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收購海外資產遭遇消化不良

為擴大知名度、追逐更豐厚的利潤,中國的許多低成本製造商都熱衷於收購全球性知名品牌。但一些率先在西方國家購得知名品牌的中國企業卻出現了消化不良的現象。

電子消費產品生產商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TCL Corp.)在它2003年收購的RCA和湯姆遜(Thomson)電視機品牌上的損失正在日漸擴大。去年斥資12.5億美元收購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個人電腦業務並因此成為全球第三大個人電腦製造商的聯想集團(Lenovo Group)由於策略上的失誤造成其產品的全球市場佔有率開始萎縮。

TCL與美國InFocus Corp.成立的合資公司斯曼特微顯示科技有限公司(South Mountain Technologies Ltd.)正在削減在美國和挪威的業務,該公司沒能為其生產的電視元件簽到一筆合同。中國最大的獨立汽車部件製造商萬向集團 (Wanxiang Group)幾年前收購了境況不佳的芝加哥零配件廠商Universal Automotive Industries Inc. 21%的股份,但去年該廠還是沒能避免破產清算的命運。

在收購外國企業方面,中國企業相對來說還是新手。為中國企業提供諮詢服務的Amherst Partners LLC董事Ling Wu說,過去,中國公司喜歡成立合資企業或購買外國技術產品的使用權。

許多這類交易的對象都是原本境況不佳的業務。比如IBM的個人電腦業務在聯想收購前的4年時間累計發生虧損近10億美元。中國企業在決定收購這類業務時的想法是,可以利用自己成本低的優勢扭轉局面獲得盈利。另一方面,他們也是想利用這些品牌已有的全球分銷網路。

他們基於這樣的想法作出的冒險舉動將來或許會得到回報,而且,並不是所有交易都處於掙扎境地。萬向集團收購的Universal Automotive雖然最後倒閉了,但該集團在西方國家的其他投資都見到了回報,如位於伊利諾伊州的Rockford Powertrain Inc.和Drive Line Systems LLC。這些成功案例促使萬向又收購了芝加哥小型企業Paragon MedManagement LLC.的部分股權。中國許多大型收購針對的都是生產性業務。

不過,中國在收購西方企業時要麼因為別人出價更高而望洋興嘆,要麼因為政治因素而失利,或者索性就是因為不知所措而黯然退場。如今年7月,中國移動(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收購盧森堡Millicom International Cellular SA的計畫因其最後一刻臨陣畏縮而告吹。兩家公司自5月份一直在進行排他性談判,後者在16個發展中國家經營無線網路業務。

去年,中海石油(Cnooc Ltd.)曾出價185億美元收購加州聯合石油公司(Unocal Corp.),此事在美國政界激起一片反對的聲浪,最後中海石油撤回了投標。

但這些挫折並未阻擋中國企業在海外擴張的腳步。前不久收購了德國機床製造商Kelch GmbH的哈爾濱量具刃具集團(Harbin Measuring & Cutting Tool Group)正在美國老工業區物色收購對象。萬向也曾表示,有興趣收購身處困境的汽車零配件巨頭德爾福(Delphi Corp.)的資產。

專家們表示,通常來講,這些企業自己的品牌在國外的知名度都不高,因此需要收購具有國際知名度的品牌。蒙特利爾銀行(Bank of Montreal)旗下BMO Capital Markets Corp.的經濟學家道格拉斯•波特(Douglas Porter)說,與試圖將在中國的市場擴大到美國的做法相比,通過直接收購獲得市場佔有率的策略似乎更明智。

不過,聯想和其他企業的遭遇促使中國企業在收購問題上三思而行。這些企業的經歷讓人們看到要做成一筆成功的收購有多麼困難,很多事都會發生變故。

比如聯想,它在削減IBM個人電腦業務成本上的行動過於遲緩。IBM個人電腦業務在被收購前已退出家用電腦市場,而在商用電腦市場上也難以適應全行業價格迅速下降的潮流。至於TCL,它在整合RCA和湯姆遜方面的主要失誤在於,它未能預見到消費者對平板電視的需求會如此火爆。

在中國市場大名鼎鼎的聯想在國際上卻鮮為人知。聯想經過談判獲得了在交易完成後的5年內使用IBM品牌的授權。但後來它又決定隨即開始使用聯想自己的品牌。一些專家認為,聯想在向本土以外的小企業及家用個人電腦市場擴張方面行動不夠迅速。諮詢公司Endpoint Technologies Associates Inc.總裁羅傑•凱(Roger Kay)說,聯想還過早舍棄了IBM品牌,使其在國際市場的銷售大受影響。

現在,隨著西方個人電腦市場需求放緩,聯想正努力扭轉局面。它著手解決IBM在歐美國家成本過高及與供應商之間關係不順的問題。去年12月,聯想撤換了剛剛上任8個月的首席執行長沃德(Stephen Ward),取而代之的是來自戴爾公司(Dell Inc.)的阿梅里奧(William Amelio)。阿梅里奧在銷售增長不及預期的情況下迅速採取措施削減成本。阿梅里奧到任後,聯想裁減了大約1,000名員工(佔員工總數的5%),還合併了在美國的辦事機構。上週,他又從戴爾挖來兩名管理人員。

據市場研究機構國際數據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IDC)提供的數字,聯想的個人電腦在國內市場銷售勢頭強勁,但它在歐美市場的佔有率今年卻有所下降。IDC估計,聯想今年前6個月在美國個人電腦總髮貨量中所佔的比例從一年前的17.5%降到了16%。它在歐洲個人電腦銷售商的排名從上年的第五位下滑了一位。

聯想的股價在宣布收購IBM之後曾一度大漲56%,但近來已大幅回落。該股在香港股市昨天的收盤價僅較其收購前股價高出4%。受中國國內銷售業績的強勁推動,該公司在截至6月30日的今年第一財政季度實現收入35億美元,利潤500萬美元。

TCL今年夏天宣布,由於歐美業務持續虧損,決定對公司進行重組。該公司主要從事傳統電視機及數字背投機型的生產。由於去年聖誕節消費者的興趣轉向了平板電視,公司被搞得措手不及。雖然數字電視市場一片繁榮,但TCL的增長幅度卻急速放緩,其身為世界最大電視機生產商的桂冠也一度被韓國競爭對手奪走。

目前,TCL的股價已接近5年來的低點,與2003年11月宣布收購RCA後的股價相比已下跌75%。今年一季度,其電視機子公司虧損1,800萬美元,虧損額較一年前增加了一倍。去年秋季,公司預計電視業務今年能有好轉,但現在看來何時能扭虧增盈難以預料。今年早些時候,TCL在美國進行了裁員,位於印第安納州印地安納波利斯的營銷、設計和商業發展部門遭減員。

該公司截至6月份的季度銷量較上年同期增長7.2%,但低於截至去年9月的三個月22.4%的增幅。

TCL董事長李東生在今年初接受採訪時表示,收購RCA/湯姆遜目前來看還算是一次成功的交易。他說,我們仍認為,我們的方向是對的,但速度沒有我們預想的那麼快。

電漿平面電視和液晶電視的市場趨勢同樣也讓TCL與InFocus的合資公司斯曼特微顯示科技公司很受打擊。成立斯曼特的初衷是為了給兩家公司提供配件。去年底,InFocus停止銷售背投式電視,這使TCL成為合資公司的唯一客戶。InFocus首席執行長凱爾•蘭森(Kyle Ranson)說,向其他製造商供應部件的目標沒能變成現實。InFocus希望本季度能售出其在合資公司所持的50%的股份。

李東生承認,僅僅做到精簡和高效率還不夠。公司必須在消費者需要的技術上有更多創新。他還說,我們必須做的是讓歐美業務更快地轉向平板電視市場。為了迎頭趕上,TCL今年早些時候宣布,將向LG.Philips LCD Co.購買平板用以生產新的平板電視機。

即便如此,到它與美國大客戶Best Buy Co.現有合約到期後,它很有可能失去在美國的這個主要的銷售渠道。Best Buy新增了很多平板電視品牌,包括惠普(Hewlett-Packard Co.)和Westinghouse Digital Corp.等,還計畫逐漸撤出RCA品牌。TCL和Best Buy發言人均拒絕置評。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