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過去的說法,這一慘絕人寰的大飢荒的發生,首先是"三年自然災害",其次是蘇聯逼債,過去的教科書上也是這麼說的。但這一說法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質疑和挑戰,越來越站不住腳。現在的教科書已改為"三年困難時期"。前一說法,首先就和中央的精神相違背。1964年,劉少奇在7千人大會上代表中央所作的報告就明確指出,造成這一災難的原因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導致這人禍的主要負責人毛澤東當時也在大會上作了檢討,並退居二線。劉少奇的講話雖未倒出全部實情,但至少說出了一部分。20世紀九十年代,著名學者金輝先生根據多年的研究,於1998年發表了《"風調雨順的三年"--1959-1961年氣象水文考》(見《方法》1998年第10期)。這篇文章發表後,在學術界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許多媒體紛紛轉載。可以說,學術界的人對這篇文章家喻戶曉。可見,"三分天災"的說法無法成立。以中國之大,每年都可能有一部分地區發生自然災害,如近幾年的比較大的災害就有98年的大洪水,前兩年的殃及北方十幾省的大旱,可以說,這兩次自然災害都比"三年困難時期"嚴重的多,但我們也沒有聽說那個地方發生了大規模的餓死人的現象。那麼,這次大飢荒的唯一原因就是蘇聯逼債了。幸好,中蘇當年的一些資料已經解密,使我們得窺這一歷史真相。
據近期的《生活文摘報》轉載《書刊報》上的一篇《1960年,前蘇聯"逼債"真相"》一文透露,當時中國共欠蘇聯債務14.06億新盧布,折合人民幣52.9億元。應該說,這些外債對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來說,是微不足道的。我們現在已經知道,僅1958年的大煉鋼鐵,就使我們損失了2000億以上。蘇聯單方面撤走專家,終止對華經援協議,發生在1960年7月,當時的大飢荒早已釀成,大規模的餓死人的現象早已發生。據周恩來透露,當時蘇聯並未要求中國提前還清外債,而是中國主動向蘇聯提出,用對蘇貿易的順差額中的一部分來提前全部還清債務。這說明,把蘇聯翻臉說成是大飢荒的原因是推卸責任的行為。
需要說明的是,這三年同時是中國大規模援外時期。本來,1958年和1959年,因中國大躍進,財政緊張,已削減了外援的幅度。但中蘇決裂後,中國隨即擴大了外援的規模。1961年,援外支出就已接近償還外債的支出。到了1962年,援外支出更是大幅度的超過了償債的規模,大把大把的銀子流水般的流到了朝鮮、古巴、越南、阿爾巴尼亞等國。與其說,三年大飢荒是蘇聯逼債的結果,毋寧說打腫臉沖胖子的結果,是拒絕國際社會的援助造成的。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左傾狂熱極其指揮下的9000萬人去大煉鋼鐵、大辦食堂和"共產風"使人們無心收割莊稼等原因造成的。它顯然不是自然災害,也不是蘇聯造成的?令人可悲的是,我們搞清這一歷史真相竟然用了40多年的時間。
近幾年,隨著政治環境和學術研究的深入,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得以重見天日和重新評價。如1960年5月9日,大同老白洞煤礦死亡682人的我國採礦史上最大的慘案;70年代,發生在新疆伊犁兵團農四師燒死幾百人的特大火災;死亡1萬多人的雲南大地震;朝鮮戰爭真相......。這些事件,要麼我們不知道,要麼評價和現在差異極大,我想知道的是,我們到底還有多少真相未被公開。如果我們連正確對待歷史的勇氣都沒有,談何接受歷史教訓。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還有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