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沙山與月牙泉
鳴沙山與月牙泉離敦煌市僅有五公里,佔南而居。這種的距離在想像中,敦煌市的一聲禮炮,鳴沙山會泛沙幾縷,一束煙花,月牙泉會誤為星星臨泉。按理說與人世這種親密的距離,鳴沙山與月牙泉也有著人間煙火味,講究個門當戶對或是勢均力敵,然而它們的朝夕廝守卻寫下大大一筆悖論
鳴沙山從東至西綿長40公里,是一條巨大的沙龍,一旦隨風興起,沙走山移,能讓一個城邑消失得無影無蹤;月牙泉弱如天仙一葉柳眉,貼在沙山之谷,泊在其中的一彎清水映不下沙龍的一片鱗甲,幾陣風,幾股沙足以填平。但它們確確實實走到了一起,朝夕廝守幾千年,建造了人間僅有的山光水色,所以我斗膽說這是一塊神魔之境。
鳴沙山這個滿有儒氣的名字誰也不願意與魔字有瓜葛,若說其蘊含有幾分妖氣也許還能接受。看其形貌,沙山座座相連,不見懸崖峭壁,不見千仞怪岩,在陽光塗抹下是一連串燦爛的金字塔,有足夠的魅力讓人們一見鍾情。於是唐人留詩是:「鳴沙山畔聽鳴沙,風靜沙平別有聲」的佳句。這種慈祥中透著韻味的景致,怎麼會是魔!
時下的遊客見逶迤沙山,安祥靜臥,體態豐腴,金光閃閃,一種親近的衝動無法控制。有的急著座上駱駝伴著叮噹駱鈴,成了有身份的訪客,有的徒步發起慢跑趕趟式的急趨,有的已經登上沙山大聲振臂揮舞……。鳴沙山不慍不怒接納了千人萬眾縱情歡樂,展示出萬方母儀。我也在它身上踩出一行攀峰的腳印,在它身體上體會過溫熱舒軟的質感,感受過下山飛翔失重的快意,這樣讓人忘憂脫俗沙山,怎麼會是魔!
然而它的故事中滿是魔道,殺人不見血、不見屍,不嗅一點血腥味。相傳,古時候,一位將軍,在此打了敗仗,全軍覆沒,橫屍遍野。沙山之魔本有吞屍惡習,見此大餐,便狂風四起,風捲黃沙,天昏地暗,一夜之間,只見沙山綿亙,沒有絲毫廝殺之痕。後來有人聽到沙丘內時有鼓角相聞,鐵擊戈聲,就把原為「白龍堆」、「漠高山」等之稱改為「鳴沙山」。這則故事訴說的是它吞屍如飲之舉,下面一則故事道出它魔性的凶殘。也是在古時候,正月十五,這裡鬧元宵,耍社火,熱鬧非凡。踩高蹺、扭秧歌,舞龍、舞獅,旱船、跑馬,煙花、焰火,鬥牛、游東洋車等,節目異常豐富。大夥正耍在勁上,看在興頭,鳴沙山被吵醒,一怒之下呼風使沙,把這裡的熱鬧,這裡的生命收拾的干乾淨淨,吞食到自己腹中。群鬼英魂不散,常聚集反投沙山之魔,於是鳴沙山時有雷鳴般的聲音響起。敦煌人說時社火隊耍社火。
纖弱的月牙泉憑什麼本事能與這種不顯凶相,不露惡臉的魔頭廝守著。大概驗證道家相剋相生玄妙機理。
月牙泉是神泉:敦煌人說是善良的青龍與惡魔黃龍搏鬥,不幸敗北,揮淚告別故土,凝淚成泉。
月牙泉是仙泉:因為乾旱,白雲仙子為解人間疾苦,到廣寒宮向嫦娥借月亮,想移水給人間,恰逢初五月亮末圓,白雲仙子心急只好捧著彎月放進泉裡,那泉便化成偃月的月牙泉。
月牙泉是佛泉:月牙泉底下有個雷音寺,當年有位游泳者,在月牙泉暢快時,不知不覺游到泉底。發現這裡萬道金光,紫煙縈繞,一排富麗堂皇坐西朝東的寺廟出現在眼前。山門玉柱挺立,彫刻著精美絕倫麒麟、獅子、青龍、怪獸。門上懸掛著金光閃閃的「雷音寺」匾額,兩條大魚守在山門。寺院內梵音輕送,檀香繚繞,鐘磬清脆。游泳的人陶醉其中,留連忘返,事隔三天,才想回家,和尚送他出了山門。
仙界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了,這位游泳的人出了月牙泉找不到鄉村,也找不到雷音寺,便雲遊四方。月牙泉下有雷音寺之說就這樣傳了下來。
月牙泉是人泉:敦煌的許多知情人相告,現在敦煌地下水下降的歷害,年以30厘米到70厘米猛降,月牙泉由20年前面積22畝,水深9米,減縮至今面積7畝,水深1、4米。人一急,採取了人工滲透補水,如今在沙山裡建起兩個人工湖,注水湖中,給月牙泉挂吊滴。
由此看來,月牙泉是得道多助,要不然一彎面積不過10畝,水深不超兩米的清泉,怎麼能碧波澄澈,鑲嵌在沙山深谷中,日裡看沙山遊人歡情,夜裡聽沙山鬼魂啼鳴。
我們知道人心向善,日日祈求,天天禱告,月牙泉要不腐不涸,月牙泉要壽與天齊。有的想種樹固沙,有的想開發旅遊贏得經濟,再用錢來管護月牙泉,可是有的專家看出人類好心辦了壞事,一是種上樹,樹如抽水機,吸取了月牙泉的大量地下水,二是種下樹和建築改變了原來的風向,使鳴沙山風不能把沙吹到山頂,而堆積半山腰和跌落山腳,於是月牙泉就越來越小,越來越淺。聽說專家的話引起了有關人士的重視,正設法如何返樸歸真。
神魔有道,天行有道,人本該遵行自然之道,但是人總喜歡表現出自己的善惡觀,表現出自己喜好觀,結果干擾了天道,亂了自然道,助長了魔道。月牙泉的發出了衷告:天、佛、神、仙、人都要記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經文。
- 關鍵字搜索:
-
鳴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