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起兮,塵沙飛揚。別以為俺在豪邁抒情,俺們一干食客正狼狽和尷尬得很哩。
5月17日,俺受同事委派,來到故宮的寧壽宮參加一家大單位舉辦的「紫禁城之夜」活動。「之夜」由露天夜宴+文藝演出組成。
前者就是大排檔,與俺同行的帥哥阿峰貢獻了這個絕好的關鍵詞。據說主辦者邀請了500多人,俺看見桌號中都有51了,人確實不少。恁多人戶外扎堆吃飯,不叫排檔叫什麼。
只不過,稀奇之處就在於就餐的地點是故宮,是紫禁城。這是什麼地方,國之重器所在,國之瑰寶所在,可以杯盤狼藉、搭臺唱戲、喧鬧行樂?
200年前,嘉慶元年(1796年)新正,太上皇乾隆就在寧壽宮的主體建築皇極殿舉行「千叟宴」,宴請90歲以上高壽老人,當時入宴群臣、耆老及並未入座者達5000餘人。規模可是本次「之夜」的10倍啊。可是那一回人家是在自己的宮殿裡請客,是現實的使用,與後世的保護無干。
200年後,在《文物保護法》裡,有這樣的規定「在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不得進行可能影響文物保護單位安全及其環境的活動」。當然,俺沒對相關細節進行推敲,無法裁判是非曲直,權且存疑吧。
故此,本文的「第一賣點」雖然很牛,其實賣不動的。因其具有不利於保護「不可再生文化資源」的某種嫌疑,俺著實豪邁不起來。
後者,是一家文工團的例行歌舞節目,無可稱奇,不夠賣點。
那麼誰是「第二賣點」?風沙。這一點賣得動了。細一瞧,「之夜」的主題就是「順風千里」!這風果然就給招呼來哩。
五六級的大風不期而至、不約而至,掀動裙裾與桌布,裹挾著塵沙「賣」得滿杯滿盤都是。夕陽落入西邊宮牆的時候,溫度與「風」度的平衡被打破,除了白盤子上的塵沙,客人們還感到了涼意。這涼意與夜色一起變濃。著半袖衣衫如俺者,均蜷臂縮胸企圖減緩熱量的散失。可是苦了那些大面積公開冰肌玉膚的MM們,特別是舞台上的禮儀小姐和演員,這個時候無處躲藏。
吃!吃!趕緊吃!每一道菜上來,大家不約而同,與塵沙爭分奪秒,趕在菜品被沙粒佔領前將其轉移到胃裡。這更是與寒冷爭分奪秒,以求加快從食物到熱量的轉換過程,彌補衣不蔽體、更不禦寒帶來的窘困。
這樣的窘迫持續進行中,有領導同志的酒水被風掀起的桌布掀翻打濕了衣褲,有女高音歌手被突如其來的風灌得唱斷了句子,有客人顧不上風度地把半邊桌布披在身上。為此,主辦者遣人購買雨披去了,估計一來防風禦寒,二來防範有雨來襲。
這樣的場面一定在主辦者的預料之外,他們的著急使他們的體溫顯然大大高於涼風中瑟縮的客人們。
俺是等不了那雪中送炭、春風送暖的雨披了,俺中途便落荒而逃。
這樣傳奇的經歷,恐怕一生難有呀。
凡事成三,這第三賣點,就是「之夜」前拍的故宮雜景。一併羅列如下,可以作個添頭賣掉:)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大風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