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平安夜的街頭向那些頭戴聖誕帽,拿著小禮物的年輕人提出同樣問題的話,你會發現余楊的回答並不是最讓人崩潰的。
爭論之一:
中國人應不應該過聖誕節
事實上,雖然現在國內聖誕節的節日氣氛一年比一年濃厚,但大部分中國人對聖誕節還是相當不瞭解。很多熱衷於此的人既沒有基督教信仰,也根本不知道聖誕節從何而來。他們感興趣的只是聖誕節西方式的節日氣氛。
去年快到聖誕的時候,包括北大、人大的十名高校博士就曾經聯名上書呼籲抵制聖誕節。他們認為現在的年輕人盲目跟風地學外國人上教堂,唱聖歌,過平安夜,完全是出自一種崇洋媚外的心理。他們的控訴毫不意外地引爆了一場激烈的大辯論。om
在學者中贊同他們的人不在少數。一名高校教授認為,中國人一窩蜂地過洋節,正是西方文化霸權的表現。一些網民也抱支持態度,認為中國人越來越關注外來的洋節而忽略了傳統節日,是新時代的數典忘祖。
但 是網上更多的是一片反對的聲浪。令嚴謹的學者們最為抓狂的,就是很多人明確表示其實他們並不在乎聖誕節的由來和背後的含義,更在乎的是緊張忙碌的工作之 余,能夠有一個合適的節日來發泄和放鬆。現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特別是在大城市裡面,年輕人們生存壓力大,社交圈子小,個人生活在龐大的都市中常常會感到 孤獨寂寞,有這麼一個節日能夠舒緩工作壓力、與朋友共同娛樂,大家都會樂意接受。許多人坦言,沒有宗教信仰以及對聖誕來歷沒有更多瞭解並不妨礙他們過上一 個愜意歡樂的聖誕節。
而 且聖誕節作為西方最重要的節日,近年來中國人也過得越來越有聲有色,酒店、迪廳、酒吧等地方都會舉辦別出心裁的聖誕晚會,整個城市的平安夜都洋溢著濃濃的 節日氛圍。早就從大片、美劇、必勝客麥當勞上接受了西方口味和西方文化,年輕人們對聖誕節的熱情參與實在是很自然的事情。
關於該不該過聖誕節的爭論還在持續。但是可以想見,不管論爭的結果如何,中國的聖誕節仍然會一年比一年熱鬧。
爭論之二:
我們過的是真正的聖誕節嗎?
2006 年12月24日的晚上,儘管天寒地凍,北京宣武門教堂還是聚集了上千名前來參加午夜彌撒的年輕人。雙雙對對的情侶手挽著手,嘻嘻哈哈地排隊等候。彌撒開始 前幾分鐘,隨著一聲歡呼,人群發瘋一樣揮舞雙手,姑娘們爬到男友肩上一睹為快。原來是聖誕老人出場向人群拋撒糖果,那場景彷彿搖滾歌星接見瘋狂的粉絲。如 此熱烈的聖誕夜足以讓西方基督徒目瞪口呆。
很多西方人認為中國沒有基督教傳統,也沒有很多人信仰基督教,因此這樣一個宗教節日在中國的流行很不可思議。而當他們有機會在中國過聖誕節之後都會大吃一驚。因為中國人本著大無畏的改造精神,已經把這個在國外是家人團聚的溫馨節日成功改裝成了狂歡節加情人節的中國式聖誕。
雖 然聖誕節的重大意義難於把握,但務實的中國人根本沒有花費心思去研究,而是大刀闊斧地對聖誕節加以改造,以自己所需要的方式過起了聖誕節。西方的聖誕節是 家人團聚,享受天倫之樂的日子。所有在外的家族成員都與家人一起度過平安夜,在烈火熊熊的壁爐吃聖誕大餐,然後在聖誕樹下分拆禮物。而中國人已經有了和家 人共享的節日--春節,聖誕節就被中國人改造成了舉行大型派對,和朋友共度的日子。
中 國式的聖誕節,很多年輕人會選擇和情侶一起度過。在燭火搖曳的西餐廳吃上一頓大餐,再在彩燈環繞的聖誕樹下交換禮物,把聖誕節過成第二個情人節。商家也為 此大做文章,西餐廳在平安夜推出打折的情侶套餐,酒吧在聖誕前夕裝扮出更多的浪漫氣息,精品店熱賣情侶套的"聖誕圍巾"、"聖誕手套"等等。
更多的年輕人會選擇和朋友一起在酒吧、迪廳、KTV這些地方度過。雖然聖誕節並沒有放假,但大家還是願意放鬆一次,盡情歡樂,作為緊張工作的調劑。現在許多外資公司也順應潮流為員工在平安夜舉辦大型聖誕party,這在西方是完全不可想像的。
在 聖誕夜參加大型派對的人也不在少數。近年來每年重慶都有十多萬人參加解放碑的平安夜狂歡,現場氣氛之熱烈令到場的老外都感到震驚。一位重慶大學的英國留學 生接受媒體採訪時甚至說感到十分羨慕,因為在英國的平安夜,所有人都呆在家裡和家人共度,街道上是冷冷清清一個行人都沒有的,更不用說這麼大型的狂歡了。 看來中國人真的是相當有才,把洋人的節日過得連洋人都眼紅了。
爭論之三:
你要洋玫瑰還是土湯圓
其實現在不光是聖誕節,其他同樣來自西方的節日,比如情人節、母親節等等,中國人不都過得有滋有味?一到2月14日花店裡的玫瑰花就賣到脫銷,各類巧克力銷量大漲;母親節很多人都為給母親送花,送禮物。萬聖節、復活節等等更為"專業"的節日,在中國也有漸漸風行的趨勢。
洋 節的普遍入侵,自然歐美影片電視中西方生活方式的濡染功不可沒,另一方面傳統節日形式的單一和枯燥也要負相當責任。大家可以回想一下過傳統節日的具體步 驟:端午節,吃一頓;中秋節,吃一頓;春節,再大吃一頓。擱在前幾年經濟狀況還不怎麼好的情況下,好吃好喝一頓好像也就滿足了。如今好歹大多數人都解決溫 飽問題奔小康了,還停留在溫飽階段的過節方式就顯得有些過時。
相較而言,注重情調的洋節就顯得更為時尚,情人節有火紅的玫瑰花和美味的巧克力來烘托氣氛,母親節可以為母親送上禮物和感恩卡。這樣不光過節的人覺得很有意義,商家也能找到奮鬥方向。更重要的,是這些節日能夠讓人感到真正的愉快和放鬆。
那 麼,是不是把我們的傳統節日像洋節一樣包裝就可以了呢?也不是。去年 "元宵節"和西方"情人節"狹路相逢。結果"洋玫瑰"的風頭輕鬆蓋過了"土湯圓"。接下來的"雙七夕",按現在的說法是"中國的情人節"(怎麼聽怎麼別 扭)。當商家也一樣準備了玫瑰和巧克力的時候,卻發現情侶們並不買賬,"土節經濟"遠遠不如"洋節經濟"。
甚 至很多人認為傳統的春節不敵西方的聖誕節。聖誕節作為西方世界最盛大的一個節日,有聖誕老人、聖誕大餐、聖誕卡、聖誕帽、聖誕襪、聖誕樹、唱聖誕頌歌、教 會組織聖詩班在平安夜"報佳音"等等,每個年齡階段的人都能夠感到屬於自己的快樂。孩子們感受到童話般的驚喜,青年人感到愛情的溫馨浪漫,成年人們能夠享 受到全家團圓的天倫之樂。
再 看看咱們的春節,就是貼春聯、放鞭炮、吃年夜飯、看春晚那麼幾個套路。傳統的貼春聯、祭祖一類的活動項目現在顯得有些過時了,煙花爆竹倒是大家都喜歡的, 但是由於危險性和環境污染在很多城市也被禁止;而一年比一年更冗長乏味的春晚也失去了原有的魅力。不知道怎麼度過七天假期的中國人天天大餐、拜年,生活飲 食不規律,讓很多人患上了"節日綜合症"。也許還會由於賭博輸上一筆把過節的心情也弄沒了。
爭論之四:
春節會被聖誕節取代嗎
一些不贊成過聖誕節的人害怕中國人過聖誕節後會忘記了自己傳統的春節。那麼實情是不是如此呢?
根 據網上的調查數據顯示,在中國70%過聖誕節的人為38歲以下的青年人,學生和一些比較開放的行業從業人員是聖誕節的主要買單者。就是說,孩子和絕大多數 的中老年人對聖誕節根本沒有什麼興趣。而就地域來說,在北京、上海、廣州這種發達開放的城市,聖誕節已經成為尋常百姓都知道的洋節日,但是西北一些內地城 市平安夜的熱鬧空氣十分稀薄,在一些經濟並不發達的中小型城市,聖誕節形同虛設。再到城鎮、農村,聖誕節完全無跡可循。
其 次中國人的聖誕節基本上是一夜狂歡。因為沒有假期,所以慶祝活動基本上都集中在平安夜進行,不會像西方前有長達一個多月的熱鬧購物季,後有長長的聖誕假期 可以享受。同樣因為沒有假期,聖誕節在中國完全沒有闔家團聚的意義。看來不管怎麼熱鬧,聖誕節對於沒有悠久基督教傳統的中國人來說,再有意思也不過是一個 比較別緻的節日而已。
而雖然有諸多弊端,但春節在中國人心目中的重要性還是無法取代的。能夠在三十夜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其樂融融地吃上一頓年夜飯,路途再遙遠再辛苦也都值了,一年的奔忙和辛苦好像也有了回報。
其 實在聖誕節在中國走入尋常百姓家的時候,很多西方國家也過起了中國的傳統春節。在紐約,農曆大年初一被定為該州的法定節日,帝國大廈在這天會亮起代表喜慶 和吉祥的彩燈向華人拜年;很多國家的政府首腦也會在大年初一給中國和世界華人團體拜年,聯合國會在紐約總部舉行迎接中國新年的晚會。在國內的年味越來越淡 的時候,春節在國外卻越來越受人歡迎。海外華人們把濃濃的思鄉之情都貫注到了春節中,舞獅耍龍,放煙火,演雜技,熱鬧的節日氣氛吸引了無數外國遊客。
看來,並不是由於春節的形式過於陳舊趕不上變化的時代,而是我們並沒有為這個古老的節日傾注足夠的熱情。
節日的"土""洋"之爭,看來在短時間內不會塵埃落定。土節也好,洋節也好,只有大家歡迎的節日才會成為真正的節日。看來我們要做的,不是如何抵制外來的洋節,而是如何讓我們的土節過得更有意思,讓國人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在中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