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鄉差距大 構建和諧社會大不易
在大陸祣行,不管先城市後農村,或先農村後成市,不難發現,一道無形的鴻溝把城鄉隔成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九大目標任務,誓言到二零二零年縮小城鄉差距,讓九億農民達到小康社會,然而口號喊得響亮,能否達成目標可能是另外一回事。中國農村貧窮落後,嚴重缺乏民生基礎建設。二零零七年,中國政府國債投資和中央預算內投資於直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資金達到人民幣三百六十億元,其中農村用水、道路、電力建設的資金就達到三百億元,但對於貧窮落後的農村而言,砸下去的錢簡直是杯水車薪。
面對城鄉嚴重差距,中國當局無力解決,根本原因是在大陸實施共產主義計畫經濟體制下,已經形成的城鄉體制、城鄉格局、城鄉關係至今還在束縛著農村發展。
理論上,中國經濟成長的果實應惠及全民,特別是那些比較貧困、佔人口大多數的農民。但事實上,農民收入近年來雖有增加,但與城鎮居民相比,增幅還是瞠乎其後,更嚴重的是,城鄉差距還在持續擴大中。
將於今年五月就任世界銀行副總栽兼首席經濟學家、專研中國農村問題的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曾經預測,中國城鄉貧富差距將持續擴大,預計到二零二零年,城鄉可支配收入差距將達到四點九比一。而國外一般普遍能夠接受的城鄉收入差距為一點五比一,開發中國家為一點七比一。
中國農民沒有得到與經濟高速成長相應的實惠,所佔的消費比例逐年下降。根據統計,三個多農民得到的社會消費品只抵一個城市居民。農民的消費水準大致比城市居民要落後十至十五年,農村的購買力如此低下,這也是中國大陸國內市場開拓不了,許多消費品積壓銷售不出去的重要原因。
雖然二零零七年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現金收入的成長均超過GDP增速,但中國社科院發布的藍皮書報告坦言,農民消費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仍然偏低。
中國農村將近有九億人口、兩億一千多萬個家庭,佔中國家庭總數的百分之六十七點六。但從中國社科院的數據不難發現,中國現有的消費需求結構中,農民消費需求成長太慢的清況非常明顯。自上世紀九零年代以來,中國農村消費市場在全社會消費市場的比例一直徘徊在百分之三十八左右。
目前中國政府積極規劃,試圖讓未來農村消費成為推動中國經濟成長的新動力。中國國家統計局對農村消費如何帶動國民經濟成長曾經進行測算:農村人口每增加人民幣一元的消費支出,將對整個國民經濟帶來兩元的消費需求;農村人口對任何家電產品的普及率增加一個百分點,就可增加兩百三十八萬臺消費需求。
儘管近年來中國政府採取了多項利農政策,但在大陸國內市場消費不足的大背景下,農村消費現狀仍處於被動落後狀態。制約農村消費市場釋放購買力的主要因素,主要是農民消費能力不足和農村消費環境欠佳。
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年二月發布的公報顯示,儘管二零零七年農產品價格上升較快,但是城市居民的收入成長仍快於農民,即農民從農產品價格上升獲得的好處不明顯,城鄉收入差距繼續擴大,達到三點三二比一。
二零零七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人民幣一萬三千七百八十六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四千一百四十元,城鎮是農村的三點三三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從上世紀八零年代初的一點九比一,逐步擴大到九零年代末期的二點六比一。二零零四、二零零五、二零零六年城鄉居民收入比更是急劇擴大到三點二一比一、三點二二比一和三點二八比一。
中國大陸城鄉市場發展不均衡,消費水平差距大。二零零七年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佔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百分之四十三點一,比二零零六年上升零點一個百分點。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百分之三十六點三,比二零零六年上升百分之零點五個百分點。
恩格爾係數由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創造,其目的是揭示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生活水平和發展階段。一般情況是:隨著家庭和個人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於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將逐漸減小。
中國大陸受到城鄉二元結構的影響,城鄉差距非常嚴重,農村社會保障嚴重滯後於城鎮。在農村,上學難、治病難、養老難等問題較城市嚴重許多,日以繼夜地折磨著九億農民。城鄉差距持續擴大的後遺症,勢必引發社會矛盾,衝擊中國政治、社會穩定性。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來源: 中央社記者焦興華上海特稿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z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