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藝術展回顧當年爭取創作自由(圖)

 

回顧星星畫展藝術展

正在北京舉辦的一個藝術展回顧了活躍於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星星畫會",給當代中國青年提供了一個瞭解前輩藝術家為爭取創作自由而奮起抗爭的機會。

今天的年輕人知道"星星畫展"和"星星畫會"的已經寥寥無幾。正在北京今天美術館舉辦的《原點--"星星畫會"回顧展》告訴他們,如果不是一批畫家在28年前進行了那場抗爭,就不會有中國美術界單元局面被打破的今天。

"星星畫展"在"文革"浩劫結束不久和改革開放剛剛起步的1979年舉辦,"星星畫會"則在第二年成立。著名畫家、評論家陳丹青說,這批畫家對陳腐單一的文藝教條提出了挑戰,率先撞開了1949年到1979年文藝專制的缺口。

*近百件作品*

回顧展彙集了星星成員1985年之前創作的近百件作品。李爽的版畫《掙脫》表現了一個迎著陽光、雙手撐開牢籠鐵柵的身軀;王克平的木雕《沉默》展現的是一個嘴被木塞堵住的人頭;嚴力的油畫《想著飛》通過一個插著羽翼飛翔在古城上空的女神,表現出作者對自由的嚮往;毛栗子的《徘徊》描繪的是幾個鞋印旁邊熄滅的煙頭和火柴棍,似乎想表現那個時代人們的苦悶與彷徨。

李爽的版畫《掙脫》

有些據稱"具有顛覆性"的作品其實並無明顯的政治含義,可是它們的現代主義表現形式與長期以來只表現工農兵高大形象的宣傳品形成鮮明對照,因此不能見容於當時封閉的美術界。

展廳裡有一間放映室。年輕觀眾可以通過趙燕英製作的電視短片加深對"星星畫會"和事件過程的理解。

*物質缺乏,思想呆滯*

1979年4月,黃銳等一些年輕藝術家覺得有必要舉辦一個在內容上和形式上都有所突破的展覽:"那個時候的氣氛呢,實際上是中國已經走到盡頭,物質是非常缺乏、思想是非常呆滯。傳統的東西已經都打碎了,新的東西又沒有出來。在所有文化領域裡面的一些年青人,都希望能夠把這個空白的時代,用自己的作品彌補進去,特別是美術界。"

嚴力的油畫《想著飛》

他們申辦展覽會的要求被到當局拒絕,於是他們決定露天舉辦,地點是北京中國美術館東側的小花園。但是辦了僅僅兩天,這個取名為"星星畫展"的非官方展覽就被北京市公安局查封。此舉激怒了藝術家和民主活動人士。他們在當時著名的西單民主牆上張帖了抗議聲明。

黃銳說:"在這些大字報前面,我們召開了集會,大概有上千人參加。我們向天安門方向進發。可是走到長安街的時候,幾隊警隊把長安街整個封鎖住了。警隊的領導說,不可以經過長安街,要走前三門。這樣隊伍走前三門。因為警隊的出現,大部分看熱鬧的觀眾都跑掉了,最後就剩下了一些骨幹分子。"

最後他們遊行到中共北京市委,遞交了抗議書。經過北京市思想開明的文化官員劉迅的斡旋,"星星畫展"不久後轉到北海畫仿齋舉行。第二年,當"星星畫展"舉辦第二屆展覽的時候,他們的作品堂而皇之地進入了中國美術館的殿堂。

毛栗子的作品《徘徊》

星星畫會記錄片作者趙燕英

*撥動心弦*

45歲的記錄片導演門欣熙當時曾經看過"星星畫展"。他回憶說:"那時候,北海的畫坊齋人山人海的,圍了一圈,那叫一擠。那時候,人都好多年聚集著了,心中有種渴望。他們那些人搞的那些事,就是撥動了你心裏的那根弦。而且呢,我覺得他們那代人最有意義的是告訴後人:我們可以說不。"

臺灣觀眾田孟以也被觸動了:"雖然說發生在一個我不是非常熟悉的年代、一個不是很熟悉的歷史故事,但是呢,有些東西其實還是被牽動著的。不管你是哪一個年代的人,或哪一個年歲的人、什麼年紀、生長在什麼背景,都有同樣的一種心情。"

談到目前的情況,陳丹青在接受南方週末的採訪時表示,真正的多元文藝遠未成型。黃銳認為,比較而言,現在發表作品的自由度更大了,但是"整個社會仍舊是沒有開化的一個社會。儘管經濟上的自由達到了,但是經濟上的自由和思想精神領域裡的自由,這個落差是非常大的"。

毛澤東時代的美術作品

一名80年代出生的觀眾在留言簿上寫道,前輩的努力是"鋪好的路軌,讓我們這些後輩繼續走下去"。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