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多為富不仁 道德責任惹關注

中國傳統文化中,富有並非值得引以為豪之事,有錢反而會為人不齒,甚至討人厭遭人恨。從前,在很多中國人看來,一個人不管是否腰纏萬貫,只有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品德高尚,才應該受到尊敬。

數千年來中國都是一個由孔子思想主導的農業社會,直到 20世紀儒學的至尊地位才開始不保。孔子是儒學的創始人,儒學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孔子把人分類為士農工商,三教九流。其中,最受尊敬的是士,即讀書人,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說法由此而來。至於商,籠統的說就是生意人,雖然不愁吃不愁喝,但因為社會地位不高,絕對不令人羨慕。不僅如此,「商」這個字還常常跟「奸詐」、「狡猾」等貶義詞「如影隨形」,比如什麼「無姦不商」。

西風東漸,今天中國社會瀰漫的西方資本主義味道越來越濃,富有可恥的觀念不復存在,致富光榮成為主旋律,人人都鉚足了勁「向錢看」。不過,社會輿論普遍認為許多有錢人「為富不仁」:對社會責任能避則避,昧著良心剝削勞動者,以犧牲環保為代價大發其財。看來,為富者要真正贏得社會道德的廣泛認同,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就此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上個月底在中共《人民日報》旗下的《中國經濟週刊》,發表了題為「中國不能接受資本無道德論」的文章。文章反映出,公眾對企業漠視社會道德越發不滿,呼籲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積極饋贈社會。

成思危在文中開門見山地指出:「那種資本無道德、財富非倫理、為富可以不仁的經濟理論和商業實踐,不僅國際社會難以接受,中國社會也已經不能容忍。」

他引述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毅中的話說,去年中國由於生產安全問題每天死亡320人,而一些礦難完全是黑心礦主與地方官員相勾結,無視礦工死活、非法開採所釀成的惡果。他還列舉了企業的幾宗罪。如某些企業為降低成本,在食品中加入對人體有害的工業染料或添加劑;又如,大肆排放污染物,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還有,拖欠農民工工資。

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數字,中國近年來平均每年發生的工業事故,約在100萬宗之數。

對此,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是正常現象。他們的論據是,當一個國家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1,000-3,000美元的水平時,工業事故也會隨之增加;與此同時,勞動力吃緊將使得更多的農民工轉移到工業,因此,由於技術不熟練釀成的事故自然就多了。

十多年來,中國經濟每年都以雙位數的GDP增幅迅猛發展。在這種大好形勢下,企業紛紛擴大生產,追求利潤最大化。以煤礦業為例,去年總產量為21億噸,而根據政府的長遠發展計畫,總產量在2010年要力爭達到25億噸。一些官員透露,只有三分之二的煤礦企業採取了足夠的安全措施。

就在成思危的文章見報之前,北京召開了一個關於企業社會責任的國際性論壇。該論壇的特別之處,在於其非常高調。最近有關該問題的研討會,可謂「你方唱罷我登場」,有數十個之多。公眾對企業行為不端的痛恨,由此可見一斑。

圍繞企業社會責任問題,一個私人機構最近聯合數個媒體作出了調查,結果顯示,在2006年公眾最關切的企業惡劣行為當中,排在榜首的是醫藥醜聞和食品安全。

北京大學教授林毅夫評論道:「最近兩三年,食品安全問題接二連三被媒體曝光。這些問題食品短期內或許能給企業帶來效益,但給社會造成了巨大傷害。」

廣東佰易藥業有限公司上月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責令,停止生產靜注人免疫球蛋白產品。藥監局發布公告指,該公司在生產靜注人免疫球蛋白產品過程中,存在嚴重違規行為。據聞,該公司違規採集血漿,導致藥品可能被感染丙肝病毒,多位患者用藥後「丙肝抗體呈陽性」。

近年來中國假冒偽劣藥品事件層出不窮,這起藥品事故只是最近浮出水面的一宗。面對此類性質惡劣的事件,公眾呼籲有關部門加強對安全標準的檢查監督。

成思危還在文章中譴責道,「有些跨國公司以本土化為名,漠視社會責任。」他引用中國研究員兼前記者馬俊的調查結果說,去年有33家在華跨國公司,被環保部門列入了水污染黑名單。

據馬俊透露,他的消息來源是各地政府環保部門公布的名單。他批評這些跨國企業採取雙重標準:在自己國家儼然是環保衛士,到了中國卻視法律為無物。

吉林省環保部門一位官員也指出:「的確有些跨國公司到了中國就降低了環保要求,這跟地方的營商環境有關。為了不得罪外商,吸引更多投資,一些地方政府往往對跨國企業的排污行為睜一眼閉一眼。」

成思危呼籲媒體和全社會行動起來,通過譴責不良行為,向「不負責任的企業」 施加更大的道德壓力。他還建議,加大法律對消費者權益、勞動者、工作安全及環境的保護力度,但沒有詳細闡述該怎樣做。

面對眾多重量級官員的呼籲,許多企業還是不瞭解何謂社會責任,以及如何履行這些責任。北京人民大學教授李義平說:「一說到企業的社會責任,人們總是首先想到捐錢捐物。」

在出席一個有關企業社會責任的論壇時,一個旅行社的負責人就道:「對一個企業而言,首要任務是賺到足夠的錢。連員工的工資都無力支付,承擔社會責任就無從談起。」

如今,上至大小官員,下至學者百姓,要求政府強制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呼聲有增無減。事實上,在不少國內企業看來,中國正處於為追求利潤最大化,可以無所不用其極的資本主義初期。它們一方面死死抱著這種早已過時思維不放,另一方面又對現代西方經濟學強調的可持續性發展觀,視而不見。一些專家相信,這才是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淡薄的癥結所在。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