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復健 重現笑膝膝

日前小蒨的母親(60歲)在買菜的時候,一度膝蓋疼痛而無法行走,曾經也因為在家中上、下樓梯,而感受到輕微的不舒服,自認為是年輕時受傷所留下的創傷性後遺症,但是這樣的不舒服感卻與日俱增,不曾減退,最後更是發現自己的膝關節越來越腫脹、無法靈活的彎曲,這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趕緊尋求醫師協助。

經由骨科醫師仔細檢查與評估,最後確定診斷為退化性膝關節炎,需要定期接受相關治療。再經由復健部門的物理治療師接手治療。

在初步治療過程中,復健師大多以儀器治療,治療結束後,再以簡單的運動治療做為進階治療,並教導病患及家屬返家後應做簡易運動,以增加「改善速度」與降低「惡化程度」。

「人」 之所以能夠活動自如,就是來自於肌肉與關節之間所產生的動作 。隨著年紀增長,關節使用的頻繁,「退化」就不知不覺悄悄產生。

退化性膝關節炎是一種會隨著年紀的增長而逐漸惡化的關節疾病。常見的膝關節炎有創傷性、風濕性及感染性等,但以退化性最多。發生年齡主要在50歲以後,過去大多是勞動人口,因負重過度所產生,近幾年因休閑及運動風氣盛行,登山、打球、騎自行車等人口遽增,在臨床上更是發現病患族群有年輕化的趨勢。

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發生,主要是由於膝關節長期磨擦,造成軟骨磨損、軟骨變薄以及膝關節腔變窄。如此一來,使得病患在行走或運動時所產生的壓力,會直接傳達到軟骨下方的骨頭,進而導致骨頭變形、壞死、囊狀空洞,更嚴重者則有可能會造成膝變形,成為O型腿的現象,使得病患舉步艱難,上蹲式馬桶更是困難,很多人也因此無法享受出外旅遊。

此病可能會造成病患產生腫脹、疼痛、關節活動受限以及關節僵硬等狀況,在治療當中,可採取物理治療、藥物治療、體重控制、運動治療、關節液補充注射、外科矯正手術,或人工關節置換治療,減緩不適。

近幾年瑜伽(YOGA)運動盛行,把它融入復健運動治療之後,其緩慢平順的動作,可以訓練患者的肌力、肌耐力及柔軟度。

在一般民眾既定印象中,發生關節炎就應該好好的休息,避免過度運動,以減輕疼痛。然而,退化性膝關節炎卻並非如此,肌力訓練、增加關節活動度,以及肌肉的伸展,一直是物理治療師關切的治療目標。

低阻力,高重複次數更是退化性膝關節炎的運動指標。

幾種簡單的瑜伽運動,既可以增加肌力,伸展肌肉,更可以從中增加關節活動度,避免關節過度變形。

一旦發生退化性膝關節炎,控制體重,減輕對膝關節的負擔,平時的物理治療保養,以及藥物控制,與適當的「健膝」運動,才可以讓人生這條路走得既幸福又快樂。

要提醒的是,執行正確適當的運動,最好請教專業的物理治療師把關,以免造成第二次的傷害。
本文留言

作者鄭群耀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