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中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剛出生的時候天性本是善良的,人們的性情也很相近,但是因為習染不同就會變得相差的很遠。在世風日下的現代人類社會中,為了不使自己誤交損友、沾染不好的習慣,交友與擇鄰也應懂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交一個道德高尚的好人為朋友,人就能在朋友處獲得人格的熏陶,道德的感召,自然是受益無窮。相反,如果交道德低劣、不學無術的人作朋友,那就有可能在損友處受到意想不到的牽連和傷害,甚至誤上賊船,無可救藥。
《列女傳》中記載了孟母教子的故事,也很能說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孟軻的母親知道人的道德和學問是逐漸養成的,所以對孟軻平時生活和學習上的細節十分重視,通過"漸化"的方式培養孟軻的好習慣。起初,孟家離一處公墓不遠,小孟軻看了一些送葬人的情景,自己就摹仿起來,成天在沙地上埋棺筑墓。孟母看出這樣的地方對孩子影響不好,就搬家到了一個集鎮。小孟軻又學著那些挑提賣貨的人吆喝叫賣,孟母只好再次搬家。最後搬到了一所學校附近,小孟軻摹仿學校的孩子們,在遊戲中擺弄俎豆祭器,學習揖讓進退的禮儀,孟母這才終於放心地說:"這裡才是我孩子可以居住的地方!"然而,孟軻上學以後,有點貪玩,進步不大。有一次孟母問他:"學習得怎麼樣?"孟子回答說:"還是那個樣。"孟母聽後,拿過剪刀就剪斷了織機上的線,說:"你荒廢學業,就像我割斷織機上的線,布就織不成了一樣,不好好學習,以後就只有成為供人使喚的下人。"孟軻從此拜孔子孫子的學生為師,勤奮學習,終於成了著名的一代儒家宗師。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語源自晉·傅玄《太子少傅箴》,原文中說:"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聲和則響清,形正則影直。" 意思是說,靠著硃砂的物品會逐漸變紅,靠著墨物品會逐漸的變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學好,可以見賢思齊;而接近壞人則很容易使人變壞。生活的環境如同一個大染缸,會將形形色色的人同化於其中。一個人處在修心重德、正氣的環境中,他會受到身邊人們的言行教化,自覺的約束自己,使自己不斷的長進;相反,一個人處在道德頹廢、弄虛作假的環境中,他也會受到身邊消極觀念的影響,使其正邪不分,隨波逐流。宋朝歐陽修是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和政治家。他在文學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散文和詩詞。尤其是他的散文,簡潔流暢,豐富生動,富於感染力。歐陽修在潁州府當長官的時候,有位名叫呂公著的年輕人在他手下當行政助理。有一次,歐陽修的朋友范仲淹路過潁州,順便拜訪歐陽修。歐陽修熱情招待,並請呂公著作陪敘話。談話間,范仲淹對呂公著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在歐陽修身邊做事,真是太好了。應當多向他請教作文寫詩的技巧。"呂公著點頭稱是。後來,在歐陽修的言傳身教下,呂公著的寫作能力提高得很快。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此語是諸葛亮在《出師表》中的一句格言。王朝的興衰自有天數所定,如果從人為的因素來講,親近什麼人與疏遠什麼人也能促成不同的因果關係。敬神敬天、親近修道與學佛的修煉人,就能種下修煉的機緣;幫助或保護修煉的人就能積大功德而得福報;與壞人為伍的人其結果不言自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世人不可不察之。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貫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