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月面圖像是否造假?談中國公開承認誠信危機

中國公開嫦娥一號衛星發回的第一幅月面圖像,引起了中國網民的質疑,說是這張照片跟美國衛星兩年前拍的一張幾乎一模一樣。這個質疑自然也很快在全世界傳播開來。中國方面立即作了澄清。有意思的是,中國官方媒體一方面並不迴避這件事,甚至還展開討論,另一方面,坦言中國存在"誠信危機"。到了這個地步,問題的嚴重性已經很明顯了,而對待問題的態度似乎也在轉變之中。德國之聲記者綜述與分析如下。

  嫦娥月面圖像是否造假

  11月26日,中國航天報出版了連體版號外,其中以84cm x 50cm的特大位置發表了嫦娥一號衛星發回的第一幅月面圖像。在中國引起了很大反響和廣泛關注。但在國外並沒有引起多大反響。

  然而,12月初這幾天,西方許多媒體則都作了報導,但是角度不一樣了。明鏡在線的標題是:中國的第一張月球照片據稱是偷竊了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德國金融時報在線的標題是:是月亮還是偽造?

  德國金融時報在線的報導中說:"中國人被人們普遍認為善於玩花的(gern zu tricksen)。從Playmobil小人,古奇包,到汽車發動機,幾乎就沒有中國人還沒有造過假的東西。"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聲明瞭中、美兩張月球照片的不同之處後,金融時報還這樣說:"原件和偽件之間的小區別,在每一件中國仿冒品中都是找得出來的。假如這照片真的也是偽造的,那就證明了這方面技術的高度專業性了。"

  該報還舉了美國的例子說,1969年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走出幾步後,就有一片懷疑聲出現,說那是在電視演播室裡錄製的。40年後,這種懷疑聲仍然不時出現。

  中國一些媒體人士說:既然衛星能夠去繞月了,又有什麼必要去偽造照片呢?這話還是有道理的。也就是說:動機是什麼呢?似乎看不出來。

  問題轉移到"誠信危機"

  中國各大網站的網民現在仍在討論那張照片的真假問題。但與此同時,也在討論由此引出的另一個問題。

  新華網轉載了廣州日報的一個網友討論。編輯在引言中是這樣說的:"網友對‘嫦娥月照'質疑,無關自信,亦非崇洋,折射出的是當今整個社會瀰漫的誠信危機。可以說,小到市井之上假煙假酒假藥假食品的充斥氾濫,大到學術領域假文憑假論文假成果的粉墨登場,再到一些熱點問題上,相關部長的敷衍塞責,已使平民百姓‘審誠'成癮,並最終導致風聲鶴唳,草木皆‘假 '的局面。"

  在中國官方媒體上出現這樣的評論文字,一方面是令人欣喜的:這樣的文字,表明媒體對社會問題的"誠信",這個方面有了進步,甚至是個突破。"當今整個社會瀰漫的誠信危機",這樣的語言在中國記得是需要勇氣才說得出來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個現象,許多問題。一些問題相當的嚴重。

  誠信究竟怎麼了

  中國官方媒體發表的網民言論有:"如今人們的懷疑越來越多,似乎對任何事情都要問一下‘這是真的嗎',這種現象是極其不正常的。政府和民眾應言必信,行必果,用實實在在的行動來獲得別人的信任。""為什麼那麼多網友質疑嫦娥一號所攝的圖像的真實性,還必須得登月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親自出來澄清?這說明政府的公信力不足,誠信危機已上升到國家的高度,這值得我們每個人反思。"

  "政府的公信力","國家的高度","整個社會",好傢伙,怎麼這麼嚴重了?為什麼會有誠信危機呢:自然是由於假的太多了,造假的太多了;為什麼會嚴重到這個地步呢:自然是由於假現在越來越多了。

  這一個假字為何這樣走紅

  全世界都有真有假,都有造假的、投機取巧的人。但是這個"假"字在中國特別走紅,卻也是事實。這個"假"字為什麼會在中國特別吃香走紅呢?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不把這個問題吃透了,建立"公信力",建立"誠信"信譽,恐怕都會是空話。在此先作一番簡單的思考。

  首先要看看"假"的屬性。其實,中國市場上的假,細分起來有好多種。一種是"半開玩笑",害處不在明處的。屬於這一類的多為那些仿冒名牌,但又不是認真去仿冒的。在中國的一些小攤上買得到的那些旋扭轉不動的"名牌"手錶,各種粗糙的"名牌"包、服裝等。在那裡,誰都知道這些是假的,買了也就是"好玩"。但是,這類東西一旦出了口,性質就不一樣了,它們就以假亂真了。第二種是認真仿冒人家名牌的,就是要搶人家市場的。第三種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走某種捷徑的,比如假造的文憑(德國前些年就發現了許多中國學生的假文憑)。第四種是為了出名,為了轟動,這跟中國這些年來的炒作熱大有關係,包括假新聞、假照片(不久前的華南虎照片至今也還在爭議著),還有假博客(前不久說是有個打工妹寫的博客很吃香,但許多人懷疑,一個沒有什麼文化的打工妹真能寫得那麼好嗎?)。第五種是為了自己發財,而不顧別人死活的,從直接意義上說,這是最害人的一種,比如假食品,假藥等。

  假為什麼會走紅呢?有的上面已經點到了,第一,因為它有市場;第二,因為它能提供捷徑。還有上面沒有點到的:第三,因為中國是一個高速發展的國家,機會很多,不公平競爭也很多,有許多人一夜暴富,自然有更多的人希望一夜暴富,或者一夜成名,這種心理讓很多人去尋找、開發"捷徑";第四,因為中國雖在不斷建立健全這方面的法律,但畢竟法律還不全,而且(更關鍵的)許多法律很難落實。

  對假的東西,有的是人人恨的,有的卻為一些人,甚至為不少人所喜。比如假名牌,就有許多人要買;盜版DVD,人們更是趨之若鶩。但是,假的就是假的,它畢竟會傷害許多人的利益,最終也影響國民經濟大局,影響國家形象。

  細看"文"的造假

  對文的造假,也有喜的,也有恨的。所謂有"喜"的,就是說它有市場。如果沒這個"喜",這市場不存在了,造"文假"的人也自然就少了。上述盜版DVD就是這麼一個有不少人"喜",從而提供了市場的例子。

  就為了這個"喜"字。王朔在那裡破口大罵郭敬明造假,郭先生都懶得說一句話,無論是自我辯解的,還是承認錯誤的。還不就是因為小青年們照樣喜歡他,照樣買他的書嗎?而且人家還能照樣地進作協。如果一聽說那書是假的,大家憤而退書,讓他再也沒有市場,顯然結果就不一樣了。許多人也會引以為戒了。最近又有人說天下霸唱的"鬼吹燈"有抄襲之嫌,大家也就聽聽熱鬧而已,完了照樣購買,似乎並沒人說要把這事給澄清了。這麼一個"喜"字,顯然是缺了點社會正義感了。

  就為了這個"喜"字,多少假新聞應運而生。為什麼有那麼多假新聞?還不是因為大家那麼的喜歡獵奇,喜歡那些個玩命的炒作?時值年終,中國國內已經有人評出"2007年度六大假新聞"(還不包括尚無定論的華南虎):一. 紙做的包子;二. 史上最毒的後媽事件;三. 廣州房價在政府調控下大幅度下跌;四. 美國槍擊32名大學生案凶手為中國人;五. 保護好張曼玉餵過的豬;六. 白領工資標準。這些假新聞裡,有的是故意捏造,比如"史上最毒的後媽事件",更多的是扭曲、誇大。比如廣州房價下跌的新聞,與其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廣州房價上漲的數據完全相反,是由於廣州有關部門"把遠郊區的數字算在了裡面"。白領工資標準,是有人把2005年一篇網路文章裡的數據拿來,隨意改成"白領工資標準"。結果中國社科院不得不出面闢謠。2006年底時,重慶晨報把德國之聲對德國漢學家顧彬的採訪中的話換一個位置,成了"德國漢學家炮轟當代中國文學是垃圾",也是一個類似的例子。假新聞今天會這麼多,自然是因為今天的新聞實在是太多了,爆炸了,你不炒作一下根本就不能引起注意。而在點擊量第一、標題第一的今日網路,"喜"炒作更是成了炒作和假的肥沃土壤。

  然而,文的"假",畢竟跟商的"假"是有區別的。人們同樣恨(經常在有人喜的同時)這種假,但是,它是個不易操作的領域。有的方面,可以懲罰,也應該束之以法,比如剽竊別人的作品。但跟中國法院對商的假的判決一樣,一概太輕描淡寫。如果,誰剽竊,法院就讓誰傾家蕩產,恐怕以後"有膽有識"的人就會少很多。有的,則又不能由於一個非本質性的"扭曲"扼而殺之,比如用停刊這樣的手段,用得不好就成了某些利益階層的工具,且事關新聞自由。

  毛澤東一眼看穿了幾十年後的身後事,他說:"假的就是假的,偽裝應該剝去。"然而,事情不光是剝去偽裝這麼簡單了。要打假,滅假,讓假沒有市場,讓"公信心"、"誠信度"得以建立起來,一是用法律,二是用人心。而人心,從對假的局部的喜轉為公共的恨,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恐怕需要經常地講,經常地練,讓越來越多的人不齒於假,不光不齒於直接損害自己切身利益的假,也不齒於損害別人利益、損害社會公信、損害國家形象的假。一個信任的建立是艱苦的,而一個懷疑的建立太容易了,而且一旦出現就難以完全消失。進一步說,如何什麼事情大家都要問個真的假的,這問題還真是沒法小看的了。(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