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收費公路14萬公里 10萬公里在中國

"在中國,公路收費站到底是在為誰收費?"這是2007年5月美國《紐約時報》發出的疑問。幾個多月過去了,《紐約時報》或許依然還是沒找到答案,但作為普通中國人,尤其是中國北京市的有車一族來說,夏天卻聽到了一個好消息。按照2007年7月底北京市人大常委會通過的《北京市公路條例》,收費公路收費期滿後,應當按照規定拆除收費設施,停止收費。

  中國公路收費陷入"狂熱"

  收費站比服務站多,過路費比燃油費貴,是很多長途車主的普遍感受。而更讓人鬱悶的是,不少收費站收費時限綿綿無期,任意延長期限的例子比比皆是。

  幾乎所有人都承認一個事實:中國公路收費已讓民眾不堪重負。"在中國大陸,收費公路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要多,眾多司機不得不嘗試各種辦法躲開那些收費站。"《紐約時報》甚至用"狂熱"來形容中國的收費公路建設。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則對此給出了自己的解釋:有關部門挪用資金,有錢不還,甚至是胡支亂花。這一分析並非空穴來風。2007年6月27日,中國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向全國人大所做的2006年度審計工作報告顯示,中國收費公路違規收費、超期收費已經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其中貴陽市的一條公路,建設投資 3196萬元中,銀行貸款約1500萬元,但該公路被勒令停收前,收取的通行費已高達6371萬元,是貸款的4倍多。

  全世界70%的收費公路在中國

  "收費公路成了聚寶盆,一旦徵收開始,誰都想喝點湯。"經常跑長途運輸的貨車司機林彥慶告訴《國際先驅導報》,自己在南方很多縣鄉之間,經常遇見不足百公里的路段橫亙著三四個收費站的情況。

  對於可否取消收費,有關部門早就"有言在先":公路收費不能取消,否則會制約公路的發展。但有意思的是,根據公開的資料顯示,全世界收費公路不過14萬公里,竟有10萬公里在中國!

  世行關注"高收費、低承受力"

  07年2月12日,世界銀行專門發布了一份有關中國高速公路的研究報告。該報告披露,德國目前貨車平均每公里過路費是0.15美元(約合人民幣1.14 元),中國是0.12-0.21美元(約合人民幣0.9-1.59元)。而在車輛通行費所佔人均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中,中國以超過2%居首位,超過美日德等發達國家。在當天與中國交通部舉行的研討會上,世行專家明確表示:中國高速公路通行費較高,而且中國的通行費可承受性是世界最低的幾個國家之一。

  公路還是"公"路嗎?在2006年中國十大暴利行業名單上,高速公路業與房地產等行業比肩而鄰。

  改革"買路錢"勢在必行

  從1987年開始,"貸款修路、收費還貸"逐漸成為中國公路建設的一個新模式。二十多年來,高速公路從無到有,非高速公路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與公路里程的快速增長相伴而生的,是收費站的多如牛毛。

  "感覺處處都要‘留下買路錢'。"在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夏業良看來,高速公路基本上可以被看作是一種由國家所提供的公共產品而非私人產品,居民對公共產品的分享主要是通過納稅來實現的。"改革目前高速公路收費嚴重不合理現象,逐步回歸公共產品的本來面目,是政府應盡的責任。"

  點評 難解的糊塗賬

  正如前文所說的:"幾乎所有人都承認一個事實:中國高速公路收費已讓民眾不堪重負。"

  這是一種怎樣的重負呢?有幾個很能說明問題的數據為證:廣東省74個公路收費站中,預計還貸期超過30年的收費站有33個,佔45%,有6個還款年限超過100年,其中河源江面收費站竟達756年。一句"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的口號背後,到底遮蔽了多少見不得陽光的利益勒索?

  其實,對於中國的收費公路而言,更重要的問題已不是如何為收費設限--這僅僅是民眾最低層次的訴求--而在於如何使公路成本直到收費都變得公開而透明,從根本上改變民眾被遮蔽的權利困境。但是顯然,《北京市公路條例》並沒有準備對此做出更有力的制度安排。這是令人備感失落之處。

  一句"國際慣例",就"忽悠"了公眾這麼多年。而且就在2006年11月16日,還有專家在交通網站發表題為《我國收費公路政策不會動搖》的文章。堅稱:"發達國家和地區有關公路收費的經驗,值得借鑒。"然而我們發現,中國公路部門"借鑒"的似乎只是收費。

  我們姑且認可"收費還貸"的正當性,那麼是不是也應當釐清相關部門所收費用之中,到底有多少是用於還貸以及道路建設和維護的,又有多少是用於私利的呢?要弄清這些問題,只需將所有收費支出一一審計即可。但問題就在於,一直以來,公路收費成了一筆巨大的糊塗賬。在此背景下,"收費還貸"淪為民眾向相關部門支付的"買路錢",而那些一個接一個的收費站,也就成了公然的"剪徑"之所。

  收費並非萬惡之源,而公共服務也從來並不與收費相排斥。關鍵的問題在於,每一項針對公眾的收費,都必須有相應的公眾權利做保障。作為"通行費較高,而國民對通行費可承受性是全世界最低的幾個國家之一",如果我們的收費仍沒能向公開與透明尋求行政正當性,我們的"公路"仍沒有向"公共"尋求合法性,再多的法律條文也只能形同虛設。

  國外高速公路"一路暢通"

  "從堪培拉到墨爾本,沿著31號高速公路驅車800公里,竟然沒有遇到一個收費站。"曾旅居澳大利亞的網友小A對在異國的第一次長途旅行記憶猶新, "那裡的道路標識都提醒司機不同路段的車速,感覺特別親切。"其實,像小A這樣在國外發現"新大陸"的中國人為數不少,而他們的經歷也各有不同。

  美國幾乎免費

  美國號稱"汽車上的王國",除了擁有2億多輛的汽車保有量外,還有遍佈全美、四通八達且收費超級便宜的高速公路。據美國公路管理局的官方數字,2003年美國高速公路總里程為9萬多公里,而其中收費里程僅為7800多公里,約佔總里程的8.8%。

  所以,在美國高速公路上開車一般很少看見收費站,即使偶爾遇到一些,費用也是非常便宜。一次記者駕車在貫穿新澤西州南北的新澤西收費高速公路上行駛了大約167公里,2個小時的車程下來,最後只付了4.25美元(約合人民幣32元)的過路費。

  收費之所以便宜,主要原因在於,已經建成的高速公路資金來源基本上是聯邦政府的稅收,州政府僅通過對一些年久失修的"老字輩"高速公路收費以用於維護和保養。根據1956年通過的《聯邦資助公路法案》,美國州際高速公路由聯邦政府和州政府按照9︰1的比例出資。當時的美國政府認為,如果公路收費,勢必會給行車帶來諸多不便,這違背了高速公路的意義。

  不僅如此,為了讓汽車真正實現"飛速"行駛,美國高速公路還不設交通控制燈,同時盡量減少收費站數目。這樣,發達的路網和完善的設施,再加上便宜的收費,促使更多的人習慣駕車出門,提高了運輸效率,擴大了資源和商品流通。

  日本可以打折

  日本的高速公路遵循按行駛里程收費的原則,徵收標準全國統一。其中,各種打折方法堪稱一大特色。

  比如,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駛里程在100公里至200公里之間,超出100公里的部分可優惠25%,如果超過200公里,則超過部分可優惠30%。另外,針對安裝了ETC(電子通行費徵收系統)的車輛,各高速公路公司都出臺了按照通行時段和使用頻率給予通行費打折優惠的制度。

  日本徵收車輛通行費的目的,也是為了籌集道路建設、維護管理等所需的費用。一旦通行費總收入足以償還這些費用,高速公路就免費通行。日本國土交通省道路局收費道路課職員杉木告訴《國際先驅導報》,日本政府出資經營的日本道路公團等與道路相關的4個公團,2005年10月實行民營化改革之前,償還年限沒有明確規定,但一般是40年。4個公團民營化之後,相關法案規定償還年限為45年以內。


本文留言

作者楊耕身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