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巴黎斯王子看地球上的神傳文化

神韻藝術團全球演出已超過半百之數,美評如濤濤長江大河,後浪緊追前浪。但巴黎的品讚,另有藝趣,因為巴黎即藝術之都的別稱,原名巴黎斯,乃小亞細亞古特洛國王子,是審美的專家。古希臘專管美與愛的女神亞玻洛蒂德,特別邀請他作審美的裁判,對象是三位女神:除美與愛的女神外,還有眾神之王霹靂大神宙斯的王后赫拉,還有宙斯患頭風,疼得要命,用巨斧從腦中劈出來的戰爭女神雅典娜(後來也被用來做希臘中一國的大名),顯赫的王后與威武的戰神,與專司美與愛的女神,美的風格各異,審美權威與專家巴黎斯王子首選了邀他來裁判的亞玻洛蒂德,卻引起了橫跨歐亞兩洲希臘對特洛耶王國的遠征。

因為宙斯天王賜下的金蘋果只能屬於最美的女神,亞玻洛蒂德因巴黎斯的裁判而獲得這最高獎盃,於是便把希臘王阿格門農的王后:世間最美的海倫賜給巴黎斯作為酬勞,帶王子到希臘旅遊,使王后海倫搞婚外戀,與王子一同逃回特洛耶王國。

王后赫拉與戰神雅典娜對裁判不服,認為美與愛女神與裁判者巴黎斯有通同作弊之嫌,於是挑起了人間一場歐亞世界之戰。直到希臘軍隊用木馬計,混入敵城,奪回希臘王后為止,一直打了十年。這個故事由盲藝人荷馬在希臘民間傳唱流傳下來,便是西方著名的古典史詩《伊麗雅特》,生動記述了西方古希臘人神同在的時代風貌。

從1919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時期,那時中國知識界對西方很崇拜,胡適提倡白話文運動,陳獨秀辦《新青年》雜誌,魯迅發表《狂人日記》,其中有狂人夜裡看中國古書,發現每個字縫裡都藏著「吃人」二字。當時毀棄古書成風,當爛紙賣給串街走胡同的「打鼓的」小販(專門從事低價收買破爛什物的專業小販),規模超過當年的秦始皇焚書。而毛澤東寫古詩卻不讓青年學,說「謬種流傳,遺誤青年」。

但中國人從希臘人神同在的故事中,也覺得希臘神的道德水平和人差不多,虛榮心忒強,好美,爭風不讓,尤其宙斯神王在民間的行為,也和人間專事獵艷的風流皇帝差不多,如同國劇《游龍戲鳳》中的明朝正德皇帝一般。

被新文化運動視為反動的古文派,不由想到中華人神同在時期。那時還沒有比較文化學,發現中華上古文化確實沒有西方浪漫,一個農夫舜受繼母和盲父百般虐待與加害,幾番死裡逃生,還一直恭順孝敬。這個農夫遷居到哪裡,農夫們追到哪裡。一年後由一戶變成了一個村,兩年後變成了一個鎮,三年後變成了一個城邑,在那裡人人不爭田界,反而相讓;家家不爭漁,反而相讓。這種用腳投票的方式,這位不用嘴去說而以行為善化大眾道德的農夫,被一生專務「選賢與能」致力於「野無遺賢」的帝堯發現,派九個兒子與舜一起勞作,貼近考察,後來又將親生女兒娥皇女英嫁與這個農夫,而且二位「公主」和舜一樣受公婆之欺而依舊孝順禮敬,毫無怨氣。和人世間的公主們截然不同,皇皇帝冑,典雅少女,因大善而能忍公婆百般刁難,依然恭謹,和顏悅色,後世皇族已難以做到。

這種上古文化至今被大陸青年稱為「腐朽文化」,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前,也有宋朝儒生的「東周以上無史論」,認為上古有神話而無歷史。唯有宋朝大文豪蘇東坡專心發掘最古的典籍,專門註解了中華人文始祖黃帝的老師廣成子的言論,留下《廣成子解》。其中這位隱居崆峒山的神仙當時已活到一千二百歲的廣成子教訓黃帝說:「你追求的養育人民,管理百姓,卻反而使樹葉沒黃就落地,雲不相聚就下雨。」使黃帝認識到,神或是人管理人都與自然環境存在著統一的場(類似現代物理學的概念),所以黃帝得了正道後,不僅「國無邪教,市無淫貨,地無荒土,官無濫士,邑無遊民」,而且山不光禿,水不乾涸「山不童,澤不涸,禽獸不失長,草木不失生。」萬物繁茂,生氣勃勃。黃帝命天師歧伯司日、月星辰,陰陽曆數;命后土中正司山川草木,蟲魚鳥獸。神在管理,人民善化,澤及鳥獸蟲魚。

這種優良傳統,直傳到夏末,商族的王名湯,到郊外巡視,發現捕鳥人把網四面封嚴,要對小鳥搞群體滅絕,就勸捕鳥人網開一面,對網中的小鳥們勸說道:「朝左飛的從左邊出去,朝右飛的,從右邊逃出,不聽我勸的,就命該淘汰了。」這種澤及鳥獸的德行傳開,人們再次用腳投票,各城邑諸侯都來歸附,共同推倒了不管人民死活,搞「酒池肉林」,類似蓋大劇院,討好‘歌星’妹喜的夏桀。這恐怕已是神離開人們的時代了。

而中華流傳最古的史籍《尚書》中農夫帝舜所作的《舜典》中主管音樂的夔說道:「我一用石頭敲出節奏,百獸就互相學著人舞蹈」,而更早的天皇氏伏羲時代,鳳凰也飛來參加慶典樂舞,於是留下「鳳來」之傑作,看來上古人神同在的時代,連鳥獸都是發自內心的愉悅歡舞,如人所謂:「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也。」

至今戲曲界,舞藝界內行話有「禹步」留傳,淵源極早,相傳為大禹為治水「三過家而不入」涉水陷濕,「生偏枯之病,足不相過」。為紀念禹為勞績。夏朝祭禹之舞的步伐,始稱「禹步」,代代相傳,不斷變化,形成「輕、飄、旋、顫」的特色,正如澳洲首都堪培拉的觀眾驚嘆神韻藝術團道:「她們的雙腳,走起路來像是在滑一樣」,內行稱作 「水上飄」。

至於手的雅緻,古代舞蹈術語有「大垂手」與「小垂手」:「或如驚鴻,或如飛燕。婆娑舞態也。」「羅衣恣風引,輕帶任情搖」寫盡了舞袖生風,羅帶輕飄的旖旎風姿。一位歐洲觀眾看到「台上的少女都是神在舞蹈」。紐約觀眾,一位82歲的美國老兵寧先生評價道:「我們在台下看戲,也感到是表現人神同在的現象;演員們也表現出屬於神的特質,這不是一般的美,是屬於神的美麗境界!」
本文留言

作者今鐘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