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幽默、男女、諷刺,這些類似元素,讓人看著馮小剛的北京,想起紐約的伍迪·艾倫;屢屢票房稱霸,屢屢評獎遭冷遇,讓人想想彼岸的吉姆·凱瑞;
每年賀歲人相似,年年流行語不同,很多極富生命力的習慣用語經過沉澱在中國大地廣為流傳,讓人想起版圖另一端的周星馳;
而他的外表和才華之反差,以及「曲線救國」式的創作歷程,又讓人想起另一個野路出身,卻屢獲嘉獎的昆汀·塔倫蒂諾……
看完《手機》,激動地感覺到,馮小剛的「曲線救國」之路,終於要走出點兒眉目來了。
「牛三斤,你的媳婦兒叫呂桂花……」
那歌聲再次響起,沒有滑稽或諷刺,只剩下一種,沉沉的涼意……
寫這篇文章之前,對我而言,馮小剛只是一個商業片導演的名字,時不時聽到他的消息,高興了看看他的片子,樂一樂,僅此而已,可自打接了寫他的任務,看一看《我把青春獻給你》,品一品《手機》,想一想他過往的經歷和為人,「馮小剛」三個字漸漸讓我感覺到一種份量。
看馮小剛的外表,真的很難跟一切優美的詞彙聯繫起來。一般來講,但凡優秀的人物,總是儀錶堂堂的,特別是導演,因為是藝術工作者,總應當有些藝術氣質,氣宇軒昂什麼的,可馮小剛,怎麼看怎麼覺得普通得不得了,要是硬跑影視藝術掛鉤,也就適合演個匪兵甲、匪兵乙之類。可偏偏就是這個表面上特別不出彩兒的馮小剛,卻為中國影壇大大添了彩。
看完《手機》,心中一陣陣發冷。這絕不是看賀歲片該有的反應。當然,誰也沒說賀歲片一定要喜慶歡樂,但在中國內地,「賀歲扯片」這桿大旗是由馮氏喜劇扛起的,又是不破例的老搭檔葛優,幽默搞笑應當是情理之中了。況且,2002年馮小剛又讓喜愛他的觀眾痴痴空等,所以,沒有多想就做好了咧嘴大笑的準備,同時又深深被馮小剛自己說的「這是我最好的片子」所吸引,要一探究竟……然而,從影院出來,卻於清冷的冬夜墜入對生活的沉思,然後慨嘆影片竟然把手機對人類生活的「異化」提煉得如此精確,讓人驚出一身冷汗,還有,對「農業社會」那份純情的想念。
是馮小剛變深沉了?還是他原本就不淺薄,所以無所謂變,只不過,過去他的影片中機智幽默的成分太討巧,掩蓋住了其他。而《手機》讓他真正踏上「曲線救國」的道路。以往他的片子,電視劇也好、電影也好,劇本都很「有彩兒」,透著才華橫溢的聰明,而《手機》卻是真正紮紮實實的一部戲。
也許,表面的淺薄其實也是一種「曲線救國」的方式,這也是馮小剛的聰明之處。他承認,這就像遭遇堵車,需要反方向走一遭一樣。其實,他真正想拍的電影是《溫故1942》。在他的書中、訪談中,他常常提起這部影片,幾乎是唸唸不忘、耿耿於懷很多年。而從他的描述中,可以知道這是部「中華民族的心靈史、災難史」,將會是一部真正打動世界的電影。拍那樣的一部大戲是馮小剛的夢想。他曾感嘆道:「我現在就想拍出既好看又非常厚實的電影出來,往裡面走。現在來看,《一聲嘆息》還遠遠不夠,《手機》讓我感到滿意,但是,《溫故1942》才是我心裏真正想拍的電影。」
《我把青春獻給你》中提到,導演姜文同志曾經語重心長地對導演馮小剛同志說:「電影應該是酒,哪怕只一口,但它得是酒。你拍的東西是葡萄,很新鮮的葡萄,甚至還掛著霜,但你沒有把它釀成酒,開始時是葡萄,到了還是葡萄……你應該把葡萄釀成酒,不能僅僅滿足於做一杯又一杯的鮮榨葡萄汁。」馮小剛自言對他電影的諸多批評中,姜文以上的話是最道破實質的。
馮小剛的相貌很難與「才華」二字聯繫起來,不過,所幸他所處的時代讓他這顆金子沒有被埋沒。1958年出生的他自幼喜愛美術、文學;高中畢業後進入北京軍區文工團,擔任舞美設計;轉業後,到北京城市建設開發總公司當工會文體幹事。1985年,他調入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成為美工師,先後在《大林莽》、《凱旋在子夜》、《便衣警察》、《好男好女》等當時很有影響的電視劇中任美術設計。
不過,這種「觸電」還是只他作為本職工作的一種經歷,真正顯現出他才華的是做編劇,而且,還真應了那句老話: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遭遇激情》是他與後來拍了《刮痧》的鄭曉龍聯合編劇的第一部作品,後被夏剛拍成電影,獲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等四項提名。他與王朔合編劇的電視系列劇《編輯部的故事》更使他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1992年,他再次與鄭曉龍合作寫了電影劇本《大撒把》,搬上銀幕後,又獲第十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等五項提名。在這些影視劇,特別是《編輯部的故事》中所顯現的幽默才華,小同志日後成為賀歲喜劇首屈一指的創作者打下堅實的基礎。
談馮小剛的電影主要指的是始於《甲方乙方》的一系列賀歲片。在馮小剛的概念中,賀歲片就等於好看。馮小剛的賀歲電影的確已經具備了好看電影的所有基本元素:通過輕鬆有趣的情節體現最時尚的價值觀念;用愛情故事貫穿電影始終以達到浪漫煽情的目的;運用自如的京味幽默,隨意的風格,輕鬆自然而絕無矯揉造作。
馮小剛執掌導筒拍攝的第一部影片《永失我愛》顯然沒有確定日後的創作基調,除了美術出身的導演所必然的畫面唯美,沒有其他更多的印象。而看了好友王朔的小說《你不是一個俗人》後,馮小剛覺得這本書滿足了自己的孩子心理,就把它拍成了第一部賀歲電影《甲方乙方》,沒想到觀眾反響特別強烈,於是幾乎這麼繼續做下來,成為國內賀歲片的開創者。
到於現在,他是真的在釀酒了,《手機》出乎意料的好,於是更期待《溫故1942》。不過,越是掏心窩子的東西越用心用力,況且題材這麼大,夠他的心臟承受的。但對於愛電影的我們來說,十年磨一劍也值得等,因為葡萄酒是歷久才會彌香。
馮小剛自我評價,在中國電影的叢林中,他不是一隻沉默的羔羊,而是一頭餓了一年的狼。他自認為其電影有兩樣法寶──一個是人民性,這不是指吃喝拉撒,而是人民群眾的願望和想像力;另一個是傳奇性,它能把生活變了形,讓生活像長上翅膀一樣飛起來。再加上自己對觀眾有很好的判斷以構成他的優勢,他的影片的優勢。以至於有人評價說,馮小剛可能不是中國惟一的商業電影導演,但他絕對是當代中國導演中懂得商業電影,並且將這個概念與中國特色結合得最好的那一個。
很有意思的是,雖說靠喜劇起家,馮小剛卻最討厭將他的電影叫做「搞笑」電影。他自言:「我從來也沒有‘搞’笑過,‘搞笑’這兩個字是對我們創作的一種侮辱。我們拍的電影是幽默的感覺,‘搞笑’這兩個字是非常不準確的。你可以說它是喜劇,我對‘搞笑’這兩個字感到非常噁心。」不過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他「曲線救國」的決心。幽默只是他的一個方面,他之前的片子也並非都是喜劇的路子,他本人也絕非成天價沒心沒肺、快樂無憂的人,他的心裏──裝著事,裝滿思索。
話又說回來,將電影定位為「幽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幽默這東西看似簡單,實則學問很大馮小剛的電影確實能夠引起觀眾會心的微笑或者開懷大笑。方言式幽默在電視小品中的盛行是一個成功的範例,而在影視劇上通過方言式幽默來製造獨特的效果,馮小剛可以算得上是做了最多嘗試,也得到最多利益的人。
在他擔任編劇的電視系列《編輯部的故事》中,馮小剛首次大量運用了京味幽默。這部口碑甚佳的情景劇取得的成功,給了馮小剛不少啟示和經驗。1998年的《甲方乙方》中馮小剛的平民故事和京味幽默甫一出現就完全征服了此前從未看過內地賀歲電影的觀眾,由此,具有典型馮氏特色、冷氣十足的對白加上葛優一本正經的表情,有時能夠創造出比京油子山聊海侃的逗人對白更加好笑的效果。所以,馮小剛的電影中經常出現這樣的畫面:角色是嚴肅的,對白是普通的,但銀幕外面觀眾是狂笑的。
至於這種幽默感從何而來,馮小剛自己總結為:「從小上課我就愛給老師接下茬,為了讓全班同學都樂,我就得絞盡腦汗想怎麼接才好。另外,更多的是要說實話,現在很多人都說很多的假話,說實話非常好,實話就是有幽默感。」
能讓人們鑽進影院開懷大笑,的確是馮小剛作為導演與編劇的功德一件。
馮小剛是個挺性情,挺本分的人。他很認真,一點都不張,甚至他認為自己挺自卑的,不是特別自信,但有時候還要裝出一番特別自信的樣子。很多時候自己再堅持一下,可能就能按照他的想法來做。馮小剛往往會想別傷人,也怕因為堅持自己而把事情弄黃了。所以,可以想像,這樣一個並非科班出身,卻通過努力打拼,開闢了自己一片天地的人內心深處其實多麼需要得到更高的認可。
馮小剛的賀歲片一度成為票房的保證,也使得他拍攝影片籌措資金相對容易很多。例如新片《手機》尚未正式上映,成本已經完全收回,因為馮小剛在那些投資商發行商眼中早已成為一臺賺錢機器,而VCD版權、廣告收入、贊助商的投資等等,加起來的費用已經完全夠得上整個影片的成本了。
說心裏話,馮小剛真的挺委屈的,創造了那麼好的電影票房成績,卻總是得不到高層次的認可,屢屢被排斥,票房再好也只是「媚俗「,登不了藝術的大雅之堂。所以,國內評獎一概沒有他的份,他只能自嘲不知道得獎後上臺領獎是什麼心情。但跟拍電影的演員都得獎了,他也挺高興。
他可以是中國票房冠軍導演,老百姓最期待最給面子的導演,但也是中國最鬱悶的導演,以至於他憤憤不平地評論那些藝術上高深、票房上卻往往慘敗的藝術片說:「千萬別上了所謂藝術片的當,好多藝術片特做作!我覺得藝術片應該特別要注意原創性和真誠。很多貼著藝術標籤的電影我感覺充滿模仿,幾十年前就有了,都是拍給評委看的。看那些電影,不要以為自己的品位就高了,其實他是一糊塗人。」他甚至調侃自己將來如果不拍片了,就跟著金雞獎到各個城市參加會儀。
不過,有一件事可以安慰馮小剛那顆受傷的心。中國加入WTO以後,作為一個民族電影人,馮小剛將會成為最大受益者。因為WTO將帶來外國電影投資的介入,而他們投資拍攝的一定是完全中國本土的影片,所以,他們選擇的導演一定是基本最受歡迎的導演。那麼,馮小剛就是最好的選擇。《大腕》已經開始了這種動作模式。
恐怕多數人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徐帆會選擇馮小剛做丈夫。在中國,徐帆絕對可以當之無愧地躋身於一流女演員的行列。她是絕對的演技派相貌雖非沉魚落雁,卻也品貌俱佳,氣質不俗,特別是跟馮小剛站在一起,簡直是天仙下凡。但就是這樣一個優秀的女子,卻可以心甘情願地說:「這輩子我是被他看死了。」除了感情因素,我想,馮小剛本身的優秀使得他完全可以與這樣一個優秀女子相匹配。
不記得誰說過,敢娶聰明女人為妻的男人是相當自信甚至自負的,這種男人通常也是最有實力的,他們相信,無論別人多聰明,也只有被他征服的份兒。當然,馮小剛不會有這樣自負,擁有徐帆,他更多的是感恩和惜福,甚至有一點受寵若驚,直言徐帆讓他「找到了做人的尊嚴」。他言必稱徐帆為「徐老師」、「我們家領導」。記得在央視《藝術人生》做訪談的時候,兩口子被分開「拷問」,測試夫妻的默契程度。徐帆在演播室接受主持人朱軍的測試,馮小剛則在後臺一臉嚴肅,神情頗為關注,有些惴惴不安,很有意思,看得出徐帆在馮小剛心中的份量。
而徐帆對於夫君感情的堅定也令人感嘆。甚至懷念舊時代女子婚後隨夫姓,一聽就能知道是誰家的媳婦,於是,想在自己的車牌前加上FXS三個字母,意思就是馮徐氏。可見,越是優秀的女子,不動情則已,一旦動情,流露的溫柔是無法想像的。
每次想到馮小剛,總會同時想起另一個人──昆汀·塔倫蒂諾。大約因為他倆都那麼「實力派」風格,或者是直說就是都長得那麼歪瓜裂棗,卻都堪稱鬼才,而且成績驕人,而且這成績還真是靠不凡不俗的智慧締造的,所以讓你真的不服不行。
- 關鍵字搜索:
- 馮小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