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大陸富豪繞境:一盤好菜燒焦了!

 2008-04-27 14:4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作為兩岸融冰後第一個登臺的參訪團,大陸"富豪團"四天的訪問像一陣旋風,攪亂了臺灣民眾的心情,有人期待、有人振奮,也有人焦慮和反感。兩岸融冰的美好憧憬,霎時間竟因過度炒作而顯露出招架不住的狼狽。

問題不在這些大陸地產商姿態招搖,問題出在島內大規模的接待陣仗,以及大量淺薄失焦的報導轟炸,把這次參訪塑造成一場大陸富豪的"全臺繞境"行動;於是,臺灣政商人士爭相"鑽轎腳"的景象,自然引爆議論。

九名富豪總計五千億的身價,散發"金光閃閃"效應,一夕間在島內引爆"炒樓"的話題,引發房市"泡沫化"的憂慮,甚至引起人們對"臺灣錢淹腳目"時代消逝的感傷。這些,不免都讓這次考察之旅失去了原味,也讓雙方交流的善意因此減色。

隨著二次政黨輪替,兩岸正要重啟對話及交流,所謂的"富豪團"在此際意外吹縐一池春水,挑動臺灣人民猜疑、恐懼的敏感神經,這恐非想將此行辦成一場喜事者始料所及。但從另一面看,這次的"大陸富豪震盪",在臺灣引起各社會階層的不同反應,未嘗不是一次有效的集體反省,對可能流於一頭熱的兩岸交流炒作投下一帖冷卻劑。這點,值得正面看待。

事實上,在民進黨執政的八年期間,並不乏中國知名企業來臺參訪考察,卻從未造成像這次這麼強烈的心理效應。主要原因,除了島內政局的變化提供了想像的空間,更基本的問題在,亟欲搶先打開兩岸交流大門的臺灣政商,對分寸的拿捏失去了準頭。若論兩岸交流的急迫性,農產品的登陸、陸客來臺觀光及三通等議題,都遠較不動產投資更受矚目;可惜,這回的第一類接觸,卻立刻碰到了臺灣人敏感的房市痛腳,可謂一場大好的演唱會選錯了開場的曲目。

令人好奇的是,這次大陸九大地產商來臺,究竟誰是臺灣原始東道主似乎始終莫測高深,但從縣市長到地產商、宗教領袖的各方接待卻是極盡慇勤,殊堪玩味。這種跨越政商界線的接待規模,固是為了讓來客有賓至如歸之感;但若是民間商業性質的邀訪,卻投射了太多官式迎迓的光影,當然會引起民間的錯覺。換個角度看,恐怕也是超越了適當的規格,才使此行產生顯不相稱的媒體曝光效果,從而激發了民眾的過度感觸和回應。

試想,如果首先登臺的是一個農業團,目的在考察臺灣農畜產品的特質,並探討可能的大陸銷售環境;在普羅大眾看來,豈不更感可親而務實?而如果先有農業團、交通業的探路,循序漸進,臺灣民眾對交流的期待產生一些較具體的輪廓,富豪團的造訪即不致因政商觥籌交錯的過度炒作而失焦,更不致被當成洪水猛獸了。

富豪繞境的衝擊,發人深省。如果把總統大選七百多萬票對五百多萬票的藍綠比數,看成臺灣社會心理狀態的傾斜度,不論是官方或民間,都應該對這個傾斜的現實保持基本的敏感與尊重。事實上,二次政黨輪替後的臺灣,要面對的不僅是"八年鎖國"的心理重建,同時也在重新尋找自己的定位;這個療程如果操之過急,難免產生不適應症,甚至引發抗拒。如果融冰的期待演成"洪水來襲"的恐懼,那就得不償失。

兩岸的交流,有許多更深刻、豐富的層次值得探索,不應僅限於經貿;可惜富豪團來訪不僅被困在炒地產的議題上,且不經意地劃破了"臺灣驕傲褪色"的傷口,多少讓人遺憾。進一步看,此行引發"敵人變救星"的討論,更說明島內談論多年的"主體性"其實依然脆弱,或至少缺乏應對現實的深度。且別說,這群富豪中,不少人對臺灣的民主和文化抱持深刻嚮往,但在媒體一片媚俗的報導下,卻只剩下一本生意經,還勾起若干臺灣民眾的自卑喟嘆,真是何其錯亂!

富豪旋風吹亂了臺灣一池春水,也提供了我們一個自我觀照的機會。打開閉鎖多年的大門迎接來客,但別忘了應待之以合宜合度之禮。好好一盤菜,就這樣炒焦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聯合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