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烏鎮人瀋雁冰的一生充滿了「矛盾」,他為自己取的筆名「茅盾」真是恰到好處。這位才情天縱的文學家與另一位中共文學弄臣郭沫若一樣,與極權政權糾纏了一生、曖昧了一生,形成了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最令人瞠目結舌的「文化災像」。
茅盾,本名瀋德鴻,字雁冰,1896年7月4日出生於浙江桐鄉縣烏鎮一個商人家庭。早些年我曾到訪過他的故鄉,這是杭嘉湖平原上一個有2,0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鎮,茅盾的童年就是在這古老秀麗的鎮上度過的。這裡地處太湖南岸,盛產稻米、絲綢和杭白菊,歷來是人文薈萃之地。
茅盾五歲開始接受啟蒙教育。1907年考入烏鎮高等小學三年級。他的國文成績在四年級時已成全校之冠。在一次會試中,主考人在少年茅盾的卷子上批道:「12歲小兒,能作此文,莫謂祖國無人也!」在這樣的環境中,加上烏鎮交通發達,緊鄰杭州與上海,造成了少年茅盾面向世界的開放心態和精緻溫藉的文筆風格。
他十歲喪父,由其母撫養長大。讀完北京大學預科後無力升學,於1916年進入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任職,從此開始他的文學生涯。1920年任《小說月報》主編,同年12月底,與鄭振鐸等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並把老牌的《小說月報》改造成為領一時風騷的文學重鎮。此時的茅盾,還是一位純粹的「先鋒作家」。
自從1918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後,經李大釗、陳獨秀等人的介紹,馬克思主義瘟疫開始在中國大地傳播,並成為新興知識份子的一種時尚。對於茅盾這樣的新銳作家來說,自然無法倖免。何況他又是一位極度敏感,而又相當自戀的年輕人。
1920年7月,在蘇共中央遠東情報局的運籌下,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立。同年10月茅盾由李達、李漢俊二人介紹參加了該小組。緊接著,陳獨秀南下建黨,19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誕生在上海租界一所石庫門內(後搬到了茅盾故鄉邊上的嘉興南湖)。此時,茅盾受到陳獨秀總書記的激賞,已成為中共最早的秘密黨員之一,堪稱中國最老資格的黨員作家!
奇怪的是,這段「顯史」被中共黨史、中國官方文學史和茅盾本人刻意隱瞞了半個世紀。直到20世紀80年代後才被掩掩遮遮地披露出來,那些史料的語焉不詳與吞吞吐吐之態,讓人懷疑其中藏著什麼貓膩。
21年入黨後的茅盾在黨內的地位與身份,至今仍撲朔迷離。有人說這段時間他在從事情報工作,是上海灘文化界、文學界的高級特工,所以身份一直沒有暴露。對於這段公案,茅盾至死沒有開口作辯,也許永遠要成為一個謎案?
但是,近期有一些史料被公開發表,原來茅盾加入中共以後,白天上班編雜誌,晚上開會搞政治。他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利用商務印書館編輯的合法身份和有利條件,擔任了中央機要聯絡員,負責全國各地方黨組織與中央的聯繫。各地報告用「商務印書館編譯所瀋雁冰先生轉鐘英小姐收」這樣的形式,郵寄給茅盾,或用「轉陳仲甫先生台啟」形式轉寄黨魁陳獨秀。可見茅盾當時身份的特殊重要性。
一時間,商務印書館同人還以為茅盾在十里洋場有了一名叫「鐘英」的情人。他的好友兼同事鄭振鐸為挑明這個謎底,趁茅盾不在拆開了一封「轉鐘英小姐收」的信,不禁嚇了一跳!原來竟是地方黨組織給中央的報告。「鐘英」乃是「中央」的諧音。
1925年五卅運動中,商務印書館掀起罷工高潮,秘密黨員茅盾露出水面,被推為商務印書館罷工中央委員會委員之一,同時當了罷工運動的新聞發言人,並親自執筆草擬與商務當局談判的復工條件。
同年,國民黨召開西山會議後,茅盾和惲代英奉中共中央之命在上海組織了國民黨左派的上海市黨部。1925年底,茅盾和惲代英等被選為左派國民黨上海市黨部代表,赴廣州出席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後留廣州工作,在毛澤東任代理部長的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作秘書。1926年3月,中山艦事件後,茅盾返滬。
1926年底,北伐軍佔領武漢成立國民政府。茅盾奉命赴武漢,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教官。1927年春出任漢口《民國日報》主編。7月,汪精衛組織「分共會議」決心清黨,茅盾撤離武漢,準備參加南昌起義。可是抵達九江後,因路途阻塞未能成行,他便回到上海。這時,茅盾遭到國民黨政府通緝而轉入地下……
27年「4.12」事變似乎是個分水嶺,從此文學家茅盾似乎「回歸」了。9月,茅盾發表小說《幻滅》,標誌著他在黨內已經失寵,或者已脫離了「組織關係」。至1928年6月,他又先後完成《動搖》和《追求》,即長篇小說三部曲《蝕》的創作。同年7月,茅盾又像跟蔣介石鬧翻的郭沫若一樣,離上海去了日本。旅居日本期間,他著述頗豐。
茅盾從日本回來已是1930年了。到上海不久,他便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並一度擔任過「執行書記」。「左聯」是中共地下黨的一個外圍組織,讓茅盾當執行書記,是不是又被「組織」重新接納了?至今仍存疑。我們看到的是,從此茅盾經常和魯迅在一起,從事「革命文藝活動和社會鬥爭」……
此後,茅盾的人生軌跡是這樣的:1937年到武漢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主編《文藝陣地》;1938年冬赴新疆任新疆各族文化協會聯合會主席;1940年5月到延安;1940年底到重慶;後又到桂林、香港,擔任《大眾生活》編委;1946年底應邀赴蘇聯訪問。
輝煌的頂點是1949年後,他的官銜是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文化部長、第一至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但並不是黨員。1981年3月27日,茅盾病逝於北京。據報導,他臨終前懇切地向中共提出:「如蒙追認為光榮的中國共產黨員,這將是我一生最大榮耀。」中共中央根據「茅盾的請求和他一生的表現,決定恢復他的中國共產黨黨籍,黨齡從1921年算起。」
蓋棺論定,終成宿願。這是他親手釘入自己棺材蓋上的「最後一枚釘子」。這位曾經寫出過《子夜》的吾鄉文人,這位著名小說家、批評家,被20世紀中國文學史視為宗師級的「文學巨匠」,竟然在與魔共舞了一輩子之後,死到臨頭所唸唸不忘的,並不是曾給他帶來偌大榮譽與恩惠的文學,而是那一張早年失落的沾滿幾千萬同胞血腥的「黨票」!不亦悲乎?
(2006-07-23寧波)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茅盾,本名瀋德鴻,字雁冰,1896年7月4日出生於浙江桐鄉縣烏鎮一個商人家庭。早些年我曾到訪過他的故鄉,這是杭嘉湖平原上一個有2,0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鎮,茅盾的童年就是在這古老秀麗的鎮上度過的。這裡地處太湖南岸,盛產稻米、絲綢和杭白菊,歷來是人文薈萃之地。
茅盾五歲開始接受啟蒙教育。1907年考入烏鎮高等小學三年級。他的國文成績在四年級時已成全校之冠。在一次會試中,主考人在少年茅盾的卷子上批道:「12歲小兒,能作此文,莫謂祖國無人也!」在這樣的環境中,加上烏鎮交通發達,緊鄰杭州與上海,造成了少年茅盾面向世界的開放心態和精緻溫藉的文筆風格。
他十歲喪父,由其母撫養長大。讀完北京大學預科後無力升學,於1916年進入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任職,從此開始他的文學生涯。1920年任《小說月報》主編,同年12月底,與鄭振鐸等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並把老牌的《小說月報》改造成為領一時風騷的文學重鎮。此時的茅盾,還是一位純粹的「先鋒作家」。
自從1918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後,經李大釗、陳獨秀等人的介紹,馬克思主義瘟疫開始在中國大地傳播,並成為新興知識份子的一種時尚。對於茅盾這樣的新銳作家來說,自然無法倖免。何況他又是一位極度敏感,而又相當自戀的年輕人。
1920年7月,在蘇共中央遠東情報局的運籌下,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立。同年10月茅盾由李達、李漢俊二人介紹參加了該小組。緊接著,陳獨秀南下建黨,19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誕生在上海租界一所石庫門內(後搬到了茅盾故鄉邊上的嘉興南湖)。此時,茅盾受到陳獨秀總書記的激賞,已成為中共最早的秘密黨員之一,堪稱中國最老資格的黨員作家!
奇怪的是,這段「顯史」被中共黨史、中國官方文學史和茅盾本人刻意隱瞞了半個世紀。直到20世紀80年代後才被掩掩遮遮地披露出來,那些史料的語焉不詳與吞吞吐吐之態,讓人懷疑其中藏著什麼貓膩。
21年入黨後的茅盾在黨內的地位與身份,至今仍撲朔迷離。有人說這段時間他在從事情報工作,是上海灘文化界、文學界的高級特工,所以身份一直沒有暴露。對於這段公案,茅盾至死沒有開口作辯,也許永遠要成為一個謎案?
但是,近期有一些史料被公開發表,原來茅盾加入中共以後,白天上班編雜誌,晚上開會搞政治。他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利用商務印書館編輯的合法身份和有利條件,擔任了中央機要聯絡員,負責全國各地方黨組織與中央的聯繫。各地報告用「商務印書館編譯所瀋雁冰先生轉鐘英小姐收」這樣的形式,郵寄給茅盾,或用「轉陳仲甫先生台啟」形式轉寄黨魁陳獨秀。可見茅盾當時身份的特殊重要性。
一時間,商務印書館同人還以為茅盾在十里洋場有了一名叫「鐘英」的情人。他的好友兼同事鄭振鐸為挑明這個謎底,趁茅盾不在拆開了一封「轉鐘英小姐收」的信,不禁嚇了一跳!原來竟是地方黨組織給中央的報告。「鐘英」乃是「中央」的諧音。
1925年五卅運動中,商務印書館掀起罷工高潮,秘密黨員茅盾露出水面,被推為商務印書館罷工中央委員會委員之一,同時當了罷工運動的新聞發言人,並親自執筆草擬與商務當局談判的復工條件。
同年,國民黨召開西山會議後,茅盾和惲代英奉中共中央之命在上海組織了國民黨左派的上海市黨部。1925年底,茅盾和惲代英等被選為左派國民黨上海市黨部代表,赴廣州出席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後留廣州工作,在毛澤東任代理部長的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作秘書。1926年3月,中山艦事件後,茅盾返滬。
1926年底,北伐軍佔領武漢成立國民政府。茅盾奉命赴武漢,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教官。1927年春出任漢口《民國日報》主編。7月,汪精衛組織「分共會議」決心清黨,茅盾撤離武漢,準備參加南昌起義。可是抵達九江後,因路途阻塞未能成行,他便回到上海。這時,茅盾遭到國民黨政府通緝而轉入地下……
27年「4.12」事變似乎是個分水嶺,從此文學家茅盾似乎「回歸」了。9月,茅盾發表小說《幻滅》,標誌著他在黨內已經失寵,或者已脫離了「組織關係」。至1928年6月,他又先後完成《動搖》和《追求》,即長篇小說三部曲《蝕》的創作。同年7月,茅盾又像跟蔣介石鬧翻的郭沫若一樣,離上海去了日本。旅居日本期間,他著述頗豐。
茅盾從日本回來已是1930年了。到上海不久,他便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並一度擔任過「執行書記」。「左聯」是中共地下黨的一個外圍組織,讓茅盾當執行書記,是不是又被「組織」重新接納了?至今仍存疑。我們看到的是,從此茅盾經常和魯迅在一起,從事「革命文藝活動和社會鬥爭」……
此後,茅盾的人生軌跡是這樣的:1937年到武漢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主編《文藝陣地》;1938年冬赴新疆任新疆各族文化協會聯合會主席;1940年5月到延安;1940年底到重慶;後又到桂林、香港,擔任《大眾生活》編委;1946年底應邀赴蘇聯訪問。
輝煌的頂點是1949年後,他的官銜是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文化部長、第一至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但並不是黨員。1981年3月27日,茅盾病逝於北京。據報導,他臨終前懇切地向中共提出:「如蒙追認為光榮的中國共產黨員,這將是我一生最大榮耀。」中共中央根據「茅盾的請求和他一生的表現,決定恢復他的中國共產黨黨籍,黨齡從1921年算起。」
蓋棺論定,終成宿願。這是他親手釘入自己棺材蓋上的「最後一枚釘子」。這位曾經寫出過《子夜》的吾鄉文人,這位著名小說家、批評家,被20世紀中國文學史視為宗師級的「文學巨匠」,竟然在與魔共舞了一輩子之後,死到臨頭所唸唸不忘的,並不是曾給他帶來偌大榮譽與恩惠的文學,而是那一張早年失落的沾滿幾千萬同胞血腥的「黨票」!不亦悲乎?
(2006-07-23寧波)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茅盾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