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災難創收,記者排隊領「封口費」

 2006-05-24 19:4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儘管混跡於新聞界若干年,見慣了不良記者的種種醜態,前天《河南商報》的一則報導仍然讓我目瞪口呆——河南汝州兩個煤礦先後發生礦難,各地記者用手機簡訊奔走相告,隨即紛紛趕赴現場,不是去採訪報導,而是去排隊收受「封口費」。地方官員親自發鈔,按媒體等級,明碼標價,亦可討價還價,一天480人(包括真假記者)領走20萬元。


  只要記者不報導,地方官員就可以隱瞞礦難,勾結礦主,草菅人命,由此可見新聞媒體的重要性。只要地方官員給錢,記者就可以不報導,裝聾作啞,粉飾太平,由此可見某些新聞媒體的脆弱性和虛偽性。重要的東西而又脆弱、虛偽,這就是問題的嚴重性。我之所以目瞪口呆,是因為問題嚴重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


  這些記者沒有職業道德,甚至沒有做人的良心,人們怎樣咒罵都不為過。但是,我更感興趣的是,這數百名記者怎麼都這樣呢?難道上帝專門挑揀靈魂墮落的人來中國做記者?


  從思想深處檢討起,你會發現這些記者普遍地缺乏職業榮譽感。我相信原本並非如此,尤其記者又是極容易激發榮譽感的職業,很多人在入行時都帶著幾分敬畏、自豪和憧憬,幻想著有一天自己會成為揭露真相、匡扶正義的名記者。但是很快他們會發現,在很多地方,真正有份量的輿論監督稿件難以見報——有些地方還規定須被監督對象簽字才能見報,諸位想想,那些肯花二三十萬元來「封口」的地方官員和礦主願意簽字嗎?一些肉麻的表揚稿卻裡外討好,欺軟怕硬的報導倒是可以大肆炒作一把,慢慢地,他們也就喪失了激情,迷失了方向,沒有了榮譽感,變成了混混兒。


  也有一些堅持理想的記者,要良心不要紅包,做了一些對得起職業道德的報導。但是他們也常常受挫——記者不被收買,卻難保編輯不被收買;編輯不被收買,卻難保主任不被收買。我所在的報社就曾經歷過這樣一件事情:一位記者拒收紅包揭露了一家公司造假行為,公司卻以數十萬元廣告費來收買報社,報社亦出淤泥而不染,結果公司搞定了更上面的人,一個電話,文章就沒能見報。報社和記者都驚呼:早知如此,還不如收錢算了!   從「理性的經濟人」的角度看,如果一個記者拒收紅包能夠帶來職業榮譽,又能因職業榮譽帶來更高的收入;如果一家報社能夠通過清正廉潔、客觀公正而帶來發行量,又能通過發行量帶來更多的廣告,那麼記者和報社為什麼要做收受賄賂這種 「虧本」的生意呢?如果不能做到這樣,那麼收受賄賂至少可以掙點現錢,為什麼不收呢?能夠拒絕的就只剩下少數頑固的理想主義分子了。

  我曾經撰文比較新華社4名記者在山西繁峙礦難中收受賄賂案和《紐約時報》記者傑森.布萊爾編造假新聞案的不同。4名記者因「嚴重違背了新聞職業道德,損害了新華社的聲譽」受到嚴肅查處;而《紐約時報》的執行總編和主管編輯因假新聞案引咎辭職,傑森.布萊爾雖然被報社開除,卻有雜誌高價聘他寫評論文章、書商請他寫書。這在我們的媒體上呈現為現代商業社會的笑話,但是其背後卻有嚴肅的一面,那就是:人們對他本人的靈魂墮落的興趣,遠不如對一家大報發稿制度上的漏洞的興趣大。這與中國有些人總喜歡把好事都歸功於制度優越、壞事都歸咎於靈魂墮落的習慣很不相同。   我並沒有為墮落的靈魂辯解的意思。不管是什麼原因,可恥的行為總歸是可恥的,而且應該受到懲罰。我尤其要對調查這起事件的記者表示敬意,揭露同行的醜聞往往需要更大的勇氣。

來源: 南方都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