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400古燈訴說三千年燈史(圖)

 2007-12-22 00:5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漢代匈奴人造型燈

戰國盤形高柱燈


唐青釉省油燈


有光明的地方,就有人類文明。數萬年前,人類就已經懂得使用自然之火來禦寒、燒烤和照明。三千多年前,人類開始使用簡單燈具承載火燭,書寫文明史。從粗糙的石燈到青銅燈,陶瓷燈到電燈,燈具的歷史變遷打上了深刻的時代烙印,同時也是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縮影。位於宛平城內的"萬家燈館"用四百多盞古燈,給公眾講述著三千多年的燈具變遷史。

金代三彩罩子燈



卿烈軍正在把玩自己的"寶貝"古燈

燈是從豆演變而來

一個小小的、表面坑坑窪窪的陶碗,碗的底部有一個把手支撐,簡單的造型,粗糙的工藝,放在一般人眼裡,就是一件不值錢的陶器,毫無藝術價值可言。可在"萬家燈館"主人卿烈軍眼裡,這可是一件寶貝。

"這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豆',算是燈的前身了。"卿烈軍一邊把玩著,一邊解釋。

在石器時代,人類懂得了使用火,取暖、熟食、御獸,其中還有照明。據出土的甲骨文記載,人類早在殷商時期,就會使用松脂火把照明。到了周朝時期,青銅器和陶器的大量使用,為燈具的出現創造條件。春秋戰國時,照明用的燈具開始出現,豆就是當時照明所用的工具,它是依照當時的食器--豆的形狀製成。

據老卿介紹,當時人們是用豆脂作為燃料,將豆脂盛放在陶製的小碗裡,放上一根燈芯,點燃照明。從古體字的"燈"就能看出,燈是從豆演變而來的。古籍中有記載:燈源於豆,瓦豆謂之登。現在很多古裝電視劇中,出現的照明工具就是豆。"應該是有青銅器的豆,但我至今還沒有看到過。"

青銅器在當時是一種身份的象徵。老卿研究認為,當時用青銅器做照明工具應該是貴族才享有的權利,粗製的陶器豆很可能是一般百姓用的。

支釘區別豆和燈

豆是碗形的照明工具,而燈也是碗形的照明工具,但碗底卻多了一個小小的尖錐,這個尖錐就叫支釘,這個小小的改變成了豆與燈的分界線。

據介紹,戰國時期,最早的蠟燭開始出現。可當時的蠟燭和現在的蠟燭不一樣,外形並不是很規則,怎麼支撐使其站立?聰明的古人在豆的底部做一個尖錐,把不規則的蠟燭插在這個尖錐上,蠟燭就能穩穩噹噹地站立了。

這段變遷歷史本來只是老卿的大膽推測,苦於無法證明。但一件收藏品的出現佐證了他的想法。十年前,老卿在潘家園溜躂時,在一個外地農民的地攤上發現了一個陶器圓盤,圓盤上有一個小小的尖錐,老農是從家鄉的地裡挖出這件東西的,卻不知道是個什麼古董,開價50元。老卿仔細地看了看,覺得東西不錯,一番討價還價,20元成交。

"現在再仔細看,這個東西絕對是寶貝。"老卿認為,這個陶盤正好填補了燈具歷史發展的一段空白,從豆到燈不是一步到位,而是逐漸演變,這個圓盤大概就是戰國時燈具的雛形,尖錐說明它是當時用來照明的。

支釘的出現正式拉開了燈具的歷史,自此,燈具歷史完成了從豆到燈的轉變。

長信宮燈是環保燈代表

漢代是大一統朝代,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達到了一個里程碑般的高度。陶瓷技術在漢代突飛猛進,出現了挂釉技巧。"萬家燈館"的展品中有很多漢代的陶燈,造型古樸的豆型燈,帶著高帽子的婦人燈,刻畫匈奴人的陶燈,還有外層挂黃釉和綠釉的塔形燈。造型豐富多彩的陶燈有點讓人目不暇接。

據介紹,漢代的思想文化是很豐富的,人物造型燈的出現說明瞭當時的工匠很注重刻畫生活細節。匈奴人造型燈記載的是當時漢朝和北方少數民族之間發生戰爭之後,漢朝俘虜的匈奴人被當作官員的家奴。婦人燈以戴著高帽的婦女為造型,體現了當時社會婦女的地位並不低。挂釉的塔形燈則說明瞭陶器開始演變為瓷器,工藝逐漸走向成熟。

在我國的燈具史上,成就最高的釭燈也是出現在西漢。這種燈是供宮廷貴族使用的青銅燈,燈的火苗上方帶有連著煙管的煙罩,燈煙可以經由罩和管排入蓄水的燈身裡達到"取光藏煙"的環保效果。其中最著名的釭燈就是1968年河北省滿城縣出土的"長信宮燈"。

"這種燈的構思和工藝非常巧妙,是一種環保燈,在世界燈具歷史中是中國的驕傲。"老卿介紹,這種燈具在漢代末期因為戰亂而絕跡,以後歷代宮廷均沒有享受到這一"改革成果",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唐代出現節能省油燈

俗話中常說:"某某某不是省油的燈。"用來形容某些人比較厲害,刻薄。其實,這裡的"省油的燈"在歷史中真正出現過,唐朝中晚期,四川成都附近的邛窯燒制的省油燈就是真正的節能燈。

在老卿的寶貝中,有一個碗形的燈具,有夾層,上層和豆一樣,像個小碗,下層是空心的,裡面可以用來裝水。因為當時主要是用油料燃燈照明,而油料遇熱後會揮發,所以唐朝工匠們採用燈具腹內蓄水來降低燈油溫度,減少油料的揮發。按照燈具的劃分,釭燈屬於立燃式燈具,省油燈則是臥燃式燈具,燈芯在燃燒時是睡臥在燈具中。根據一些測試表明,使用省油燈的確能夠節省燈油25%至30%,小小的奇思妙想真正給老百姓帶來了實惠。在考古中,歷朝歷代都有大量的省油燈出土。

"這大概是省油燈至今仍流傳的原因,同樣奇思妙想的釭燈因為只能貴族使用,所以記載的很少。"老卿分析。

說起這盞省油燈還有一個小插曲,2003年12月,老卿帶著這盞省油燈參加"鑒寶"節目,結果一位山東口音的觀眾說,這種土燈在我們那挺多的,不值錢。但專家仔細研究過後,給出了6000元的參考價格。因為省油燈是唐代邛窯創燒的,之後流傳了千年,各地都有仿燒,歷代都有產品存世。老卿手裡的這盞燈正是唐代邛窯的產品,屬於非常珍貴的第一代省油燈,價值也就比其他朝代的省油燈高多了。



唐宋出現彩色陶瓷燈

唐朝是我國古代歷史文化的巔峰之一,各項技術的運用已經相當成熟,其中,舉世聞名的唐三彩就是最佳代表。其實,在燈具中就已經開始運用彩陶技術。在"萬家燈館"的展櫃中,一些唐代的彩燈吸引了記者的目光。據老卿介紹,這些彩燈是用綠色、黃色、褐色的釉燒制而成,絕對是當時的"奢侈品",只有貴族才能用得起。

唐代國力強盛,生活物資十分豐富,厚葬之風日盛。唐三彩當時也曾作為一種冥器(陪葬品)被列入官府的規定之列。官風如此,民風當然也如此,於是從上到下就形成了一種厚葬之風。據老卿分析,他手上的這些彩燈應該是當時民間用於陪葬的彩燈。

到了宋代,陶瓷技藝達到了古代的頂峰,白釉燈開始出現,各種青瓷燈、白瓷燈放了整整一櫃子。這個時候的陶瓷燈具已經走入了尋常百姓家,不再為統治階級所獨有。到了明代,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開始影響燈具的造型,例如文殊菩薩燈,童子燈。清代則以書法、繪畫為主,花鳥魚蟲出現在燈具表面,外形也逐漸追求一些吉利象徵,如壽字形燭臺,獅猴燈,大獅小獅燈。據老卿解釋,獅猴燈取意"封師拜侯"的意思,大獅小獅則是"太師少師"的意思,都是代表陞官發財。還有麒麟送子燈,都是為了討吉利。

同時,燈具的地域性表現越來越明顯。四川燈以雙盤為主,顏色以藏青色為主,花紋和當地的蠟染近似。山西燈以壺形為主,顏色比較淡,花紋雅緻。還有河南燈、湖南燈,都非常具有各地的風土人情。其中,雲貴等地礦燈非常吸引人。燈嘴很長,像前門的大茶壺一樣,這種燈放在礦道裡,不但用來照明,壺嘴還可以用來指路,簡單實用。

進入二十世紀後,西方科技發展迅速,美國人愛迪生發明瞭電燈。隨著中國與世界交流的不斷增多,電燈也進入了古老的國度,逐漸取代了以蠟點燈的時代。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和現代化建設的發展,中國民間古燈逐漸走向衰敗,成為了見證歷史的古玩。

民國初期的鹿形燈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