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中國城市「翻天覆地的變化」?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鄧小平急於彌補中共人為破壞國民經濟三十年的罪孽,企圖挽回中共執政的合法性,進而保住其既得利益,帶領中共,從政治「大躍進」一步跨入經濟「大躍進」,從政治狂熱一步滑向經濟狂熱。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旗號下,全民皆商,金錢至上。為了提前嘗一口「現代化」的洋葷,鄧小平迫不及待地要立「櫥窗」,搞「西洋鏡」,集內外巨資搞了一個深圳「特區」,猶如一百多年前,慈禧太后促成的「十里洋場」上海。
之後,中共更是犧牲農村,裝扮城市。中共高層傾舉國資源於上海、北京、深圳、廣州等對外「櫥窗」,地方當局則群起仿效,也在各地城市大搞「政績工 程」、「首長工程」 、「形象工程」 、「面子工程」。無數工程,自有撈不盡的油水。
大興土木,大肆燒錢,的確製造了中國城市外觀「日新月異」和「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銀樣蠟槍頭,中看不中用。」因為在工程建設中,權錢交易,各方伸手,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層層吃水,製造出大批「豆腐渣工程」。橋跨路陷樓塌人亡,醜劇悲劇比比皆是。
官商黑勾結,急於牟利,動輒上演「鬼子進村」,實施強行拆遷、暴力拆遷,暴力征地。血腥滿目,哀鴻遍野,激起天怒人怨。
沒有「六四」屠殺,就沒有中國的經濟發展嗎?
「六四」屠城,震驚世界。每當人們提到這件影響中外歷史的大事件,中共當局就辯解說:那是為了保持中國的穩定,沒有「六四」屠殺,就沒有今日中國的「經濟成就」。
且不說這一「經濟成就」的虛實,「六四」慘劇釀成,本身在於當時中國缺乏民主機制。「六四」屠殺,不僅葬送了中國民主改革的最佳時機,即便在經濟上,也直接帶來至少三大後果:
其一,官場腐敗空前加劇。「六四」時期,示威學生的主要口號之一,就是「反腐敗」,當局鎮壓,等於為貪官撐腰。貪官污吏愈加猖狂,加倍鯨吞中國經濟成果,貪官外逃,資金外逃,國有資產被嚴重掏空。其二,舊的政治體制得以延續,不僅為大規模官場腐敗提供了最佳氣候和肥沃土壤,而且,長官意志繼續凌駕於民主與科學決策之上,形成高成本、高消耗、高浪費、高污染的惡性循環。其三,中共製造「六四」屠殺後,一直受到國際制裁。一些關鍵的經濟制裁,至今沒有解除。
毫無疑問,「六四」屠殺,阻礙了中國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怎樣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p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