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就業高峰形勢比前兩次更嚴峻*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有關官員表示,高校畢業生、城鎮新增勞動力、農村轉移勞動力、下崗職工和退役軍人等種種因素使就業矛盾突出。勞動力總量的增加以及產能過剩和貿易摩擦等原因,使即將到來的第三次就業高峰的就業形勢可能比前兩次還要更為嚴峻。前兩次就業高峰指的是知青返回城市以及90年代的國企工人下崗。
中國官方公布的失業率在4%到5%之間,但是,由於這個失業率只統計了城鎮登記的失業人口,並沒有包括城裡的下崗工人以及農村的大量富余勞動力,因此,一般估計,實際的失業率要遠遠高於官方的統計數字。
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的副研究員曾燕波對中國媒體表示,如果把1.5億農村富余勞動力算入的話,中國的失業率就要高達20%;再加上500萬下崗職工,失業率的數字就要更高了。
中國的一些學者認為,從失業率和失業人口的絕對數量來看,中國的失業率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嚴重的。
*青年人就業問題尤其突出*
在第三次就業高峰中,青年人就業的問題尤其突出。
在農村的富余勞動力中,向非農領域轉移和進城務工的主要是青年。有關數據顯示,城鎮待業青年每年有300萬左右。在1300萬下崗失業人員中,青年佔30%左右。而過去兩三年出現的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也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
根據中國媒體提供的數據,中國從業人口中具有各類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員僅佔5%,說明中國需要更多高學歷和高素質的勞動者,而不是過剩。
那麼,為什麼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也存在失業的問題呢?
*蘇黛瑞:缺乏適合大學生的就業機會*
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政治學教授蘇黛瑞(Dorothy Solinger)說:「出現這個問題的一個原因是,中國當局擴大了高校招收的學生人數,目的是使20歲左右能夠而且上得起大學的年青人不進入就業市場。現在這些人畢業了,而經濟的發展還沒有快到能夠吸納所有這些人就業的水平。」
蘇黛瑞說,中國的經濟雖然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發展,但是沒有創造出適合這些大學生的就業機會。
她說:「不同的工作要求的是不同種類的勞動力。中國的經濟的確在增長,但是在僱用這些大學畢業生的一些行業,它的增長不夠快,它在能夠吸收下崗職工行業的擴張也不夠。經濟增長所吸收的勞動力大部分是沒有受過良好教育的農民工。中國的人口這麼多,而經濟的增長不能夠給所有這些人提供就業機會。」
這位專門研究過中國下崗工人問題的學者說,除了勞動力供求上的矛盾之外,中國經濟的結構也不適合吸收社會上的勞動力。
*中小城市西部地區高學歷人才短缺*
中國的一些學者也表示,這幾年,由於國有企業改革等原因,許多原來積澱的冗餘人員下崗失業,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經濟增長所創造的就業機會。同時,由於中國的產業結構中勞動力密集、就業彈性係數大的第三產業比例偏小,整體經濟的就業彈性係數偏低,因此經濟增長所帶來的就業機會的增加極為有限。
他們認為,在青年就業問題的成因中,供求矛盾、結構性矛盾是主因,社會支持系統不完善是重要的制約因素,而青年自身素質的缺陷與不足是基礎性因素。
有資料顯示,近年來中國高校畢業生在大中城市就業者佔總數的80.8%,在縣鎮和農村就業者僅佔19.2%。在一些大城市已經出現人才高消費的現象,但是在大量的中小城市,特別是西部地區,卻面臨人才特別是高學歷人才的嚴重短缺。除了嚴重的地域性結構失業之外,大學生還面臨觀念結構性失業和技能性結構失業的問題。
*蘇黛瑞:輸出農村剩餘勞動不失為有益嘗試*
由於青年就業關係到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中國的一些專家認為,政府應該制定切實可行的青年就業政策,包括採取稅收等優惠政策,增強中小企業的就業吸納力,以及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加速經濟增長,通過擴大國民經濟總量來拉動就業需求,同時積極推進城市化進程。他們還呼籲政府制定相應的法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同時運用優惠政策,有計畫的組織城鎮剩餘勞動力的轉移。
加州大學的蘇黛瑞教授說,中國一些地方開展的對農民進行基本技能培訓然後把他們輸出到日本等其他國家的做法也許是一個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有益嘗試;而對於城鎮下崗職工和待業青年來說,關鍵是進行技能方面的再培訓,使他們進入服務行業。
不過她表示,這幾年,中國政府對失業問題、特別是那些沒有受過太多教育的人關注要少一些。
多維新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就業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