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毒的體制
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局長鄭筱萸被處決了,這可能被視為一個全能政府對腐敗的有效回應。事實上,對鄭筱萸的判決是一個無法從根本上鏟除腐敗的國家的絕望回應。而且這種腐爛源自執政黨拒絕以政治自由化配合經濟改革。鄭筱萸可能因收受八個製藥公司的賄賂而受到處決,但在一個缺乏民主問責的體系中,他的死無助於阻止官商勾結,特別是在地方層面。鄭筱萸的名譽和對中國出口品的安全關切(從寵物食品到玩具、輪胎和牙膏),顯示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最非凡的經濟繁榮的侷限。鄧小平以「四個現代化」釋放該國巨大的生產潛能,但民主付出代價。近二十年來,國家的許多部分發生的轉變,但付出了代價。
中國2006年的增長率約為11.1%,而且它上月的貿易順差達到創記錄的兩百六十九億美元。但那些數據所體現的成就造成了環境災難,而且無論是污染食品還是假冒偽劣的耐用消費品都沒有受到適當的控制。
在亞洲其他強勁經濟體中,民主的興起以及隨著而來的法治和媒體開放給國家施加自我改進的壓力。在中國,高層清楚宣布那個目標,但儘管它看似擁有獨裁權力,領導人卻缺乏實現此目標的槓桿力量。
中國作為一個全球貿易商卻沒能擁抱政治改革。一個長期腐敗體制的有毒成果正給這個國家帶來壞名聲。(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qw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