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奢侈名牌專賣店幕後秘密

恆隆廣場在上海市中心拔地而起,這裡聚集著世界頂級名牌的專賣店,比如Dior, Prada, Cartier和其他一些名牌。

售貨員小徐無精打采地摸了摸他的禿頭,空空蕩蕩的店裡就只有一名顧客。「太無聊了!」小徐說。他是牛仔品牌Diesel專賣店的售貨員。在Fendi的專賣店裡,身穿筆挺黑色西裝的售貨員靠在櫃台上打哈欠。隔壁就是氣宇軒昂的LV專賣店,店裡有一臺7英尺高的電漿電視,卻無人觀看。在上海這樣一個充斥著瘋狂消費人群的城市裡,恆隆廣場被上海人稱為「鬼購物中心」。

據洛杉磯時報報導,恆隆廣場商品的價格是如此高昂,以至於人們不會在這裡消費很多。但是,誰又在乎這個呢?就像斯大林當初建立Potemkin村莊來向全世界展示共產主義一樣,現在的上海用頂級名牌來打造虛幻的繁榮。這個擁有1800萬人口的城市正雄心勃勃地要成為世界時尚之都,用低廉的租金來吸引頂級世界名牌入駐上海。

租金如此低廉,Burberrys,Hermes,Chanels當然求之不得。「如果要把上海也印在這些名牌的手袋上,它們就必須在上海設立旗艦店,」 Access Asia創始人Paul French說。因為開設這些專賣店本來就是一場虛幻,所以這些店裡非常缺貨。有一些專賣店裡可能貨品還挺多,但是只有一個尺寸,中號M,大多數的上海女士穿這個號碼都太大。據售貨員小徐介紹,一些專賣店一天都沒有一筆生意。

在二戰和中共1949年建政前,上海被譽為「東方巴黎」,是領導時尚的大都市。上世紀30年代上海的繁榮達到頂峰,成為世界貿易中心,金錢源源不斷從世界各地流入。成千上萬的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美國人和俄國人在此定居。由於清廷在鴉片戰爭中慘敗,上海部分地區被劃為租界。外國人給這個曾是小漁村的城市帶來了美輪美奐的西洋建築,高級餐館,交誼舞俱樂部,妓院等,無一不是滿足這個城市裡富人的需要。

1937年日本入侵中國,上海的財富盛宴宣告結束。二戰結束後,國共兩黨曾在此激戰。當毛澤東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上海和中國大陸都對世界關上了大門。

大陸實行改革開放後,國門洞開。在過去10里,上海的領導團隊殫精竭慮要重振昔日榮景,從而可以吸引更多外國投資。他們的努力基本上是成功的,上海吸引了世界媒體的眼球,在人們的印象裡,上海是亞洲最具活力的城市,老式裡弄被夷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像恆隆廣場這樣的摩登大樓。

但是,外表光鮮的上海,卻危機四伏。上海證券交易所在一座27層高的玻璃大樓內,號稱擁有亞洲最大的交易面積。但是交易大廳裡卻沒什麼人,因為交易是電子化的。由於缺乏透明度和有效的政策監管,上海證券交易所在嚴肅的投資家眼裡簡直就是一個笑話。

2003年上海耗資12億美元修建了磁懸浮列車,時速高達每小時267英里,比日本的子彈頭列車還快。但是上海的居民們卻抱怨通往浦東機場的磁懸浮列車是一個廢物,去機場的旅客必須先乘坐其它交通工具抵達上海郊區的磁懸浮車站,才能搭乘磁懸浮列車去機場。上海也舉辦國際模特大賽和國際電影節,但是卻很少能請到國際著名影星。

上海的高級購物中心只是一場虛幻的盛宴,卻不能給這個城市真的帶來什麼好處。「上海的零售市場糟糕透了,」Access Asia的Paul French說。

在上海,許多人把金錢投在房地產裡。昂貴的健康醫療開支,退休計畫以及子女的教育使很多人在財務上捉襟見肘。和恆隆地產一起開發恆隆廣場的上海政府官員知道那裡人氣不足。但是恆隆購物中心上面的寫字樓層經營地還不錯,2005年一年稅收8千萬美元。

據經紀人透露,上海千年古剎靜安寺旁的久光百貨為了讓Burberry能夠入駐,竟然免了第一年的租金。一位地產中介公司的經理指出,恆隆廣場和類似的購物中心完全是這些國際頂級品牌的展示窗口。靜安區區政府和上海市市政府指定LV入駐恆隆廣場,因此雖然LV專賣店佔據一樓的最佳地點,卻享受最低的租金。其他專賣店的租金或是按銷售額的一個百分比支付的。

Burberry, LV和其他一些奢侈品牌都拒絕透露門店的銷售額和租金。據香奈兒在上海的發言人透露,不是所有的專賣店都支付租金的,但是她並不願意對上海門店的貨品發表意見。她只是說,每個地區市場都有自己的營銷策略,真正的奢侈消費是在香港,或者北方的中等城市,如瀋陽,大連。

在恆隆廣場附近的五星級酒店的經理們,熱衷於交流這樣的故事:富有的內地客人被中介公司追搶,被特別安排去香港購物旅遊,因為在那裡有更便宜的價錢,更新的款式,能夠省更多的錢。奢侈品的價格在香港至少能比上海低10%-20%,因為香港沒有關稅和額外的附加稅收。

在恆隆消費的主要人群是被稱為「闊太太俱樂部」的一群人。她們週末從浙江的溫州和其他經濟發達城市來上海購物。另外一個消費人群是共產黨高官,他們會購買萬寶龍筆作為禮品。上海的財富新貴們對他們的奢侈消費毫不掩飾,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知道在上海花錢並不是最佳選擇。

25歲的Tiffany是瑜伽教練,父親是上海餐飲業大亨。她每年都要去香港血拼3-4次。她平時也在上海逛恆隆廣場,但是去的目的是看樣品並記下款式,然後去香港購買。Tiffany是典型的有小資情調的上海女人,她喜歡在上海西區的高檔咖啡館裡閑坐,對面就是那些金光閃閃的專賣店。她的太陽眼鏡是1960年代風格的Prada,購自日本東京。據Tiffany說,這種眼鏡上海根本就沒有賣。她的手錶是銀色的Cartier,在香港花了2300美元,比上海能便宜900美元。「在上海,我只是Window shopping,」Tiffany說。

工作日的一天下午,恆隆廣場一如往常,安靜寂寞。裡面的銷售只能用聊天,發呆或修理指甲來打發無聊光景。Phoebe是一個24歲的服裝設計師,她正在恆隆的3樓購物。她說自己不太經常在恆隆消費,但是依然喜歡這裡,因為這裡是上海為數不多的不擁擠的地方。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