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與免疫
免疫學近十多年來的迅速發展成為一門學科。中醫與免疫學之間似乎並無直接聯繫,其實不然,中國古代醫學典籍中多有「上工治未病」之說。意思是真正高明的醫道境界是治病於未發。也就是現代醫生普遍認識的「預防勝於治療」的概念。如何能免除疫病的侵擾,中醫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論與實踐,與其相當博大精深的人體科學做基礎的。不似西醫的免疫學著重病毒本身的研究,中醫養生之學走的是另外的一條路。《黃帝內經》上是這樣說的:「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 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免疫一詞,首見於清代李氏的《免疫類方》,然而這一養生可免疫的概念是中國人的祖先早在至少兩千多年以前就認識了的。中醫認為邪氣入侵人體是導致人得病的原因。人的身體本身具有抗禦疾病的能力,叫做「免疫力」,即所謂「正氣」,是機體免疫系統。人之所以身體健康,是因「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機體之所以生病,是由於「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疾病的發展和轉變取決於正邪消長,與免疫力反應是同出一轍的。
根植於」天地人」的思想,中醫不僅重視人與外在環境的調和,而且也認為人的身體就是一個小宇宙,強調人的整體觀念,就是保持內在環境的穩定平衡。 生命機體在穩定平衡的狀態下,人自然不易得病。
美國生物學家Golberg在1970年代研究兩個環核甘酸─環磷酸腺甘(cAMP)與環磷酸鳥甘(cGMP)時發現這兩個核甘酸互相消長又互相對抗,印證了中國古老的陰陽學說。並且推論cAMP 與cGMP的雙向調節控制系統可以統一許多生物調節現象的原理。研究證明顯示,cAMP增高時會抑制免疫,cGMP增高時可以增強免疫,說明cAMP與cGMP對免疫狀態有調節作用。其實這只不過是人體中無數的體現陰陽關係的物質之一而已。這也證實了中醫的「扶正袪邪」、「調理陰陽」等療法是能夠提高人體免疫機能的。
免疫力反映了五臟機能的盛衰,正如《素問.脈要精微論篇》所說:「夫五臟者,身之強也。……得強則生,失強則死。」五臟對應著木火土金水五行。五行的相生相剋之理,也控制著五臟機能的運轉與平衡。人體對能量的吸收、儲藏、調節、轉化和代謝等功能都需要健全的五臟來維繫。所以五臟可以說是人體免疫機能的物質基礎,它直接影響免疫力強弱。因此中醫養生多重五臟的保養。雖然不是懂養生的專業人士,掌握養生的簡單原則並不難。只要注意把握日常生活起居規律、節制飲食及增強機體活動力,人的免疫力就能提高。
簡單的養生原則 ─-
(1)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該從哪些方面做起?首先是睡好覺,睡覺時間以前認為「早睡早起,身體好」。其實應依四季變化而有所不同之起居養生生活;如《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 大論篇》:「春三月,夜臥早起。夏三月,夜臥早起。秋三月,早臥早起。冬三月,早臥晚起。」秋高氣爽早睡早起,身體好。然而冬天因天氣寒冷,故宜早睡晚 起,符合適應四時的養生之道。自然界變化規律,與之相應,要順應自然,便可使人體所擁有的自然免疫力發揮到最大極限。反之, 睡眠不足與免疫系統機能有關。如體內負責對付病毒和其他病媒的抗體細胞、細胞,數目會減少,生病機率即隨之增加。
(2)節制飲食:
不少在發育期或未發育期的小朋友,喜愛吃速食,如烤、炸、刺激食物及含磷、鉀、鈉的高濃度飲料,或者吃了不少蔬菜農藥殘留物和黑心制物,都是「傷腎」或 破壞體內免疫系統的凶神惡煞之因子。《內經》謂:「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食納過多肉類、飲食不當,體質多成「酸性」,而「酸性」體質為萬病之源。
(3)少逸多勞:
科技文明自動化提高,汽車代替了步行,電梯代替了運動爬樓梯,以靜態腦力勞心者增多,缺乏足夠的活動量和體能鍛練的結果,會引起一系列不良變化,導致百病叢生。古人有云「戶樞不蠹,流水不腐,」,說明現代人應「生命貴在運動」。唐代孫真人認為:「養性之道,常欲小勞。」清代醫學陸九芝指出:「世界只知有勞病,而不知有逸病。然而逸之為病,正不少也。」可見貪圖安逸,缺少體能活動,正是傷身折壽之因。《內經》有云:「久臥傷氣,久坐傷肉。」身體久不勞動、活動,會令氣血流通不 暢、肌肉萎縮、筋骨脆弱、脾胃消化機能減退,甚至影響機體的免疫力。運動能增強免疫力已是常識。
此外中國古老的氣功修煉更被當今免疫學專家證實對提高免疫力有神奇的功效。因為氣功修煉者必須重德,重視自己心性的提高,自然是恬淡少欲,比一般人更接近於《黃帝內經》所描述的:「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
「上工治未病」,這是中醫免疫治療學的預防醫學思想。中醫的養生措施可以增強人體內蘊藏的抗禦疾病能力。治於未病之時,既防病變,也指明預防是醫學的未來。
- 關鍵字搜索:
-
中醫
來源: 醫藥生活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h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