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鄉——廣東高州,號稱千年古郡,是古代廣東下四府之首,它的教育歷來
名震南粵,英才輩出。我國著名的水稻專家、雜交水稻之父——丁穎,就是廣東高州人。恢復高考以來,高州每年高考的上線人數、尖子生人數都在廣東各市縣中名列前茅。但最近筆者春節返鄉,接觸到的老同事、老朋友、教育系統工作的至交、華師的校友、同學乃至一面之交的群眾,無不對高州的教育議論紛紛,指其腐敗無處不在,金錢決定一切,教師素質不斷下滑,人心渙散,學生好比囚徒……所見所聞無不令筆者震驚和擔憂!久負盛名的高州教育已成為當地官員腐敗的犧牲品,聞之色變,觸目驚心!
一、買賣之禍
2006年高考成績出來後,在南粵久負盛名的百年老校——高州中學800分以上的人數隻有11人,僅排在茂名地區第三,不僅不及茂名市一中,已經是連續兩年輸給了山區小兄弟信宜中學(800分以上18人)。得知這一結果,高州的群眾憤怒得幾乎是異口同聲:「這就是買賣的結果!校長是買來當的!教師是買來教的!不少學生也是買進去讀的!明年還不知是怎麼樣呢!!」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幾年,高州教育一切資源的分配,包括校長的任命、教師進城指標、優質學位,甚至教師的正常調動,用群眾形象生動的話來說,已是全國市場化程度最高的領域,實現了100%的市場經濟,完完全全金錢化了。而其各項的「成交價格」,在教育系統、教師之間已是公開的秘密:普通初級中學校長的買賣價格視該校在校學生人數多少而定,一般在20∼40萬元;教辦主任(中心學校校長)20∼30萬元;農村完全中學校長則要50∼60萬元;城區四大中學(高州中學、一中、二中、四中,皆為省一級學校)的校長成交價格更為驚人。據其圈中的知情者透露,2004年末,在高州以「撈王」出名的黃慶輝(原高州二中校長)為謀得其現在的高州中學校長職務(高州中學已有百年歷史,解放前稱「廣東省立第九中學」,在廣東一直享有盛名,可以說是高州乃至茂名地區最具名聲的「招牌」,培養了不計其數的教授、工程師、文人、學者及政界要人,前面所說的我國雜交水稻之父丁穎就是她的畢業生。八十年代初其高考升學率就已達75%以上,八十年代中後期曾連出三屆廣東狀元,名震兩廣),重資投入至少300萬元以上。他如願以償謀得該校校長職位後的兩年高考,成績連續兩年不如山區小縣信宜。就連分界中學這樣的一間農村中學,其現任校長取得此職務的代價是70萬元。另外,一般教師要從農村鄉鎮進入城區四大中學,調動價格在8∼10萬元。小學教師要成為中學教師需2∼3萬元。教師要想有選擇的在鎮與鎮之間調動需1∼2萬元。至於學校內的各個職位,如副校長、科室主任等,也有一個心知肚明的價格,投資若達不到其標準,幾乎是不可能得到該位置的。
優質學位也早已如此。高州中學每年招收的初中、高中新生均在2000∼2500人,但初中、高中均大約只有1000人是正取生,其餘的都要交1.5∼2萬元的擇校費才能入學。特別是2002年高州中學分設初中部、高中部後,城區四大中學一律不再設公辦初中,全部由高州中學初中部招生,但正取生只有1000人(原來城區各中學的初中正取生共招4000人),其餘的一律要交1.2∼1.5萬元的擇校費才能入學!群眾對此怨聲載道,說:「教育部門制定的這政策是明火執仗,是坑民政策,有意抬高讀初中的門檻而去搶群眾的血汗錢!」2006年7月,高州市教育局局長被砍致殘,《南方日報》等媒體都作過公開報導,並指高州市不合理的招生制度有可能是其被砍的原因之一。
進城或教師調動的黑規則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有一個真人真事、現身說法的例子。一對教師夫婦在鄉鎮從教多年,按教學資歷、教學水平和成績,在前幾年就符合回城區中學任教的條件,但看著一個個教學能力、水平、資歷都不如他們的,有的甚至是連當地農村學校都不要的教師「莫名其妙」的回城區中學任教,去年夫婦倆終於開了竅,如願以償的調回城區某中學任教,但也付出了夫婦倆十多年從教省吃儉用才積攢下來的15萬元!如今夫婦倆見到親朋好友忍不住的就抱怨:「原以為城區中學效益好,想不到沒比鄉鎮好多少,真不知到了退休能不能收回成本!」。以前城區學校的效益確比鄉鎮學校勝一籌,但因近年來不少老師想方設法「投資」回城,致使城區各學校人滿為患,也就僧多錢少了。如高州中學1997年的教職員工才193人,而現在其高中部即近500人(2002年9月投入使用時才290人),初中部超過300人。通過這種赤裸裸的買賣方式進來的教師大部分素質低下,個別是社會無業遊民、下崗工人甚至是農民。
不瞭解高州教育生財之道的朋友也許覺得是匪夷所思,百思不得其解,花那麼多的錢去買個校長,值嗎?不會是天方夜譚吧,那些傢伙是瘋子還是傻子了?個中奧妙,且讓我簡單的為你破解:
回本之法:一是各類基建。近十多年來,高州先是學校「改危」,之後又是評等級,又是「美麗校園」等等,各學校特別是城區的中小學基建不停。如前面所說的在高州以「撈王」出名的高州中學新校長黃慶輝,一到任就急不可待地建實驗學校(到任至今剛滿兩年),高州中學體育場的鋪草皮,社會上的公開價格是每鋪一平方米1.5元,而他找的工程隊則高達每平方米3.5元。據該校教師為其測算,他上任僅一年已完全收回了他300萬元的「投資」成本,而他的任期是五年,還有四年任他大撈特撈。二是飯堂收益。此在後面第七節的「飯堂之禍」有詳述。三是教師聘任。教師聘用期是5年,為了續聘,聘用期將滿時,給校長進貢已成高州教育的一大潛規劃。另外一些校長為了恐嚇教師送錢,每年都搞所謂考核,實行所謂未位淘汰,凡是考核評分靠後的大多是平時本分老實而又不向校長進貢的。校長便放出風聲要將其調走或下放,於是有關教師便又只好忍痛進貢,將辛辛苦苦幹了一年而領到的一點錢往校長家裡送。至於那些想盡千方百計調回城的鄉鎮教師更是不惜血本了。四是學校日常的各項修繕小工程,以及用各種費用支出的單據套取現金等,總之是豬籠入水,八方來財。
二、新校區之禍
這幾年,如果要說高州教育腐敗、官員腐敗,焦點在哪裡?在家鄉的十多天裡,相識的老朋友,不認識的市民都是眾口一詞的激動地向我提到了高州中學新校區問題,且不約而同的激動地將之與同為山區的鄰市信宜教育城作比較。這是怎麼回事呢?
1999年,高州的決策者們為響應國家的「教育產業化」政策,決定充分利用「高州中學」這個金字招牌,建設高州中學新校區,擴大招生,繁榮經濟。次年,即開始在城郊征地270畝建設高州中學新校區,2002年秋季,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的新校區投入使用。目前,對這校區的造價有幾個說法,有的說是2.3億元,有的說是2.7億元,而有自稱是權威的消息則說已超3億元:當地政府投入2.3億元,高州中學貸款投入已達8000萬元。群眾一說到高州中學新校區,無不與其相鄰的信宜教育城相比較:兩處的建造時間相同,信宜教育城佔地1000畝,建築面積30多萬平方米,但它的投資只有2.2億元。這麼一比,每一個提到高州中學新校區的幹部、群眾都氣憤難平:我們的佔地不到別人的1/3,建築面積約是別人的1/3,總造價卻是別人的1.4倍!請看看這些蛀蟲們是怎樣花錢的吧:同樣是土石方工程,信宜教育城推土是每立方米5元,而高州中學新校區竟高達難以置信的每立方米28元!(建設用地全部是膨化土!)同樣是貼外牆的米黃色瓷片,市面上每片價格是0.18元,而高州中學的造價卻高達每片0.38元!新校區門前的一段水泥路,長不過450米,寬約16米,加上路邊的簡易排水溝及16盞路燈,造價竟是匪夷所思的480萬元!一個體育館,預算造價是900萬元,但挖基礎就花了660萬元,現主體剛封頂,內部還未完全完工就已花去2900萬元!整個新校區投入使用時沒有一片綠葉,教職工、學生和群眾都非常不滿,後來才種了幾十顆雜樹,鋪了一些草皮,但其所謂的綠化支出卻達1000萬元!該校校友曾有人準備捐贈2台電梯,但他們就是不要,非要花幾十萬去買!目的是什麼,無非就是為了「回扣」!
新校區建設採取的是當地市領導們自鳴得意的發明:「建管分離」,即政府負責建設,建成後由學校管理使用。為此,在建設之初,當地的市領導們就達成了共識,名為實行責任制,由相關市領導各負責一部分工程,而實質上則是相關市領導成了其所負責的工程的「發包人」,這是其建設造價奇高的根源!這在高州市井上下已是婦孺皆知的公開的「秘密」。由於人言太盛,高州市主要領導為此曾專門在市委擴大會議上強調「組織紀律」:1、要求各機關單位幹部職工不得參與議論高州中學新校區的事情;2、不得組織任何隊伍(甚至中小學生的夏令營活動)參觀信宜教育城;3、不得將高州中學新校區和信宜教育城作比較。
三、擇校之禍
高州城區現有9間中學,7間小學,對一個只有20萬人的縣城來說已是基本可以滿足教學需要了。但高州的有關領導和教育局,還有相關學校卻想盡千方百計將本已足夠的教育資源變為其奇貨可居的生財之道。
小學。一是大量招收高價學前班。高州一小、附一小、文明路小學每年招收的學前班均在5∼8班,每間小學的學前班學生人數達400∼700人。他們為什麼熱衷於招學前班呢?因為學前班每期的收費近500元,且所需課本資料極少,又不受「一費制」及減免學雜費政策的限制,只需聘幾個退休或代課教師,草率對付一下即可。因此,經濟效益比正常小學生的要高得多。二是招實驗班。每個學生只要交1.2∼1.5萬元擇校費或贊助費,就可以讀條件更好的實驗班(即所謂的小班,每班約40人左右),且任課老師全部為學校最有經驗的。而普通班每班學生則在70∼80人之間。高州一小、附一小、文明路小學每年均招收3∼6班實驗班。正是由於學前班和實驗班的長期和大量存在,造成了城區小學學位的長期緊張。普通班學生人數嚴重超負荷,在教育的起點上人為地造成了不平等。
中學。各中學校生財的招數也是兩招。一是大量招收擇校生。前面已說過,高州中學每年招收的初中、高中新生分別都在2000∼2500人,但計畫內(不用交擇校費或贊助費的)的招生人數僅為1000人左右,其餘的則要交1.5∼1.8萬元的擇校費或贊助費。高州一中、二中、四中的情況也如此。每年的初、高中入學新生中,有一半是必須交擇校費的。二是大量招收高價復讀生。上述幾間城區較好的中學,一方面在大呼學位不足,資源不足,政府投入不夠,另一方面每年大量招收高價復讀生。如高州中學,2006年招收的升大復讀生達1300人以上,每生每期收費2500元,收費標準是正常高中生2倍。學校正常的教學資源在高州的某些人手裡就這樣發揮了最大的效益,成了他們的搖錢樹。而高州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讀書幾乎成為這裡貧苦的孩子唯一出路,但面對著這般巧取豪奪的學校,如此奇高的學費,大量的貧困學子只好強忍淚水,告別了校園。
四、民辦之禍
由於擇校生和實驗班問題引起了當地群眾的廣泛抨擊,也違背了國家的有關政策,高州教育系統的「精英」們終於想出了一個萬全之策,就是所謂的民辦學校。現在高州中學設立了兩個民辦學校,高州一中也早設立了實驗中學,附一小也設立了附屬實驗小學。設立這些民辦學校的目的徹頭徹尾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亂收費披上合法的外衣。因為招收擇校生和實驗班受到國家政策的諸多限制,比如「三限」政策。成立民辦學校之後,他們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對外稱:這是民辦學校,民辦學校的收費有它的規矩,必須按成本收費。但事實上高州的每一間公辦學校附設的民辦學校全都是挂羊頭賣狗肉:教師是公辦學校的教師(財政撥工資),校園是公辦學校的校園,管理也是統盤管理。試問,這樣的民辦學校的出資者是誰?!哪一位教師或校長或企業家拿出了半分錢來辦這些民校?但可悲的是,高州的有關領導及部門卻睜眼說瞎話,批准了這些學校的民辦資格!試想,不久的將來,是不是高州所有的公辦學校都要成立一間民辦學校?高州市的公辦學校最終將僅剩一個招牌?所有的學生都得交高價學費去讀那些所謂的民校?!
五、德育之禍
在高州城東南十多公里的青山綠樹中,有一片圍牆圍著的荒地,據說這裡原一個磚廠,牆內到處是被挖得深一片、淺一片的大坑窪,在大坑窪與大坑窪之間,有幾幢外表裝修得豪華的幾層高的樓房,這便是所謂的德育學校了。學校門口掛滿了數不清的牌子,如茂名市德育學校、高州市德育學校、高州市少年軍校等等。這裡最初是一個農場,之後是一個紅磚廠,再後來就是現在的德育學校。知情者告訴我,別小看這荒山野嶺中的只有二十來人的一個小單位,每年卻從高州市中小學生中吸取過千萬元的血!高州市教育局規定,高州城區每個小學生必須到德育學校接受軍訓一次。無論城鄉的初中生必須到德育學校軍訓一次,農訓一次,接受「三防教育」一次。高中學生要接受軍訓一次,否則就別想拿到畢業證,也不能參加升學考試。如此,城區學生在整個中小學階段便要到德育學校受訓5次,農村學生如果讀到高中的話也要4次。雖然上級文件明確規定不能收取軍訓費,但德育學校對進校學生,不管是以軍訓名義或是農訓名義或其它名義,只要進來,就收115元,而僅僅是訓練5天!訓練內容就是排排隊、操操練,「一二一」的喊幾句,根本沒任何實質的內容。另外每生每天還要收伙食費8元,實際開飯5天,但按6天計算。因此,從小學到高中,每個學生就被高州市教育局的一紙文件強制進入這個德育學校至少4次,而每次的代價則是163元!而現在廣東全省實行學雜費減免後,小學生的每期收費才55元,初中生才100元,而這個宣稱是育德的場所,5天是163元。
按上級文件規定,軍訓是不能收費的,其它的社會實踐要堅持自願的原則,但高州市教育局、高州市德育學校對這些規定置若罔聞,視如無物,每年光是強制驅趕中小學生參加軍訓的人數就超過5萬人,收費超過800萬元!加上其它的所謂的社會實踐活動,收入總額超過1000萬元!而那些到過德育學校參加軍訓的學生說,在那裡的伙食實在是太差了,5天之中才吃過兩次肥豬肉,甚至連飯都吃不飽,逼著學生去學校小賣部買零食,價格則是外面的2倍。冬天的時候學校也不提供熱水。曾經有一個家長說,他天天從城區跑10多公里去看他的孩子,僅僅5天時間,他孩子住的那間宿舍的軍訓學生就病倒一大半。社會群眾不滿地說,小學生去參加軍訓,槍拿得起了嗎?他們強制學生必須要參加軍訓,安的是什麼心?這個德育學校如此的明火執仗的高額亂收費,它還有何德可言?!它究竟要在學生稚嫩的心靈裡樹何德?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注視下立何行?它每年的巨額收入去向又如何?為什麼這個德育學校已存在數年,明明是在搶錢,但高州的某些領導及有關部門在大小場合竟不停的為它高唱讚歌,為其大開綠燈?司馬昭之心,高州的老百姓是一清二楚的。
六、亂收費之禍
近幾年,廣東乃至全國中小學的收費實行「一費制」,今年又對九年義務教育減免雜費。應當說,在「一費制」實行之初,高州的中小學生的收費負擔確實有所減輕。但高州的群眾說,像近年的學校這樣收費,國家不管採用什麼樣的政策,都不能真正減輕他們的負擔。學校的亂收費簡直太多太可惡了。首先是各種資料費、試卷費、寒暑假作業費等,學生在校所用的每一張紙都要收錢!有的學校如高州中學甚至是每星期都要收錢,學生家長沒有不搖頭嘆息,氣憤得咬牙切齒的,但絕大部分又敢怒不敢言,因為你的孩子既是學校的學生,也是學校的「人質」。其次是普遍收取自修費、補課費等,特別是畢業班的學生,每期在300∼500元以上,其他年級的在100元左右。再次是各種層出不窮的捐資,名義上是自願,但在老師嚴厲的目光之下,你又非交不可:維修廁所要捐資,做一塊窗簾要捐資,種幾顆樹也要捐資。去年以來,城鄉各校竟不約而同地刮起要求畢業班學生捐資慰問老師的歪風,城區幾間學校,如高州中學、一中、三中等,要求每個畢業生最少捐資150元來慰問老師,以謝師恩,或幫學校建造或購買一點什麼,以留痕跡等。試想,這種行徑會給學生留下什麼樣的「為人師表」的形象?讓我們的學生在走向社會之前如何打量這個社會?高州中小學亂收費另一個更為惡劣的行為是,所有的亂收費都不開票據,上級一來檢查,要麼矢口否認,要麼裝聾扮啞,什麼都說不清楚,然後向檢查人員進貢行賄,高州的所有監督部門集體失效就是由此而來的。
七、飯堂之禍
高州的中學校長為什麼能叫價到幾十萬元甚至幾百萬元,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和吸引力就是因為中學以上的學生被學校規定一定要在學校住宿和開飯,而伙食費的收費標準之高與伙食質量之低劣,簡直可以說是教育的恥辱。按物價部門的規定,高州市中小學的伙食費收費標準為:城區學校每天5.5元,農村學校每天5元。但一些學生家長反映,現在農村中學的伙食,即使完全按市場價格,並且交足稅金,每天絕對不超過3元。雖然飯堂方面的問題路人皆知,但如果你去調查學校、教育局甚至相關的審計局、物價局,他們肯定會說:「沒什麼問題,很正規,很好」。但有幾個情況是任何有良心的人都不能否定的:一是任何學校的飯堂均有兩本賬,一本是應付檢查的,一本是內部掌握的,內部賬每個學期末就銷毀,不留痕跡。二是所有學校物資的採購都是校長指定(名義上是集體討論),價格、質量也是校長說了算。三是學校以加強管理的名義,規定學生必須在學校開飯,要搞一個外食證不說比登天還難也要過五關斬六將,因此,農村中學的學生在校開飯普遍在八成以上,甚至達九成五。四是學校以維護教學秩序為名,任何時候都不能讓學生隨便進出。目的是什麼呢?無非是將學生當作搖錢樹。學生買一個麵包要在學校買,買一支牙膏也要在學校買,就是學生的每一分錢都要在學校花,比監獄還要監獄。高州中學校內的十多平方米小賣部每年的承包金額達二十多萬元,還要跑關係。高州一中的小賣部承包金也超過二十萬元。羊毛出在羊身上,學生無一不說學校裡的東西太貴了,有的學生忍受不了學校內高價劣質的「傷」品,不惜翻圍牆出來到校外去買,全市每年都有幾個學生為此摔斷腿的。學生已成了圈在圍牆內的羊,任校長宰割了。五是大量有毒或劣質食品在餵養著我們的孩子。可以說不少學校校長為了最快速度、最大限度的回收「投資」,在學生伙食方面無所不用其極。深入到社會的深層,調查一下老百姓吧:高州的死豬肉、母豬肉,被淘汰了的雞場的老母雞,賣到了什麼地方?高州的發黃米賣給了誰?粵西是潲水油的重要銷售區,是誰在食用?包括那些加工了鹽火局雞後的鹽都到哪去了?答案全部是學校。誰在吃?是我們的孩子。
八、分贓之禍
高州教育的種種問題,高州市的領導和有關部門是一清二楚的,但為什麼對此熟視無睹,充耳不聞呢?無他,共享利益——分贓也!
首先,各校長需要獲取校長職位,事先已向有關領導進了貢。其次,近年來各部門大量向學校伸手收費,收費之後,便一隻眼開,一隻眼閉了。目前向學校收費的主要部門有:教育局,以教研室或勤工辦或儀器室或教局印刷廠的名義,每生每期收費15∼30元,每間學校每期至少上解2∼5萬元(不含課本費)。物價局,以年審費、諮詢費或贊助費的名義,每間學校每年收幾千或幾萬元不等。衛生局,對有飯堂的學校,以衛生許可收費或年審的名義,每年收取幾千元。防疫站,每期對學校飯堂的餐具或食品抽檢數次,每次上千元,每期幾千元。宣傳部,每年收訂1∼2次資料或讀物,每次幾千元。另外,團委、普法辦等也幾乎每期都向學校收錢。其他不定期向學校收錢的有:建設局、規劃局、審計局、安監局、人事局等等,總之,凡是有點權力的部門都把手伸向學校,每年的報刊收訂任務分派給學校的也特別重,佔整個高州市征訂任務的六成以上,每間學校少則一、二萬元,多則十多萬元。再次,學校成了某些部門「吃、拿、卡、要」的最好對象,接待支出負擔沈重。每期學校接受的檢查少則二、三十批次,多則幾十批次,有時一天就達五、六批次。據瞭解,一間只有1000多人的農村普通中學每期光是代餐費支出起碼要幾萬元,相當於平均每一個學生要幾十元。另外,每到中秋和春節,各學校尤其是中學以上的學校,都必須向所在地政府、市教育局、市紀檢、市物價局、市分管領導進貢,每個領導少則千元,多則幾千元甚至上萬元。這些資金哪裡來?無非是亂收費或是從學生飯堂低劣的飯菜中榨取而來。那麼學校為什麼對此又毫無怨氣呢?老實說,怨言是有的,因為廣大教師本身就是受害者,但也只能敢怒不敢言,校長雖然也不太情願,但他卻在亂中生財,從中撈得最多的就是他本人。他很明白,他幾十乃至幾百萬才得到的「校長」職務,不可能只收回成本,而要盡最大可能地產生效益,翻倍地撈回來。因此,他的屁股最髒,所以各路菩薩他都不想得罪,反正是學校的錢,大家共同分贓,苦難無邊的便是廣大學生和普通教師了。
九、貪官之禍
高州有過輝煌的時候。2001年2月,******到高州進行「三講」動員講話,使原本沉寂了幾十年的小城高州聲名大震,也為高州帶來了巨大的政治榮譽和政治光環。但令當地群眾氣憤的是,當地不少官員從此放心大膽地為自己、為家族謀私利,全心全意為人民幣服務!其中原因,當地一位直率的官員酒後吐了真言:這道政治光環就是我們當官的最好的保護線、「免死牌」——按我們的國情,高州作為「三講」的典型,肯定是「一好遮百醜」了,樹典型嘛,肯定是只講好的,不會露醜的:有什麼問題上級也會考慮到政治影響,顧忌三分,不會甚至是不敢來查,相反是要樹好這個典型,不丟江總書記的肥臉。綜觀高州這幾年,官員的「撈風」卻是一年甚於一年,什麼官位都是論價而賣,這已是當地行政單位上下通曉的秘密:鎮書記50萬元以上,鎮長30萬元以上;市區機關單位一把手則視乎權力的大小,回報的多少,少的幾十萬元,高的達二、三百萬元。同時,高州上下裙帶關係風更是到了極點。這幾年升遷的,真是盡顯「老子英雄兒好漢」,都是實權人物的兒女、女婿……等「皇親國戚」。有一個曾任過組織部長、副書記的市領導,在前幾年的機構改革中,毫無原則地提升了一大批男女幹部,男的收錢,女的撈色,幹部群眾氣憤地說:「他這一次可是財色雙收,盤滿缽滿,足夠他家族揮霍幾輩子了」。他的兒子、兒媳們也全安排在財政稅務部門,兒子們做官,兒媳們也沒閑著,全在肥缺科室,連保姆也安排入了行政機關。這方面,高州的官們可是各顯神通,用盡手腕把那些下崗的或無職業的親戚、關係——主要是金錢關係,插入機關、事業單位吃皇糧,以致前幾年的機構改革非但沒有減輕財政負擔,反而是新增了一批吃財政飯的人員。除了任人唯親之外,能打破這「血統論」異軍突起的,就儘是金錢的力量了!具體看看高州這幾年提升的幹部,有幾個是埋頭苦幹的基層幹部或者是有真才實學的機關幹部?!
還是說回教育吧。高州中學造價奇高,就是當地官員聰明地利用了「三講」的政治光環作「護身牌」,如前所述的放心大膽地「發包」工程以使自己的利潤最大化的結果!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高州教育的全面腐敗就是政府貪官對教育的深度干擾以及政府的貪腐官員與教育系統的敗類狼狽為奸的結果:各級校長買官的金錢主要流入了政府主要官員的腰包,前面所說的教師進城要8∼10萬元,政府的人事部門、教育部門、分管文教的黨政人大領導以及高州市黨政頭兒都參與了分贓。2004年高州市曾出現過一次有100多名教師同時突擊回城的狂潮。不用調查,高州上下都知道是當時的市長溫洪賀突擊收錢的結果。「五萬元簽字、八萬元跟蹤、十萬元搞定」這就是當時溫市長的尺度。另外教育系統的重要基建、重大物資採購無不有當地重要官員赤裸的霸道介入。在高州,學校請哪一支電影隊放電影,學校飯堂買誰的菜、進誰的米、假期組織教師出外旅遊交給哪間公司組團,學生買哪間保險公司的保險,甚至學生飯堂的飯卡交給誰做都要直接找到市委市府大院的頭兒,那些頭兒為了幾個錢竟也毫不知恥地簽字畫押。那些旅行社的導遊、保險公司的業務人員拿著市長、常委的簽字來找學校領導要業務是家常便飯的事。
来源:
名震南粵,英才輩出。我國著名的水稻專家、雜交水稻之父——丁穎,就是廣東高州人。恢復高考以來,高州每年高考的上線人數、尖子生人數都在廣東各市縣中名列前茅。但最近筆者春節返鄉,接觸到的老同事、老朋友、教育系統工作的至交、華師的校友、同學乃至一面之交的群眾,無不對高州的教育議論紛紛,指其腐敗無處不在,金錢決定一切,教師素質不斷下滑,人心渙散,學生好比囚徒……所見所聞無不令筆者震驚和擔憂!久負盛名的高州教育已成為當地官員腐敗的犧牲品,聞之色變,觸目驚心!
一、買賣之禍
2006年高考成績出來後,在南粵久負盛名的百年老校——高州中學800分以上的人數隻有11人,僅排在茂名地區第三,不僅不及茂名市一中,已經是連續兩年輸給了山區小兄弟信宜中學(800分以上18人)。得知這一結果,高州的群眾憤怒得幾乎是異口同聲:「這就是買賣的結果!校長是買來當的!教師是買來教的!不少學生也是買進去讀的!明年還不知是怎麼樣呢!!」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幾年,高州教育一切資源的分配,包括校長的任命、教師進城指標、優質學位,甚至教師的正常調動,用群眾形象生動的話來說,已是全國市場化程度最高的領域,實現了100%的市場經濟,完完全全金錢化了。而其各項的「成交價格」,在教育系統、教師之間已是公開的秘密:普通初級中學校長的買賣價格視該校在校學生人數多少而定,一般在20∼40萬元;教辦主任(中心學校校長)20∼30萬元;農村完全中學校長則要50∼60萬元;城區四大中學(高州中學、一中、二中、四中,皆為省一級學校)的校長成交價格更為驚人。據其圈中的知情者透露,2004年末,在高州以「撈王」出名的黃慶輝(原高州二中校長)為謀得其現在的高州中學校長職務(高州中學已有百年歷史,解放前稱「廣東省立第九中學」,在廣東一直享有盛名,可以說是高州乃至茂名地區最具名聲的「招牌」,培養了不計其數的教授、工程師、文人、學者及政界要人,前面所說的我國雜交水稻之父丁穎就是她的畢業生。八十年代初其高考升學率就已達75%以上,八十年代中後期曾連出三屆廣東狀元,名震兩廣),重資投入至少300萬元以上。他如願以償謀得該校校長職位後的兩年高考,成績連續兩年不如山區小縣信宜。就連分界中學這樣的一間農村中學,其現任校長取得此職務的代價是70萬元。另外,一般教師要從農村鄉鎮進入城區四大中學,調動價格在8∼10萬元。小學教師要成為中學教師需2∼3萬元。教師要想有選擇的在鎮與鎮之間調動需1∼2萬元。至於學校內的各個職位,如副校長、科室主任等,也有一個心知肚明的價格,投資若達不到其標準,幾乎是不可能得到該位置的。
優質學位也早已如此。高州中學每年招收的初中、高中新生均在2000∼2500人,但初中、高中均大約只有1000人是正取生,其餘的都要交1.5∼2萬元的擇校費才能入學。特別是2002年高州中學分設初中部、高中部後,城區四大中學一律不再設公辦初中,全部由高州中學初中部招生,但正取生只有1000人(原來城區各中學的初中正取生共招4000人),其餘的一律要交1.2∼1.5萬元的擇校費才能入學!群眾對此怨聲載道,說:「教育部門制定的這政策是明火執仗,是坑民政策,有意抬高讀初中的門檻而去搶群眾的血汗錢!」2006年7月,高州市教育局局長被砍致殘,《南方日報》等媒體都作過公開報導,並指高州市不合理的招生制度有可能是其被砍的原因之一。
進城或教師調動的黑規則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有一個真人真事、現身說法的例子。一對教師夫婦在鄉鎮從教多年,按教學資歷、教學水平和成績,在前幾年就符合回城區中學任教的條件,但看著一個個教學能力、水平、資歷都不如他們的,有的甚至是連當地農村學校都不要的教師「莫名其妙」的回城區中學任教,去年夫婦倆終於開了竅,如願以償的調回城區某中學任教,但也付出了夫婦倆十多年從教省吃儉用才積攢下來的15萬元!如今夫婦倆見到親朋好友忍不住的就抱怨:「原以為城區中學效益好,想不到沒比鄉鎮好多少,真不知到了退休能不能收回成本!」。以前城區學校的效益確比鄉鎮學校勝一籌,但因近年來不少老師想方設法「投資」回城,致使城區各學校人滿為患,也就僧多錢少了。如高州中學1997年的教職員工才193人,而現在其高中部即近500人(2002年9月投入使用時才290人),初中部超過300人。通過這種赤裸裸的買賣方式進來的教師大部分素質低下,個別是社會無業遊民、下崗工人甚至是農民。
不瞭解高州教育生財之道的朋友也許覺得是匪夷所思,百思不得其解,花那麼多的錢去買個校長,值嗎?不會是天方夜譚吧,那些傢伙是瘋子還是傻子了?個中奧妙,且讓我簡單的為你破解:
回本之法:一是各類基建。近十多年來,高州先是學校「改危」,之後又是評等級,又是「美麗校園」等等,各學校特別是城區的中小學基建不停。如前面所說的在高州以「撈王」出名的高州中學新校長黃慶輝,一到任就急不可待地建實驗學校(到任至今剛滿兩年),高州中學體育場的鋪草皮,社會上的公開價格是每鋪一平方米1.5元,而他找的工程隊則高達每平方米3.5元。據該校教師為其測算,他上任僅一年已完全收回了他300萬元的「投資」成本,而他的任期是五年,還有四年任他大撈特撈。二是飯堂收益。此在後面第七節的「飯堂之禍」有詳述。三是教師聘任。教師聘用期是5年,為了續聘,聘用期將滿時,給校長進貢已成高州教育的一大潛規劃。另外一些校長為了恐嚇教師送錢,每年都搞所謂考核,實行所謂未位淘汰,凡是考核評分靠後的大多是平時本分老實而又不向校長進貢的。校長便放出風聲要將其調走或下放,於是有關教師便又只好忍痛進貢,將辛辛苦苦幹了一年而領到的一點錢往校長家裡送。至於那些想盡千方百計調回城的鄉鎮教師更是不惜血本了。四是學校日常的各項修繕小工程,以及用各種費用支出的單據套取現金等,總之是豬籠入水,八方來財。
二、新校區之禍
這幾年,如果要說高州教育腐敗、官員腐敗,焦點在哪裡?在家鄉的十多天裡,相識的老朋友,不認識的市民都是眾口一詞的激動地向我提到了高州中學新校區問題,且不約而同的激動地將之與同為山區的鄰市信宜教育城作比較。這是怎麼回事呢?
1999年,高州的決策者們為響應國家的「教育產業化」政策,決定充分利用「高州中學」這個金字招牌,建設高州中學新校區,擴大招生,繁榮經濟。次年,即開始在城郊征地270畝建設高州中學新校區,2002年秋季,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的新校區投入使用。目前,對這校區的造價有幾個說法,有的說是2.3億元,有的說是2.7億元,而有自稱是權威的消息則說已超3億元:當地政府投入2.3億元,高州中學貸款投入已達8000萬元。群眾一說到高州中學新校區,無不與其相鄰的信宜教育城相比較:兩處的建造時間相同,信宜教育城佔地1000畝,建築面積30多萬平方米,但它的投資只有2.2億元。這麼一比,每一個提到高州中學新校區的幹部、群眾都氣憤難平:我們的佔地不到別人的1/3,建築面積約是別人的1/3,總造價卻是別人的1.4倍!請看看這些蛀蟲們是怎樣花錢的吧:同樣是土石方工程,信宜教育城推土是每立方米5元,而高州中學新校區竟高達難以置信的每立方米28元!(建設用地全部是膨化土!)同樣是貼外牆的米黃色瓷片,市面上每片價格是0.18元,而高州中學的造價卻高達每片0.38元!新校區門前的一段水泥路,長不過450米,寬約16米,加上路邊的簡易排水溝及16盞路燈,造價竟是匪夷所思的480萬元!一個體育館,預算造價是900萬元,但挖基礎就花了660萬元,現主體剛封頂,內部還未完全完工就已花去2900萬元!整個新校區投入使用時沒有一片綠葉,教職工、學生和群眾都非常不滿,後來才種了幾十顆雜樹,鋪了一些草皮,但其所謂的綠化支出卻達1000萬元!該校校友曾有人準備捐贈2台電梯,但他們就是不要,非要花幾十萬去買!目的是什麼,無非就是為了「回扣」!
新校區建設採取的是當地市領導們自鳴得意的發明:「建管分離」,即政府負責建設,建成後由學校管理使用。為此,在建設之初,當地的市領導們就達成了共識,名為實行責任制,由相關市領導各負責一部分工程,而實質上則是相關市領導成了其所負責的工程的「發包人」,這是其建設造價奇高的根源!這在高州市井上下已是婦孺皆知的公開的「秘密」。由於人言太盛,高州市主要領導為此曾專門在市委擴大會議上強調「組織紀律」:1、要求各機關單位幹部職工不得參與議論高州中學新校區的事情;2、不得組織任何隊伍(甚至中小學生的夏令營活動)參觀信宜教育城;3、不得將高州中學新校區和信宜教育城作比較。
三、擇校之禍
高州城區現有9間中學,7間小學,對一個只有20萬人的縣城來說已是基本可以滿足教學需要了。但高州的有關領導和教育局,還有相關學校卻想盡千方百計將本已足夠的教育資源變為其奇貨可居的生財之道。
小學。一是大量招收高價學前班。高州一小、附一小、文明路小學每年招收的學前班均在5∼8班,每間小學的學前班學生人數達400∼700人。他們為什麼熱衷於招學前班呢?因為學前班每期的收費近500元,且所需課本資料極少,又不受「一費制」及減免學雜費政策的限制,只需聘幾個退休或代課教師,草率對付一下即可。因此,經濟效益比正常小學生的要高得多。二是招實驗班。每個學生只要交1.2∼1.5萬元擇校費或贊助費,就可以讀條件更好的實驗班(即所謂的小班,每班約40人左右),且任課老師全部為學校最有經驗的。而普通班每班學生則在70∼80人之間。高州一小、附一小、文明路小學每年均招收3∼6班實驗班。正是由於學前班和實驗班的長期和大量存在,造成了城區小學學位的長期緊張。普通班學生人數嚴重超負荷,在教育的起點上人為地造成了不平等。
中學。各中學校生財的招數也是兩招。一是大量招收擇校生。前面已說過,高州中學每年招收的初中、高中新生分別都在2000∼2500人,但計畫內(不用交擇校費或贊助費的)的招生人數僅為1000人左右,其餘的則要交1.5∼1.8萬元的擇校費或贊助費。高州一中、二中、四中的情況也如此。每年的初、高中入學新生中,有一半是必須交擇校費的。二是大量招收高價復讀生。上述幾間城區較好的中學,一方面在大呼學位不足,資源不足,政府投入不夠,另一方面每年大量招收高價復讀生。如高州中學,2006年招收的升大復讀生達1300人以上,每生每期收費2500元,收費標準是正常高中生2倍。學校正常的教學資源在高州的某些人手裡就這樣發揮了最大的效益,成了他們的搖錢樹。而高州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讀書幾乎成為這裡貧苦的孩子唯一出路,但面對著這般巧取豪奪的學校,如此奇高的學費,大量的貧困學子只好強忍淚水,告別了校園。
四、民辦之禍
由於擇校生和實驗班問題引起了當地群眾的廣泛抨擊,也違背了國家的有關政策,高州教育系統的「精英」們終於想出了一個萬全之策,就是所謂的民辦學校。現在高州中學設立了兩個民辦學校,高州一中也早設立了實驗中學,附一小也設立了附屬實驗小學。設立這些民辦學校的目的徹頭徹尾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亂收費披上合法的外衣。因為招收擇校生和實驗班受到國家政策的諸多限制,比如「三限」政策。成立民辦學校之後,他們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對外稱:這是民辦學校,民辦學校的收費有它的規矩,必須按成本收費。但事實上高州的每一間公辦學校附設的民辦學校全都是挂羊頭賣狗肉:教師是公辦學校的教師(財政撥工資),校園是公辦學校的校園,管理也是統盤管理。試問,這樣的民辦學校的出資者是誰?!哪一位教師或校長或企業家拿出了半分錢來辦這些民校?但可悲的是,高州的有關領導及部門卻睜眼說瞎話,批准了這些學校的民辦資格!試想,不久的將來,是不是高州所有的公辦學校都要成立一間民辦學校?高州市的公辦學校最終將僅剩一個招牌?所有的學生都得交高價學費去讀那些所謂的民校?!
五、德育之禍
在高州城東南十多公里的青山綠樹中,有一片圍牆圍著的荒地,據說這裡原一個磚廠,牆內到處是被挖得深一片、淺一片的大坑窪,在大坑窪與大坑窪之間,有幾幢外表裝修得豪華的幾層高的樓房,這便是所謂的德育學校了。學校門口掛滿了數不清的牌子,如茂名市德育學校、高州市德育學校、高州市少年軍校等等。這裡最初是一個農場,之後是一個紅磚廠,再後來就是現在的德育學校。知情者告訴我,別小看這荒山野嶺中的只有二十來人的一個小單位,每年卻從高州市中小學生中吸取過千萬元的血!高州市教育局規定,高州城區每個小學生必須到德育學校接受軍訓一次。無論城鄉的初中生必須到德育學校軍訓一次,農訓一次,接受「三防教育」一次。高中學生要接受軍訓一次,否則就別想拿到畢業證,也不能參加升學考試。如此,城區學生在整個中小學階段便要到德育學校受訓5次,農村學生如果讀到高中的話也要4次。雖然上級文件明確規定不能收取軍訓費,但德育學校對進校學生,不管是以軍訓名義或是農訓名義或其它名義,只要進來,就收115元,而僅僅是訓練5天!訓練內容就是排排隊、操操練,「一二一」的喊幾句,根本沒任何實質的內容。另外每生每天還要收伙食費8元,實際開飯5天,但按6天計算。因此,從小學到高中,每個學生就被高州市教育局的一紙文件強制進入這個德育學校至少4次,而每次的代價則是163元!而現在廣東全省實行學雜費減免後,小學生的每期收費才55元,初中生才100元,而這個宣稱是育德的場所,5天是163元。
按上級文件規定,軍訓是不能收費的,其它的社會實踐要堅持自願的原則,但高州市教育局、高州市德育學校對這些規定置若罔聞,視如無物,每年光是強制驅趕中小學生參加軍訓的人數就超過5萬人,收費超過800萬元!加上其它的所謂的社會實踐活動,收入總額超過1000萬元!而那些到過德育學校參加軍訓的學生說,在那裡的伙食實在是太差了,5天之中才吃過兩次肥豬肉,甚至連飯都吃不飽,逼著學生去學校小賣部買零食,價格則是外面的2倍。冬天的時候學校也不提供熱水。曾經有一個家長說,他天天從城區跑10多公里去看他的孩子,僅僅5天時間,他孩子住的那間宿舍的軍訓學生就病倒一大半。社會群眾不滿地說,小學生去參加軍訓,槍拿得起了嗎?他們強制學生必須要參加軍訓,安的是什麼心?這個德育學校如此的明火執仗的高額亂收費,它還有何德可言?!它究竟要在學生稚嫩的心靈裡樹何德?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注視下立何行?它每年的巨額收入去向又如何?為什麼這個德育學校已存在數年,明明是在搶錢,但高州的某些領導及有關部門在大小場合竟不停的為它高唱讚歌,為其大開綠燈?司馬昭之心,高州的老百姓是一清二楚的。
六、亂收費之禍
近幾年,廣東乃至全國中小學的收費實行「一費制」,今年又對九年義務教育減免雜費。應當說,在「一費制」實行之初,高州的中小學生的收費負擔確實有所減輕。但高州的群眾說,像近年的學校這樣收費,國家不管採用什麼樣的政策,都不能真正減輕他們的負擔。學校的亂收費簡直太多太可惡了。首先是各種資料費、試卷費、寒暑假作業費等,學生在校所用的每一張紙都要收錢!有的學校如高州中學甚至是每星期都要收錢,學生家長沒有不搖頭嘆息,氣憤得咬牙切齒的,但絕大部分又敢怒不敢言,因為你的孩子既是學校的學生,也是學校的「人質」。其次是普遍收取自修費、補課費等,特別是畢業班的學生,每期在300∼500元以上,其他年級的在100元左右。再次是各種層出不窮的捐資,名義上是自願,但在老師嚴厲的目光之下,你又非交不可:維修廁所要捐資,做一塊窗簾要捐資,種幾顆樹也要捐資。去年以來,城鄉各校竟不約而同地刮起要求畢業班學生捐資慰問老師的歪風,城區幾間學校,如高州中學、一中、三中等,要求每個畢業生最少捐資150元來慰問老師,以謝師恩,或幫學校建造或購買一點什麼,以留痕跡等。試想,這種行徑會給學生留下什麼樣的「為人師表」的形象?讓我們的學生在走向社會之前如何打量這個社會?高州中小學亂收費另一個更為惡劣的行為是,所有的亂收費都不開票據,上級一來檢查,要麼矢口否認,要麼裝聾扮啞,什麼都說不清楚,然後向檢查人員進貢行賄,高州的所有監督部門集體失效就是由此而來的。
七、飯堂之禍
高州的中學校長為什麼能叫價到幾十萬元甚至幾百萬元,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和吸引力就是因為中學以上的學生被學校規定一定要在學校住宿和開飯,而伙食費的收費標準之高與伙食質量之低劣,簡直可以說是教育的恥辱。按物價部門的規定,高州市中小學的伙食費收費標準為:城區學校每天5.5元,農村學校每天5元。但一些學生家長反映,現在農村中學的伙食,即使完全按市場價格,並且交足稅金,每天絕對不超過3元。雖然飯堂方面的問題路人皆知,但如果你去調查學校、教育局甚至相關的審計局、物價局,他們肯定會說:「沒什麼問題,很正規,很好」。但有幾個情況是任何有良心的人都不能否定的:一是任何學校的飯堂均有兩本賬,一本是應付檢查的,一本是內部掌握的,內部賬每個學期末就銷毀,不留痕跡。二是所有學校物資的採購都是校長指定(名義上是集體討論),價格、質量也是校長說了算。三是學校以加強管理的名義,規定學生必須在學校開飯,要搞一個外食證不說比登天還難也要過五關斬六將,因此,農村中學的學生在校開飯普遍在八成以上,甚至達九成五。四是學校以維護教學秩序為名,任何時候都不能讓學生隨便進出。目的是什麼呢?無非是將學生當作搖錢樹。學生買一個麵包要在學校買,買一支牙膏也要在學校買,就是學生的每一分錢都要在學校花,比監獄還要監獄。高州中學校內的十多平方米小賣部每年的承包金額達二十多萬元,還要跑關係。高州一中的小賣部承包金也超過二十萬元。羊毛出在羊身上,學生無一不說學校裡的東西太貴了,有的學生忍受不了學校內高價劣質的「傷」品,不惜翻圍牆出來到校外去買,全市每年都有幾個學生為此摔斷腿的。學生已成了圈在圍牆內的羊,任校長宰割了。五是大量有毒或劣質食品在餵養著我們的孩子。可以說不少學校校長為了最快速度、最大限度的回收「投資」,在學生伙食方面無所不用其極。深入到社會的深層,調查一下老百姓吧:高州的死豬肉、母豬肉,被淘汰了的雞場的老母雞,賣到了什麼地方?高州的發黃米賣給了誰?粵西是潲水油的重要銷售區,是誰在食用?包括那些加工了鹽火局雞後的鹽都到哪去了?答案全部是學校。誰在吃?是我們的孩子。
八、分贓之禍
高州教育的種種問題,高州市的領導和有關部門是一清二楚的,但為什麼對此熟視無睹,充耳不聞呢?無他,共享利益——分贓也!
首先,各校長需要獲取校長職位,事先已向有關領導進了貢。其次,近年來各部門大量向學校伸手收費,收費之後,便一隻眼開,一隻眼閉了。目前向學校收費的主要部門有:教育局,以教研室或勤工辦或儀器室或教局印刷廠的名義,每生每期收費15∼30元,每間學校每期至少上解2∼5萬元(不含課本費)。物價局,以年審費、諮詢費或贊助費的名義,每間學校每年收幾千或幾萬元不等。衛生局,對有飯堂的學校,以衛生許可收費或年審的名義,每年收取幾千元。防疫站,每期對學校飯堂的餐具或食品抽檢數次,每次上千元,每期幾千元。宣傳部,每年收訂1∼2次資料或讀物,每次幾千元。另外,團委、普法辦等也幾乎每期都向學校收錢。其他不定期向學校收錢的有:建設局、規劃局、審計局、安監局、人事局等等,總之,凡是有點權力的部門都把手伸向學校,每年的報刊收訂任務分派給學校的也特別重,佔整個高州市征訂任務的六成以上,每間學校少則一、二萬元,多則十多萬元。再次,學校成了某些部門「吃、拿、卡、要」的最好對象,接待支出負擔沈重。每期學校接受的檢查少則二、三十批次,多則幾十批次,有時一天就達五、六批次。據瞭解,一間只有1000多人的農村普通中學每期光是代餐費支出起碼要幾萬元,相當於平均每一個學生要幾十元。另外,每到中秋和春節,各學校尤其是中學以上的學校,都必須向所在地政府、市教育局、市紀檢、市物價局、市分管領導進貢,每個領導少則千元,多則幾千元甚至上萬元。這些資金哪裡來?無非是亂收費或是從學生飯堂低劣的飯菜中榨取而來。那麼學校為什麼對此又毫無怨氣呢?老實說,怨言是有的,因為廣大教師本身就是受害者,但也只能敢怒不敢言,校長雖然也不太情願,但他卻在亂中生財,從中撈得最多的就是他本人。他很明白,他幾十乃至幾百萬才得到的「校長」職務,不可能只收回成本,而要盡最大可能地產生效益,翻倍地撈回來。因此,他的屁股最髒,所以各路菩薩他都不想得罪,反正是學校的錢,大家共同分贓,苦難無邊的便是廣大學生和普通教師了。
九、貪官之禍
高州有過輝煌的時候。2001年2月,******到高州進行「三講」動員講話,使原本沉寂了幾十年的小城高州聲名大震,也為高州帶來了巨大的政治榮譽和政治光環。但令當地群眾氣憤的是,當地不少官員從此放心大膽地為自己、為家族謀私利,全心全意為人民幣服務!其中原因,當地一位直率的官員酒後吐了真言:這道政治光環就是我們當官的最好的保護線、「免死牌」——按我們的國情,高州作為「三講」的典型,肯定是「一好遮百醜」了,樹典型嘛,肯定是只講好的,不會露醜的:有什麼問題上級也會考慮到政治影響,顧忌三分,不會甚至是不敢來查,相反是要樹好這個典型,不丟江總書記的肥臉。綜觀高州這幾年,官員的「撈風」卻是一年甚於一年,什麼官位都是論價而賣,這已是當地行政單位上下通曉的秘密:鎮書記50萬元以上,鎮長30萬元以上;市區機關單位一把手則視乎權力的大小,回報的多少,少的幾十萬元,高的達二、三百萬元。同時,高州上下裙帶關係風更是到了極點。這幾年升遷的,真是盡顯「老子英雄兒好漢」,都是實權人物的兒女、女婿……等「皇親國戚」。有一個曾任過組織部長、副書記的市領導,在前幾年的機構改革中,毫無原則地提升了一大批男女幹部,男的收錢,女的撈色,幹部群眾氣憤地說:「他這一次可是財色雙收,盤滿缽滿,足夠他家族揮霍幾輩子了」。他的兒子、兒媳們也全安排在財政稅務部門,兒子們做官,兒媳們也沒閑著,全在肥缺科室,連保姆也安排入了行政機關。這方面,高州的官們可是各顯神通,用盡手腕把那些下崗的或無職業的親戚、關係——主要是金錢關係,插入機關、事業單位吃皇糧,以致前幾年的機構改革非但沒有減輕財政負擔,反而是新增了一批吃財政飯的人員。除了任人唯親之外,能打破這「血統論」異軍突起的,就儘是金錢的力量了!具體看看高州這幾年提升的幹部,有幾個是埋頭苦幹的基層幹部或者是有真才實學的機關幹部?!
還是說回教育吧。高州中學造價奇高,就是當地官員聰明地利用了「三講」的政治光環作「護身牌」,如前所述的放心大膽地「發包」工程以使自己的利潤最大化的結果!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高州教育的全面腐敗就是政府貪官對教育的深度干擾以及政府的貪腐官員與教育系統的敗類狼狽為奸的結果:各級校長買官的金錢主要流入了政府主要官員的腰包,前面所說的教師進城要8∼10萬元,政府的人事部門、教育部門、分管文教的黨政人大領導以及高州市黨政頭兒都參與了分贓。2004年高州市曾出現過一次有100多名教師同時突擊回城的狂潮。不用調查,高州上下都知道是當時的市長溫洪賀突擊收錢的結果。「五萬元簽字、八萬元跟蹤、十萬元搞定」這就是當時溫市長的尺度。另外教育系統的重要基建、重大物資採購無不有當地重要官員赤裸的霸道介入。在高州,學校請哪一支電影隊放電影,學校飯堂買誰的菜、進誰的米、假期組織教師出外旅遊交給哪間公司組團,學生買哪間保險公司的保險,甚至學生飯堂的飯卡交給誰做都要直接找到市委市府大院的頭兒,那些頭兒為了幾個錢竟也毫不知恥地簽字畫押。那些旅行社的導遊、保險公司的業務人員拿著市長、常委的簽字來找學校領導要業務是家常便飯的事。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來自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