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W5到W7:倫敦的貧富差距

從倫敦西部的W5(郵政編碼)步行到W7,半個多小時就夠了。可其間的貧富差距,恐怕半生也難以彌合。

W5伊靈綠地(Ealing Common),綠草如茵,水仙金黃,紅磚灰瓦的維多利亞建築端莊秀美;W7科普裡死胡同(Copley Close),報廢的汽車,散落的垃圾,遍佈塗鴉的鋼筋水泥大樓毫無姿色……

從W5到W7,三居室的價格從50幾萬降到了10幾萬;教育機構從學費過萬的私校變成了近半學生因為家境貧寒、可以享受免費午餐的公校;孩子長大後沒有學歷、找不到工作的機率翻了幾番……

住在綠地附近的瓊安,一家四口四居室仍然嫌擠,想擴建閣樓;住在死胡同的愛瑪,一家七口擠在兩居室,睡覺恐怕都要排隊。

說起倫敦,人們首先總會想到邦德街、金融城金錢滾滾的流光溢彩;但同時也有成千上萬的倫敦人負債纍纍或在貧困線下掙扎。兩年前倫敦市政府的一份報告迄今我依然記憶猶新:倫敦的單親家庭當中,50%以上一個月連10英鎊都存不下來。

有慈善組織警告,倫敦有可能會回到狄更斯筆下描繪的貧富懸殊、老死不相往來的時代……

小小莫斯科

在倫敦,百萬富翁早已數不勝數。《福布斯》雜誌統計,英國的54個億萬富翁當中,現在有23個居住在倫敦。

該雜誌的一名記者形容,倫敦當仁不讓地享有"億萬富翁磁石"之頭銜。除了來自北歐的船王、日本的電子王和沙特的石油王之外,一大批俄羅斯新貴最近也紛紛來到英國,倫敦被人戲稱"小莫斯科"。

有報導說,金錢的湧入使得倫敦最大的兩家拍賣行索斯比和克里斯蒂生意前所未有地興隆;最近,據稱是英國最貴的公寓上市出售,距離海德公園不遠的四個"閣樓"每套售價8400萬英鎊。

倫敦高薪和低薪之間的差距也越拉越大。

去年年底,英國工會聯合會的秘書長布倫丹·巴伯指出,從2000年起,英國金融時報百指上市公司的高級主管們薪酬的增加速度比普通工人收入的增加速度要快17倍。換句話說,如果一位高管在2000年掙100英鎊的話,現在可以掙205英鎊,而普通僱員只能掙106英鎊。

他還說,如果金融城中的大公司把年終獎金和全英國所有工人分享的話,每人都可以拿到350英鎊。

貧窮的定義

家庭收入在平均收入的60%以下,即除去住房開銷後,兩個孩子的單親家庭每週收入少於186英鎊,兩個孩子的雙親家庭每週收入少於268英鎊。

大倫敦市政府2003年的諮詢報告也指出,過去10年間,倫敦人收入的差距持續拉大。1991年到2001年之間,男性手工勞動者的收入增加了9%(不包括通貨膨脹),而男性非手工勞動者的收入增加了26%。

靈魂上的傷疤

2004年,英國財政大臣布朗形容,兒童貧困是英國"靈魂上的傷疤"。這個傷疤在倫敦尤其顯眼。

2月底,"倫敦兒童貧窮委員會"發表報告指出,大倫敦的兒童當中,五分之二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這是全英國比例最高的。而倫敦市內,半數以上的兒童生活貧困。很多家庭每個星期過日子的錢還不到150英鎊。

"拯救兒童"慈善組織說,現在在英國,總共有26個選區當中四成兒童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其中11個在倫敦。生活貧困的家庭,買吃買不起穿,付了帳單孩子就沒錢參加學校郊遊……

英國政府以及獨立機構的一系列報告也揭示了倫敦貧富差距的現象。"經濟和社會研究委員會"(ESRC)的研究表明,在歐盟國家當中,英國社會"最不平等",而在英國,倫敦貧富差距最大。

有些貧窮家庭的孩子可以享受免費午餐

大倫敦市政府2003年的諮詢報告指出,倫敦市內,就業年齡的成年人以及領取養老金的退休老人當中,生活貧困的比率是全英國最高的。

倫敦,每年創造英國國民生產總值的五分之一。住在經濟的中心,就業以及發展的前景肯定要好過其他地方吧?事實未必如此。倫敦人的就業率比全國任何一個地方都要低,倫敦市內人口的失業率幾乎是全國平均失業率的兩倍。

飢寒起盜心?

富人的湧入、高薪收入越來越高不僅僅使倫敦的物價、服務費用普遍高於外地,更給房地產市場火上澆油。現在,倫敦平均房價已經超過25萬英鎊。有專家預測,去年金融城年終獎金的一半最終都將被投入房地產市場,這不僅會使房價進一步攀升,還會給央行帶來加息的壓力。

受加息衝擊最大的也正是負債的、有按揭的"窮人"。富人可以靜觀自己投資的房產價值翻番、銀行裡的存款繼續生錢,窮人呢,擁有一片淨土的夢想越來越遙遠。

致富無錯,英國需要有才能的人治國經商。造成貧富差距的原因,既有歷史的、制度的因素,也有社會、家庭和個人的責任。今天,即使窮人也可以享受到爺爺奶奶夢想的奢侈品:衛星電視、洗衣機、吃肉不憑票。幾個貝克漢姆收入驚人、幾個維多利亞揮金如土,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中國有句老話,飢寒起盜心。諾丁漢大學教授理查德·威爾金森持相同觀點。他在2005年出版的名為《不平等的衝擊》一書研究了貧富差距的加大給英國社會帶來的影響。書中說,社會不平等的加深是包括反社會行為、少女懷孕、暴力、甚至肥胖等一大批社會問題日益加深的根源。

威爾金森教授的研究顯示,如果英國能夠從歐洲最不平等的國家之一變成最平等的國家之一,英國社會將發生顯著的變化。如,國人的平均壽命將增長;謀殺率、暴力犯罪率將下降;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會加深;社區生活將得以復興等。

諮詢機構普華永道公司曾經預測,到2020年,倫敦將成為世界上經濟規模第四大城市,僅位居東京、紐約和洛杉磯之後。預測說,屆時,850萬倫敦人創下的總產值將從2005年的4520億美元增加到7080億美元。

不知道那個時候,倫敦貧富差距會怎樣?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