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眼下許多售樓處排隊購房者如過江之鯽,似乎房地產市場房源依舊緊張,供不應求。現實狀況與政策資訊背道而馳,這種供不應求的虛假資訊究竟是如何製造出來的呢?
●朝向好的先掖著 朝向差的做釣餌
13日下午,在緊鄰北京西南三環的「萬年花城」售樓處,聚集了眾多購房者。大廳中央的沙盤周圍,銷售代表正在向購房者全力推薦四期即將開盤的3棟樓房。
「三期尾房從4月初就停止銷售了,現在我們全部27名銷售代表都在力推四期。」「三期就剩下幾十套了,打算留到年底當現房賣。期房變成現房,價格當然會跟著漲,估計起碼得8000多元一平米。」銷售代表介紹說。
針對「只剩下幾十套三期尾房」的說法,記者當日在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查詢,得出的卻是另一結果:三期尾房尚餘305套。其中一棟樓僅預定出兩套,還有70套沒有售出。「三期尾房現在肯定不賣了,要買除非找我們大老闆。」銷售代表高女士解釋說。
「即將開盤的四期共有6棟樓房,最先賣的是其中3棟。這次開盤的是3棟樓裡的320套房屋,其他的房子以後陸續開盤。並且越往後,房子的戶型、位置和朝嚮往往更好,當然價格就越高。每新開一次盤都要漲幾百元。」
在售樓處現場,一位長期關注這個樓盤的購房者告訴記者:「『萬年花城』三期共12棟樓。2005年5月12日,三期第一次開盤,均價為每平米5500元,到了當年10月份第六次開盤時,房價變成了5600元,當年11月第七次開盤就5700元了。到了今年,房價開始瘋漲。1月第八次開盤6100元,而3月三期最後一次開盤時,是6500元。我眼睜睜看著這個樓盤三期價格一步一步地漲起來。」
●賣房如同「擠牙膏」 坐等漲價節節高
京城一位業內人士哼了一首「賣房謠」:「沒被許可先預賣,取得許可又不賣,分期開盤捂著賣,最後拖成現房賣。」據他介紹,京城的樓市,賣房子就像擠牙膏,開發商想盡各種辦法一點一點將房子分期分批投放市場,並且一批一批提高價格,名為「銷控」,實際上是人為地操控市場供求資訊,最終達到房價大漲獲取高額利潤的目的,「這其實是大多數房產開發商的共同策略。」
「沒被許可先預賣」。北京萬德福房地產開發公司的「摩界」樓盤,在尚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的情況下,違反有關規定,擅自收取誠意金並搖號選房,今年5月被北京市建委查處。
北京市和平裡一新開樓盤,今年4月才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但去年4月就開始認購登記。今年5月開盤日,購房者蜂擁而至,卻被告知去年10月底已有近千人排隊預定,此後的預定者根本無權參與搖號選房。
「有了許可又不賣」。北京市朝陽區大望路一高價樓盤,其中一棟2003年底就獲得了商品房銷售許可證,但這個樓盤一直拖到今年5月,在房價漲聲一片時才開盤。樓價也從當時同期樓盤均價每平方米8000元左右漲到現在的每平方米11000元。
「分期開盤捂著賣,最後拖成現房賣」。更是樓市普遍採用的「銷售策略」,萬年花城是這樣,其他很多樓盤也是如此。和平裡某小區今年4月取得2棟樓和1個車 庫的預售許可,但第一次開盤只賣其中的160套房子,「其他期房什麼時候開盤我們也不清楚,但價錢肯定會比現在高。」售樓人員告訴記者。
房產商透過上述各種方式控制房源供給,實際上改變了真實的市場供求關係,人為地製造供不應求虛火,最終操縱市場,對房價持續上揚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樓盤資訊不對稱 虛假資訊滿天飛
除了囤積房源之外,開發商製造虛假資訊的手法很多。據業內人士介紹,有的開發商自己或者僱人在售樓處排隊,炮製「人氣」、哄抬房價。一些商品房預售合同中,購房人姓名、住所、身份證號碼等漏洞百出,在業內傳為笑話。如今這種合同造假、人為造市的現象依然存在。
不僅如此,開發商還不斷推出千人搖號、打折拍賣、人體彩繪秀、不買房也能中大獎,甚至豪車接送等手段來聚攏「人氣」。經過一出出花樣翻新的「售房秀」,購房人如墜霧裡,房價也節節飆升。
不少購房者向記者反映,在整個購房過程中,樓盤資訊幾乎都是開發商發布的,從供應量到價格基本上是開發商說了算。地產界獨立觀察者陳曉焱指出,房地產市場的不完全競爭,消費者和開發商之間的資訊不對稱,已導致供求關係的嚴重扭曲。政府部門應該對房地產市場的資訊批露進行嚴格規範,讓購房者真正掌握透明、公開的市場資訊。但如果政府官員與不法商人狼狽為奸,只是制定一些冠冕堂皇的政策,卻不執行,百姓又該如何呢?
- 關鍵字搜索:
- 北京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