月29日,按照流通股加權平均,A股平均股價為16.6元,其中深市A股平均股價高達17.26元;而今年5月29日,A股平均股價下降到13元,深市A股平均股價也快速降至13.1元。
從股價結構上看,去年5·30前夕,滬深兩市8元以下的A股只剩33只;而今年5月29日,兩市8元以下的A股多達448只,5元以下的A股就有40多隻。
從流通市值看,儘管指數下跌了兩成多,但滬深兩市的A股流通市值一年間依然增加了1.18萬億元。這增加的流通市值,主要是因為股改限售股解禁以及新股上市造成的。從流通股數上看,一年間A股的流通股數增加了1915.8億股。
近六成A股跑輸滬指
雖然指數一年間跌宕起伏,但滬深兩市依然有近六成A股跑輸上證綜指。統計顯示,一年間復權區間跌幅超過 21.5%的A股多達910多隻,佔比58%。其中,股價較去年5·30"腰斬"的品種多達170只。*ST昌魚、華馨實業、海鷗衛浴、ST松遼、*ST 大唐、ST宏盛、華茂股份、華升股份、園城股份、鋅業股份等"傷情"最重。
在大幅跑贏指數的個股中,剔除了那些因長期停牌後大幅補漲的品種外,資源類股獨佔鰲頭。冠農股份、川投能源、金牛能源、平煤天安、山東黃金等都是這一年間的牛股。此外,新和成、浙江醫藥、康緣藥業等醫藥股以及雲天化、華星化工、渝三峽、江山股份等化工股也有上佳表現。
權重股方面,貴州茅台、中國聯通、招商銀行、浦發銀行、武鋼股份、江西銅業、大秦鐵路、興業銀行、中國國航、工商銀行、國電電力、中信證券、長江電力、中國石化等品種都跑贏了大盤。這主要得益於去年5·30之後,權重藍籌股發動了一波猛烈的拉升行情,直接把滬指推到了6124點的歷史高峰。
從上述的數字對比也可看出,一年間市場經歷了風風雨雨,投資者的心態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2007年的5·30 沒有改變市場向上的趨勢,是因為賺錢效應使得利好被放大,而利空被縮小,但事實證明,不顧基本面的資金推動型行情,總有轉折的一天。同樣,2008年4月下旬以來,管理層出臺一系列重磅利好消息,市場似乎還不買賬。6000點附近強烈看多與3000點附近盲目看空,事實證明是危險的,也是荒謬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