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拜龍的習俗至少有8000年
龍是伏羲部落的圖騰
研究結果顯示,龍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原本是伏羲女媧部落圖騰。
現有史料及考古發現可知:龍是中華民族圖騰崇拜的產物,龍形象的演變與中華民族的形成密切相關,是華夏先民以「蛇」形為主體、融合諸多動物形貌特徵經漫長歲月演進、創造之靈物,為中華民族遠古的一種圖騰。
近幾十年來,全國各地發現了不少與「龍」及上古祖先有關的文獻圖畫。其中伏羲女媧大多以「人首蛇身」出現。伏羲是傳說中的人物,史載:「伏羲龍身,女媧蛇 軀」,這說明伏羲為龍的化身。民間傳說伏羲氏生於仇池,常年活動在中原地區。專家研究認為,伏羲生活的年代大約距今7000年左右,伴隨著伏羲部落的壯 大,他們開始逐漸向東方遷移,許多部落紛紛前來歸附,於是伏羲集中了當時人們喜愛的幾種動物特徵,創造了馬的頭、蛇的身、雞的爪等許多動物的綜合體,自稱 「龍師」,並將龍作為華夏族的族徽——圖騰,為此中華民族始稱龍的傳人。
8000年前就開始崇拜龍
原始社會之氏族社會階段先後產生了圖騰崇拜與祖先崇拜。專家研究認為,中國崇龍習俗至少有8000年的歷史。自進入文明時代,圖騰崇拜雖日漸式微,但先民們仍然把龍作為華夏傑出人物之象徵。
古代神話傳說中,中華民族古老的祖先,甚或先哲與英雄、偉人多冠龍名,如盤古、伏羲、女媧、黃帝、炎帝、顓頊、虞舜、夏禹諸先祖,或因龍生,或顯龍形,或 譽龍功,均為華夏龍祖和龍之傳人。又如孔子尊老子為「猶龍」,諸葛亮喻稱「臥龍」等等。自2200年前秦始皇起延及清末,龍崇拜之風遍及中華大地從未中 斷。歷代帝王崇龍,將其作為皇權象徵;老百姓崇龍,視其為神物、靈物與吉祥物,兩者並行不悖。
龍的源頭在甘肅
龍的形象,目前所知,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中期,在出土的堆塑、彩陶和玉器上,常見龍的雛形。作為氏族圖騰的龍,多帶有明顯的鯢、蛇、鱷、馬、豬等動物的某些特徵。大量的考古資料證明,甘肅是龍的起源地之一。
1958年,我省甘谷縣西坪遺址出土了一件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一件彩陶瓶,這個彩陶瓶的外腹上,繪有一隻圓首、圓眼、張口、身折曲、飾有方格 紋的龍形紋。有人認為這種人面鯢魚是中國最早的龍圖,視之為龍的「史前祖先」,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除此之外,甘肅各地有大量的崇龍習俗。
在甘肅慶陽等地的儺舞及其它的民俗活動中,盤古、伏羲、女媧、黃帝、炎帝、顓頊、虞舜、夏禹都是以龍的面貌出現的。
- 關鍵字搜索:
-
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