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中國大營第15屆國際皮草交易會沒有了往屆的熱鬧,顯得格外冷清。
中國皮草行業第一個被冠以國字頭的國際皮草交易大會落腳於小小的大營鎮,意味著皮毛加工業曾一度為河北省棗強縣帶來了想像不到的輝煌。
一位交易會工作人員說,去年參會的企業有五六百家,今年就剩200多家了,原因是當地企業都不敢來,關門的關門,跑的跑。
棗強縣幾百家中小民營皮草企業現在都成了被通緝者。
這樁集體停產、出逃的大戲,分別由當地縣政府、稅務部門、皮毛加工企業擔當角色,情節環環相扣,錯綜複雜。
眾多企業被調查
今年5月8日,由有關方面組織抽調稅務系統工作人員,進駐棗強縣對全縣皮草企業3年內的繳稅情況進行全面檢查,重點查處涉嫌虛開增值稅發票騙取出口退稅的皮毛加工企業。此次行動代號為「利劍二號」。
事情發端於一批企業的「異地出口」。從2004年開始,北京、天津、山東皮草出口數量激增。這些地區按照國家相關規定,要返還企業出口退稅幾十億元,造成地方財政負擔過重。但出口產品的生產企業所在地並不在這些城市,即出現了跨地區採購產品出口而產生的徵稅與退稅不一致的矛盾。這個問題引起有關部門關注。經調查,這些皮草企業多數來自於河北棗強縣,因此懷疑棗強縣皮毛加工企業虛開增值稅發票給出口企業用於騙取退稅。
「到目前為止已有500多家企業受到檢查,佔到當地企業總量的90%,現在是人心惶惶。」大營鎮皮草工業開發區的一位企業經營者神情凝重地說。
記者在工業園區裡看到的只有一座座美觀的廠房,差不多都大門緊閉,已經空無一人了。一個廠房蓋了一半停在那裡,有的企業的大門上還貼有《衡水市公安局關於敦促棗強涉稅案件在逃人員自首的通告》。
據瞭解,截至10月底,仍有大部分涉案相關企業負責人在逃,調查陷入僵局,.整個棗強地區的毛皮加工業處於被「噎住」狀態,全國皮毛產業出口也受到了較大影響。
地方政府拖欠退稅
企業被迫「跳槽」
棗強企業的涉稅嫌疑很快被核實,一些企業確有涉案於虛開增值稅發票和騙取出口退稅的行為。但也曝出了另一個內幕:大多數皮毛加工企業不在本地而選擇在外地進行出口的原因竟是被當地政府所逼。
一位企業家說,「歸根結底是地方政府拖欠企業的出口退稅款,企業只好另找出路。」
據瞭解,2004年國家規定出口退稅的退款國家拿75%,地方拿25%。為了減輕地方財政的壓力,2005年1月1日起,國家又執行了中央和地方按92.5:7.5的比例,並規定各省(區、市)可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制定省以下出口退稅分擔辦法,但不得將出口退稅負擔分解到鄉鎮和企業,不得採取限制外購產品出口等干預外貿正常發展的措施。
但是,由於當地皮毛加工企業出口量較大,衡水市財政拿不出來應由他們承擔的出口退稅款,最後只返還給企業部分出口退稅款。據不完全統計,到2005年底,衡水市財政欠當地企業出口退稅款高達5.3億元。
拖欠出口退稅款一事引起當地企業的強烈不滿,他們便開始通過各種渠道在本地加工生產後運到外省市去出口,也有企業減少了自己的出口量。這種作法的結果是,企業加大經營成本,政府也有損失。
對於地方財政拖欠企業出口退稅的問題,經濟學家蔣澤中對記者說,出口退稅本來就是要通過退還出口產品的國內以納稅款來平衡國內產品的稅收負擔,使本國產品以不含稅成本進入國際市場,與國外產品在同等條件下進行競爭,從而增強競爭能力,擴大出口創匯。這是稅法明文規定的,是企業應該享受的權利。
地方政府拖欠出口退稅的現象其他地方也有,但在支持企業發展,特別是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就應按照相關法律不折不扣地執行。法律規定了出口退稅款應該按時按數地退還給企業,就不應當拖欠。
中國企業海外發展中心主任、經濟學家孫飛表示,拖欠企業出口退稅顯然是違反國家相關規定的。出口退稅政策,是國家對企業的一種優惠政策。出口企業創匯多少,直接影響到國家外匯儲備,所以國家是鼓勵企業出口的。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會長保育鈞就此事發表評論說:「地方政府拖欠企業出口退稅在前,企業拿不到應得的退稅,大營鎮的皮毛加工企業是被逼著轉移到外地出口。就退稅這個事情,衡水市政府、棗強縣政府要負責任。」
還有一些企業家說,出口就應當享受退稅政策。焦點在於誰該為退稅「買單」,是甲地不「買單」,乙地覺得當了「冤大頭」,引出這一連串糾紛,責任在誰呢?
老賬難查一走了之
隨著調查的深入,稅務核查行動實質上已經擴展了內容,農副產品收購發票問題成為另一個焦點。
500多家企業最終狠下心來扔下了固定資產投資,放棄在本地生產,不只因為擔著騙取出口退稅的嫌疑,還因為有一些說不清楚的採購「老賬」。
當地皮毛加工企業生產所需要的原材料,絕大多數都是從內蒙古、新疆、黑龍江等省農牧民手裡收購來的,享受免征農業稅的政策,企業用農副產品收購憑證作為進項稅抵扣憑證。
事實上,由於原材料採購區域太大,在企業收購過程中,農牧民也無法開據相關憑證。所以多數都是由企業收購時記錄,然後回公司補填農副產品收購發票。
由於稅務部門難以掌控其具體情況,其中也不乏企業在農副產品收購發票上做了手腳,如通過自行虛開農副產品收購發票用來抵扣增值稅。
隨著市場的逐漸規範,從起初簡單的記錄姓名,收購原材料數量,支付了多少錢,到2005年稅務部門規定在收購農畜牧產品時,必須提供賣主的姓名和身份證號碼,到現在收購農副產品時必須提供賣主身份證複印件及所在村鎮的證明,管理是越來越嚴格了。
據瞭解,有關部門對大營鎮皮毛企業的檢查中,調取了被查企業3年內的所有稅票賬本提供給涉及省市公安機關協查,只要發現有不符的地方都將被定為是偷稅漏稅,比如賣主姓名不符、出賣數量不符等。
這有可能是企業出走的導火索之一。
對此,保育鈞認為,這種協查方式是不科學的,事隔兩到三年,人的記憶力肯定模糊不清。單憑這一條就判定企業偷稅漏稅,企業死得會很冤枉。
一位還在當地勉強支撐的的皮草企業老闆說:「用這種方式來調查,誤差太大了,企業很多皮毛原料都是從新疆收來的,隔這麼長時間了,公安機關再去調查詢問兩年前有沒有賣過皮毛給某某公司,這種調查顯然是得不到準確答案的。一旦出現誤差就被定為偷稅漏稅,公安局就來抓人了。誰還敢在家待著,這不都跑了嘛!至少有將近3萬人要因此下崗,老闆都不在了,公司肯定倒閉了。」
一位在工業區孟良皮革廠上班的孫師傅說:「今年沒什麼活干,收入連去年的一半都不到。就這樣,我還算是好的。一個在增輝皮革廠工作的朋友都已經下崗回家了。」
「去年這個時候,一到午休的時候,工人就都來這兒買東西。現在沒什麼人了,一查稅廠子都關門了,工人也都下崗回家了。只有幾個今年剛開的新廠在開工生產,也就幾百人。」在大營鎮皮草工業區路口賣了四年水果的個體老闆楊東興說。他希望這場風波早點過去,企業早點回來。
漏洞要堵更要養魚
棗強皮毛加工企業關停、出走事件發生後,當地群眾反響強烈,也引起了各方面的關注。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宋永明教授說:「國家在稅收等方面的改革力度已然很大,扶持企業的政策也比較到位,關鍵是在各地方執行上有一些偏差,才產生了不好的結果。」
稅務部門核查涉案企業無可厚非,但一些企業違規違法後,作為政府及相關部門是應該一棒子打死,還是應該幫助企業認識到錯誤,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顯而易見是後者。
犯小錯而獲重刑顯然是不利於發展的,應該區別對待,而不能一刀切。
孫飛說,任何企業觸犯國家法律的都要依法嚴懲,市場經濟就是法制經濟,法律面前是人人平等的。但是企業為國家創造稅收,為社會解決就業問題,要考慮社會影響。
先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然後狠狠打擊,這種做法值得商榷。如果在企業違法起初,有關地方政府部門為一己私利不聞不問,那麼在法律上講,地方政府部門是嚴重的行政不作為,是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的。在社會道義上,這個政府部門的放縱導致了企業的違法,也是要受到社會譴責的。
保育鈞認為,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肯定會有這樣那樣的錯誤。遇到這種情況,政府主管部門應該去幫助民營企業家,改正錯誤,解決問題。打「板子」可以,但不能「殺頭」。
「棗強事件」似乎不僅僅是一個個案,其折射的問題卻引人深思:企業發展要自律,地方政府也要擺正強化為企業服務的觀念。而稅務執法部門一方面要堵住漏洞,也要放水養魚,努力構建「和諧稅收」。地方政府更要從發展的大局出發,優化企業發展環境,鼓勵企業正常經營,而不是隨意拖欠退稅。
同樣,作為政府監管部門,不能等企業犯錯了才去管,才去查,應該引導、監督企業不犯錯,不違規,不犯法,這才是政府部門的主要職責。
- 關鍵字搜索:
- 50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