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讓孩子進好學校 普通工人積蓄全花光

新學期開始了,為孩子進「名校」整整「奮鬥」了兩個月的李霞(化名)終於舒了一口氣——孩子終於被送進名校了。

  9月初的一天清晨,李霞把孩子第一學期的6000元擇校費交到了哈爾濱市一所中學。這所中學是哈爾濱市一所優質中學的分校,距離李霞家不遠。為了擇校,近兩個月來,李霞動用了一切關係,可謂是「跑斷了腿,磨破了嘴,受盡了白眼」。

  大海撈針找「關係」

李霞夫婦是一家工廠的普通工人。女兒今年小學畢業升初中,按照校區劃分,她應該到一所普通中學讀書。可是李霞不甘心,為了孩子將來能考上一所名牌大學,她決定讓女兒進「名校」,接受最好的教育。

  經四處打聽,李霞得知要上「名校」必須有「關係」,或是通過教育系統的「內部人」牽線。這可給平日不善交際的李霞夫婦出了個難題。他們翻出塵封已久的電話簿,一邊搜索著上面的人名,一邊絞盡腦汁地回憶這些人的背景是否與「名校」搭上邊。

  終於,李霞想起她的一個10多年未聯絡的初中同學現在在一所「名校」當老師。

  李霞立即打電話聯繫到了這個老同學。「上‘名校’只花錢是不夠的,至少是教務主任以上的級別才能辦,我們這些普通老師實在無能為力。」老同學直言不諱。

  李霞哪肯因老同學的幾句話而放棄。一連多日,她晚上提著水果和營養品站在老同學家門口等候,軟磨硬泡,「畢竟你在教育口多年了,起碼能認識一兩個領導,至少比我強得多。」老同學不得不答應幫忙試試。

  錢沒送出去卻病倒了

  一週後,老同學告訴李霞,他通過一個朋友找到了教委一位主管部門的負責人。這位負責人當場拒絕了,還從兜裡掏出厚厚的一打紙條跟他交底:「這些 ‘條子’都是找我進‘名校’的。別看‘條子’多,可都是經過精心篩選後留下來的。裡面有我頂頭上司的親屬、有某局某實權派領導同學家的孩子,有退休老領導的孫子,還有省、市一些領導安排的。」這位負責人還說:「這些條子哪一個都得罪不起。為了他們,我自己家親屬的事情我都給推了。」

  然而,這次碰壁仍沒有打消李霞的念頭,她小心翼翼地打開緊夾在腋下的皮包,掏出一個裹著報紙的包裹,湊到老同學耳邊說:「這裡有5000元,如果不夠我再給。」老同學無奈地搖著頭說:「這不是錢的問題。」

  回到家裡,李霞一下子病倒了。

  抓住一棵救命「稻草」

  孩子上「名校」的事還沒有眉目,李霞吃不好睡不著。兩天後,還未完全退燒的李霞從床上掙紮著起來,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擇校「奮鬥」。

  功夫不負有心人。李霞終於輾轉聯繫到了某區教育局的一位退休領導。

  如獲救命稻草的李霞提著上千元的滋補品,到這位素未謀面的老領導家「串門」,懇請其幫忙。也許是被她的誠意打動,這位老領導爽快地答應了。李霞懸著的心總算有了著落。

  還未超過3天,她又開始忐忑不安起來:老領導找的那位在「名校」有點實權的幹部,在通了一次電話後,手機一直關機。

  心裏實在沒底,李霞不得不硬著頭皮,再次拿著禮品敲開了老領導的家門。在老領導的指點下,李霞找到那位「名校」實權領導的家,進門寒暄了幾句,就將包裹著層層報紙的一個信封塞到了那位領導家的沙發縫裡。走出房門,李霞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一種從未有過的輕鬆油然而生。

  支付完這筆不菲的中間人好處費,李霞夫婦不敢有絲毫怠慢,經常出入酒店,陪著笑臉,請中間人吃飯。李霞說,這兩個月去飯店的次數,比她這輩子去飯店的次數都多,但為了孩子的將來,她全都認了。

  上名校就是衝著升學率

  李霞說,為了孩子進「名校」上學,平時節衣縮食的他們幾乎花光了幾年的積蓄。

  花盡畢生血汗錢擠進「名校」的分校是否值得?李霞說,自己這麼做之前已認真考慮過。

  她說,孩子進的這所「名校」的分校,授課老師和總校老師都是一樣的,等到初二,孩子就可以搬回總校上課。據李霞講,這所初中去年1000多名畢業生有一半以上考上了重點高中,就衝著這個普通中學無法比的升學率,她就是砸鍋賣鐵也要花這個錢。

  記者調查後發現,像李霞一樣費盡心思為孩子「擇校」的家長不少。一位有為孩子「擇校」經歷的家長告訴記者,「名校」和其旗下的「校中校」共享優秀的師資力量,教學質量非常高,自然受到家長們的追捧。

  還有家長感言:「擇校風」越刮越猛,也使原本就不均衡的教育資源分配更加傾斜。但是一些實在拿不出「擇校費」的家長只能望洋興嘆。

  一位多年從事教育研究的專家表示,「擇校問題」已經嚴重破壞了義務教育的公平,某種程度上金錢成了決定孩子能否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標準,讓許多孩子失去了公平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