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敢報警,我就撕票」——耿和的處境說明瞭什麼

高律師被抓後,善良的人們都在關注著事件的發展,但當局調動了強大的國家機器來封鎖消息,外界非但無法瞭解高律師本人的真實情況,甚至連高律師家人的處境也無法知道。在資訊發達的網際網路時代,要做到這一點還真不容易。莫非這就是中共執政能力的體現?

掌握了信息控制權就是封閉了真相,那麼這個時候中共就能夠隨心所欲,說什麼是什麼了嗎?最近網上出現了一份來歷不明的耿和聲明,內容與高律師有關,但這個聲明卻迅速遭到人們質疑。這是為什麼呢?人們知道,高律師沒被抓的時候,就已經不能自由使用網際網路了,高律師很多文章都是通過電話記錄整理出來的。那麼高律師被抓了,高家的網際網路就突然通暢了?而且高家能抄的東西都被抄走了,只留一部電視機,但那是給警察用的。用電視機上網也不太可能。

這個聲明裡有很多措詞也有問題。「首先感謝各界朋友對高智晟及家人的關心!」,首先「家人」不是第一人稱,疑似某代表的手筆,沒有設身處地的想一想真正的當事人會怎麼說。以己之見,強加於人,其實這也是代表的特點了。其次,「高智晟觸犯法律一事,是應由我們家庭內部解決的事務,我們相信政府會依法辦事,做出公正處理。」觸犯法律,怎麼是家庭內部的事務?難道中國的法律是高家制定的?「相信政府會依法辦事」,如果真觸犯法律,也應該是法院依法辦事吧?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好像是說中國司法還沒有獨立,這麼看還有點道理。總之這個聲明疑點太多,不能一一列舉。

但是事情到這裡還沒完,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維權律師高智晟的妻子耿和被軟禁近一個月來,星期六在警方的監控下主動致電告訴外界,高智晟的事是家事,不需要外界再關心。顯然這個電話對證實那份可疑的網路聲明很有用處。而且這個電話打過之後,耿和的電話再打就不通了。說明這個電話被人有意控制才通的,要達到的目的和那個聲明是一樣的。只不過電話能夠補充聲明的不足之處,沒考慮週全的地方,是陰謀被揭穿的後續行為。

那麼中共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呢?中共就是綁匪,劫持本國人民當人質,是中共統治的一大發明。中國人多了,隨便就能抓幾個威脅別人,和國際社會玩人權遊戲。現在抓了高智晟,更是直接威脅耿和,要耿和表態「外界不能關注高智晟」,無非是通過耿和向外界宣布「敢報警,我就撕票」。在一個秩序正常的社會裏,被綁票了可以找警察。那麼被中共綁架了,又能向哪裡報警呢?無非是求助於國際社會,人權組織,自由媒體等正義力量。雖然中共釋放出的信息是要求外界不要關注高智晟。但是外界基於道義的責任,能不關注嗎?在正常社會裏,警察知道了綁架案,能不介入嗎?對於高律師的親人來說,高律師的安全是第一關注的問題,即使有配合綁匪要求的行為,那也是以前者為目的的。這個道理很簡單。耿和與高律師其實都是被綁架的對象。

但是再簡單的問題也有人把它「複雜化,在複雜化的過程中通過偷換概念、簡單概括、邏輯詭辯而得出有悖於人類基本道德和常識的結論」。比如最近某些人一直在造輿論說,「維權要遠離政治」,誰都知道中國是共產黨當家做主,誰吃飽了撐的非要摸老虎屁股呢?不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嗎?為平反冤案上訪是參與政治?失地農民起來維權也是參與政治?多生個孩子也是參與政治?早上起來在公園比劃兩下煉功動作也是政治?

高律師所做,就是探索這些問根本解決辦法。如果這些是政治,參與也是應該的。法律有規定中國人不准參與政治嗎?「境外的道德高調會增大維權人士的風險」,不報警綁匪就能放了人質嗎?就不用實現綁匪條件了?持有這種論調的人,哪一個沒有與境外勢力保持互動呢?

舉最近的例子,筆會副會長與布希在白宮會談,按中共宣傳定義,布希是美帝國主義頭子,試問哪個境外勢力比這個勢力還大呢?為什麼與這個勢力會談不是風險,而是一種權利呢?「維權運動應改稱維權活動?」如果國人的維權,都像茶餘飯後的活動一樣輕鬆,那還簡單了。也就用不著葉小文等宗教騙子也跳出來表演了,如果存心不讓會見成功,不許出國就行了。何必遮遮掩掩,欲擒故縱呢?斬斷真正維權人士與境外的聯繫,任由偽類來往;切斷耿和與外界聯繫,允許「不要關注」的信息出入,二者手法何其相似!

結束共產暴政,主要是中國人民的責任,東歐那些國家的人民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而在中國,人民首先需要的是精神覺醒。由於種種原因,喚醒民眾這一任務落在了九評和退黨身上,而不是由知識份子完成。哈維爾不是中國知識份子,當他看到退黨運動時,表示支持。有人喜歡談論哈維爾,但對退黨則唧唧歪歪,推三阻四,懷疑其真實性,諸多藉口,其葉公好龍之程度可想而知。

耿和的網路聲明、被監控中主動致電,這些同一性質的事件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傳達的無非是中共同一個聲音:誰敢報警,我就撕票!這就是耿和目前所面臨的處境,也是被中共暴政劫持的中國人所面臨的處境。而某些精英知識份子所拚命宣傳的論調,則是在配合綁匪的聲音,強化中國人的恐懼,影響對人質的救援。(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中正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