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板戲」與語文教材40年糾纏史

"板",在漢語中,本來是用於工業生產中的一個詞彙,或指生產工藝中的樣品,或者用來檢驗產品質量的工具。但是,今天我們都知道這個詞也有一個更為廣泛的意義--"學習的榜樣"。不過,1949年前,這個意思很少見人使用,只是到1950年代中期後,作為"榜樣"的同義詞的"樣板",才開始在中國慢慢普及開來。到大躍進狂潮突起,"樣板"一詞也開始隨著"趕比超"勞動競賽運動而得以流行,為了創造一個個可笑的高產衛星,當局也曾在全國各地推廣"樣板田"。"樹立樣板"也成為全國各行各業實現革命化目標的首要任務之一。就在這種氛圍中,應"京劇革命化"的需要,"樣板戲"於焉產生。不過,最早的"樣板戲"並不是從"革命樣板戲"叫起,據說1963年9月,周揚在一次戲曲工作座談會上,即把《打金枝》和其它一些傳統劇目,作為戲曲的"樣板戲",向全國推薦。兩個月後,毛便罵出那句有名的話--文化部如不管文化,就改名為"帝王將相、才子佳人部,或者外國死人部"!他直接指斥當時的戲劇"大量是封建落後的東西,社會主義的東西少"。次年,戲劇界的革命化便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第一個被製造出來的革命樣板戲就是"紅燈記"。被稱為是思想上、藝術上的"一盞革命的紅燈",京劇革命化的樣板,隨後,"沙家濱"也迅速所謂"革命樣板戲" 遂登堂入室,藉助巨大政治力"風靡全國"。文化大革命之爆發,與"樣板戲"之紅遍全國,幾乎是同時發生的。到1967年4月,毛觀看《白毛女》之後,"革命樣板戲"的合法性與權威性更得到加強,最終八部戲劇得到最高權威裁定為"革命樣板戲",它們成為全中國人民此後十年中最重要的"革命教材"與"精神食糧",在日後歷次政治運動中也發揮了重要炮彈作用。按照人民日報的說法,"革命樣板戲是實踐毛主席革命文藝路線的光輝樣板,是進行思想和政治路線教育的形象化教材和批判一切腐朽沒落的剝削階級意識形態的銳利武器。" 因此,攻擊革命樣板戲就是否定文藝革命,就是與文化大革命的正確路線作對。在當時極端的政治空氣下,這八部樣板戲,無疑與"紅寶書"一樣,被賦予了"神聖"的色彩。

當樣板戲運動紅及一時之際,全中國人都開始哼著這些"革命京戲"的小調,它們也走進了中小學校的課堂,被編入語文教材。據報導,早在1969年5月,遼寧本溪紅旗中學成立"工農兵和革命師生相結合"的教材編寫小組,將革命現代京劇樣板戲《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選段都編入了教材。到後來,幾乎每個學期的語文課本中都有某個樣板戲的片斷。許多地方的學校,樣板戲成為學生們的必修課。兒童學唱樣板戲,也成為對他們灌輸革命思想的最重要方式之一。一些得到表彰的少年兒童"先進典型",其公布的事跡中,常常可以見到"學唱革命樣板戲"這一條。一些地方學校更不斷舉行"學演革命樣板戲"文藝會演。樣板戲之所以進入中小學語文教材,是與當時的政治環境密不可分的。在太多的文藝作品被打倒的時候,人們只有通過一些"安全"的作品來達到學習語言或戲曲音樂;而最高層也把樣板戲視作權力保持的一個符號。文革十年史實際上也是樣板戲壟斷戲臺史,無論是批林批孔,還是後來的反擊右傾翻案風,"破壞樣板戲"均成為被打倒者的重要罪狀之一。尤其後者發生時,江青一派以鄧派攻擊樣板戲"一支獨秀"在全國範圍內掀起批判運動,作為一種反彈,樣板戲進入中小學教材更得到強化,讓未成年的娃娃們崩緊"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的弦。

文革結束,新政開始,樣板戲也漸漸停演,與此同時,中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樣板戲也多被剔除,到1980年代初,官方媒體上已經很少看到"樣板戲"這三個字了,而新生代的少兒一輩,注意力被金庸瓊瑤們所吸引,恐怕多數已不知"樣板戲"為何物了。當然,曾經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們,或許是浸染在那種強迫性"政治音樂"中實在太久太久了,或者是對它背後的殘酷權力鬥爭與人性戕害感覺已經遲鈍,或者是對"新興"小說戲曲音樂存在隔閡,反正在後來的日子裡仍然有不少人對"樣板戲"的曲調不能遺忘。當然,多元化的娛樂興趣本來就是正常的事情。但毫無疑問的是,這種偏執性的個人興趣愛好決不能成為主流的社會價值。

可是,不太正常的是,到了2007 年北京出版的一套新版高中語文課本中,樣板戲居然又死灰復燃,其代表作之一《紅燈記》堂而皇之地走進了高一的語文教材。更不太正常的是,一年後的今天,中國的教育部居然發出一紙命令,表示將把一些樣板戲的"經典唱段"作為培育學生京劇教育的內容,以"傳承民族優秀文化"。歷史創傷尤未復愈,又以這種荒唐的反諷形式來撕裂創口,無知官僚之無知之作乎?抑某些人士別有所圖?吾等且拭目以觀。樂之感到悲哀的是,40年前,將帶有極端政治宣傳產品性質的樣板戲塞入語文教材,或者是形勢所迫;然而,40年後,在今天這種信息相對開通的時代,本國教育主管部門為什麼還會提出如此不經大腦思考,也與世界文明潮流背道而馳的政策呢?!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樂之史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