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失業知多少學者論解決之道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所帶來的經濟過熱以及通貨膨脹上漲的風險是中國政府目前關注的重點。不過,經濟學家認為,大規模的失業其實是中國長期存在的最大問題。中國經濟的各項宏觀指標目前看起來都相當不錯:經濟增長去年達到11.4%,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除了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外匯儲備之外,中國還是僅次於美國和德國的第三大出口國。另外,中國看起來實現了從以農業為主向工業化國家的轉變。
*官方:城鎮登記失業率4%*
在就業方面,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謝伏瞻在2007年國民經濟平穩快速發展的報告中表示,2007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204萬人,比上年多增加20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比上年回落0.1個百分點。
*西方學者:15%和23%*
不過,很多研究中國的專家都認為,官方公布的這個失業數字被大大低估。一些同中國官員合作過的西方學者猜測,目前大約有15%的城鎮居民失業。美國蘭德公司在把那些農村閑置人口也包括在失業人口之內後認為,中國23%的勞動力沒有工作。
*事關動亂風險准數密而不宣?*
美國耶魯大學的經濟學教授陳志武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失業率是一個非常敏感的數據,因為中國當局不希望外界太確切的知道中國潛在的社會動亂等問題有多大,因此中國的失業率究竟有多高是一個國家機密。
他認為,政府提供的新增就業的數據更有意義。他估計,從每年的新增就業機會以及每年新增尋找工作的人數來看,目前至少有200萬人沒有工作。
*過熱和失業兩難之間*
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蘭德公司的高級經濟顧問查爾斯.沃爾夫在一篇評論文章中指出,在中國所面臨的重大經濟問題中,有兩個是比較難以解決的。一個是引起很多關注的經濟過熱的問題,另一個就是中國的失業問題。
他認為,在這兩個問題中,如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比防止經濟過熱要更為困難。這位專家表示,實現經濟的高速增長以及為大量的失業人口創造出足夠多的就業機會是對中國的前途來說至關重要的兩大經濟目標。而從政治、社會以及經濟方面的原因來看,實現高速的就業機會的創造要比維持高速增長更為重要。
沃爾夫指出,儘管這兩個目標經常被看作是不衝突而且是相互促進的,但是二者之間存在一個根本性的衝突,這是因為高速增長在增加就業機會的同時,也帶來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勞動生產率的日益提高所不可避免的結果就是大量減少經濟增長所新創造出來的就業機會。
*陳志武:政府資源配置不當*
耶魯大學的陳志武教授表示,中國的失業問題涉及很多方面,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其中一個方面,還存在其他結構性的問題。他認為,主要的問題是政府資源配置不當。
"06年,投入國有企業的總金額比投入民營企業的這些金額要高出三倍,但是國有企業提供的機會越來越少,而民營企業提供的就業機會越來越多,每年都增加好幾百萬個。"
陳志武教授說,為了更好的保障就業和人民收入的增加,中國必須改變目前以國家主導的投資和財政支出的架構,而是要加強私營企業的發展,因為真正的自由市場能夠更好的實現資源和資本的有效配置。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一方面,國家財政的開支必須減少。另一方面,國家通過銀行和國家財政還有其他資本市場重點照顧國有企業的政策偏向必須停止,否則的話,中國的就業問題以後會越來越嚴重。"
*陳志武:國企國產最好分給百姓*
很多中國觀察人士指出,中國的宏觀經濟結構失衡,太偏重於能耗大污染重的工業,同時又輕視第三產業的發展。陳志武教授表示,在持這種看法的人中,很少有人意識到實現這種轉變的關鍵是國有企業的私有化。
"除非中國的國有企業、國有資產被進一步的私有化,最好是分給中國的老百姓個人,否則的話,國有經濟主導的經濟,由國家行政部門和這些官員主導的資源配置、投資去向的投資機構,最後必然的結果是重視發展國有企業,發展那些高資源消耗的工業企業,而忽視第三產業,同時又忽視民營企業、私有企業的發展。"
*公有化時的承諾今安在?*
陳志武教授認為,在50年代,可以說中國政府在國有化運動中對中國老百姓做了一個交易,即他們在把老百姓的私有財產和土地歸公的時候承諾向他們提供從搖籃到墳墓的各方面的保障,包括就業、醫療保險、子女上學、退休養老等等。
但是在過去30年的改革中,政府在得到私有財產和土地的同時,卻把承諾要對老百姓擔負的責任全都丟回給了他們,因此是一筆不公平的交易。他認為,現在是政府把這些財產歸還給老百姓的時候了。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