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敦煌生態將成樓蘭第二 月牙泉走到生命盡頭(圖)

 2006-05-11 17:5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俯瞰月牙泉

1950年代前,這裡深12米,水面20多畝。現在,它的水位只有1米,面積不足當年的1 / 2。曾經晶瑩的泉水也變得渾濁黯淡,讓人很難見底。泉中獨有的珍稀植物七星草已基本滅絕--這草可治難產,月牙泉因此又稱藥泉。

「月牙」南岸,還剩下13棵樹--9棵胡楊,4棵老柳。為了挽救又一棵即將枯死的胡楊,人們在它的軀幹外圍起水泥牆。

月牙泉是李茂錦兒時的天堂。那時的水一直漫到北坡的山腰,沒有人敢從北坡上滑沙而下,因為怕掉進水中。泉的四面長滿了水草,孕育著茂密的樹林。鳥獸在林中出沒,斑鳩、白鶴、狐狸、蛇,還有「石龍兒」--一種生長在沙裡的肥胖蜥蜴。

「它是世界一絕。」李茂錦說。沙山包圍著月牙泉,但千百年來,水沒有被黃色掩埋;無論氣候多麼炎熱,它的水位不減--敦煌地區年降雨量34毫米,蒸發量2400多毫米,換在別的地方,泉水幾天就蒸發乾了。每年,都有數萬人在沙山上面踩、滑,但落下的沙也填不掉月牙泉。

「是缺水讓它掙紮在死亡線上。」李茂錦說。

  四大湖的SOS狀態

專家研究表明,月牙泉和敦煌地下水繫緊密相連--泉水「垂危」,敦煌的生態也就進入SOS狀態。

過去的敦煌並不是滿目沙漠戈壁。祁連山冰雪融化而成的疏勒河、黨河匯入敦煌,滋養了眾多的濕地和野生林地。

敦煌境內曾有東湖、西湖、南湖、北湖四大湖泊,都有可觀的水量;據當地林業部門統計,建國初,東、西、北湖以及南山一帶有天然林219萬畝,其中胡楊林4萬畝,是不折不扣的「綠色屏障」。敦煌境內的濕地面積曾經達375萬畝。

在這位副局長的指引下,4月中旬,本報記者在北起玉門關、南至陽關的地界上,圍繞四個湖泊進行探查--東湖已名存實亡,北湖瀕臨消亡,西湖和南湖的水面大大縮減。

敦煌往西南至陽關70餘公里路途中,見不到任何綠色,間或有幾條河道,也早已乾涸。這一帶沙塵暴異常頻繁,龍捲風常常橫掃路面,還差點掀翻了記者乘坐的汽車。

陽關遺址就在南湖邊,黃沙正在吞食綠洲。過去,陽關烽火台下就可能看到大面積的湖水,現在要轉過幾道山丘才能望到野麻灣殘存的藍色。而在唐壽昌城--漢龍勒城--遺址,沙丘已破牆而入。

南湖旁,還有一處消失的河流--山水溝。文獻記載,這裡曾多次發生驚心動魄的大洪水,最後的一次是在1967年7月18日:「上午10時許,山水溝裡的水,開始由清變濁……不多時就聽見有洪水咆哮的聲響,隨後卷地而來的是塵土飛揚的氣味,跟著就看到水頭有一丈多高的洪峰滾滾而來,直衝攔河土壩,不過十來分鐘,就把土壩完全衝垮……」

  距陽關不遠處,名叫「大溝水」的河流也已經消失。

玉門關外的北湖,就如一個深有六七米的大鍋,齊鍋的水都煮干了,只在鍋底還殘留著一些「漿糊」--地下滲出的鹽鹼和泥漿攪和在一起。另據西湖濕地管理局局長吳三雄介紹,以前南湖到西湖之間有大面積的水域和濕地相連,現在已完全隔開。在西湖,可以見到成片成片枯死的胡楊林。

敦煌市委提供的材料顯示,敦煌境內因缺水面臨嚴重的生態危機:

其一是濕地萎縮。濕地以每年2萬畝的速度遞減,到2005年,敦煌境內濕地面積減少了近1 / 3,僅存270萬畝。敦煌綠洲區內的1萬餘畝咸水湖和1千餘畝淡水湖中,80%已消失。

其二是植被銳減。2005年,敦煌境內的天然林消失了近一半,僅存130萬畝;而據甘肅草原隊調查,1965年時敦煌有576萬畝草場,總載畜量12萬羊單位,現在只有135萬畝,減少了77%,載畜量5萬羊單位,減少了57%。

其三是沙進人退。全市有50萬畝土地沙化,自1994年來,敦煌綠洲區外圍沙化面積增加了20萬畝,平均每年增加近2萬畝,沙漠吃掉了4米綠洲。

「如果得不到遏制,50年內,敦煌將成為第二個樓蘭。」北京林業大學羅菊春教授在5年前發出了警告。

  「人禍」

「塞上明珠」為什麼會出現生態危機?敦煌市現任市委書記包東紅對本報記者直言:全是人禍。

自1950年代後,由於移民等因素,敦煌以及疏勒河上游的阿克塞、肅北、玉門市等地區人口急劇增長。解放初,敦煌市常住總人口為3.6萬,半個世紀內增加了4倍多,而阿克塞,多出了數十萬雙伸向自然的手。

少年時期的劉禮德見證了人們砍伐樹木和獵殺野生動物的場景。「最初,大家砍樹只是為了生活需要--用來燒火、做飯、取暖,砍得還不太多,後來就發展到生產需要,大煉鋼鐵時,一天砍下的胡楊樹堆得像一座小山。」他說。1970年代初,他也曾跟隨大人獵殺野駱駝,親眼見到兩頭巨獸被子彈斃命--30年後,野駱駝只剩下了不到40峰。

1970年代中期是標誌性時段。疏勒河上游,水利部門在安西縣和玉門市各自修建了一個大中型水庫--雙塔水庫和昌馬水庫,導致以下400公里的河段--其中300公里河段在敦煌--斷流;幾乎同時,疏勒河的支流黨河,也在上游被阿克塞縣截留500萬立方米的水。在敦煌境內,水利部門也築起了大壩,黨河斷流了。

包東紅無奈地說,敦煌的地下水位從此得不到補充--這裡地下水主要靠疏勒河和黨河滲透補給。

水庫中的水主要用於農業灌溉。在敦煌,需要灌溉的農田已經由最初的1.3萬畝增加到38萬畝。敦煌水務局局長馬玉成說,實際上可能有40多萬畝,每年至少需要2.5億立方米來灌溉。而黨河的年徑流量只有2.6億至2.99億立方米,其中有一半要被蒸發掉,再除去阿克塞分流的500萬立方米水。

開拓者們順理成章地將手伸向了湖泊和濕地。在這樣的背景下,月牙泉於1975年首次遭到了重創。「泉裡架起了渡槽,4臺8泵的抽水機日夜不停地抽了一個星期。」李茂錦說。他親眼見到了這樣的場景:泉水急劇下降,岸邊的沙驟然崩塌,兩臺抽水機砸下泉底,其中之一至今都沒挖出來。

人的目光又盯上了地下水。1976年--1986年,新開掘的機井數量為1800餘個,相當於敦煌綠洲每平方公里至少有一個。

綜合敦煌各部門的統計,敦煌市目前年採地下水6000萬立方米--容許開採的地下水量為5500萬立方米,其中2 / 3用於灌溉。

只有消耗而沒有補充,敦煌的地下水位以平均每年0.2米的速度下降,到2001年,累計下降了近11米。包東紅稱,這是嚴重的「收支不平衡」。而這也直接導致了月牙泉水位的下降--1986年時,月牙泉水位不足2米,到2005年就只剩下0.9米了。

  老天的報復

於是,人們開始為自己的行為埋單--沒有水和植物的約束,沙漠終於自由了。

「首先是沙塵暴的強度越來越大,」敦煌市氣象局局長巴秀天說,「其季節性分布也起了很大變化:以前主要集中在3-5月份,現在幾乎每個月都有。」

其次是極端氣候在增加。比如說高溫--以前,夏秋雖也高溫,但是早晚天氣很涼,而現在「該涼的時候不涼」;另外兩種極端氣候是短時期集中降水和暖冬,對人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細菌和流行病增加。

本報記者選取了1980年來的幾次極端氣候,摘錄如下:

1983年4月28日-5月1日,強霜凍,最低氣溫-11.9攝氏度,近萬畝果園、32萬株經濟林凍害嚴重,全市70%的棉花被凍死,另外還有3萬餘畝玉米、1000餘畝瓜菜及全部黃豆凍死;

1986年5月18日-19日,持續24小時8級大風,風速每秒17米,5.32萬畝農作物受害,6000棵樹木被刮倒,350隻羊丟失,長時間停電;

1996年5月29-30日,強沙塵暴持續10小時,8級大風持續7小時,能見度小於10米,8萬餘畝棉花受災,其中6000畝棉花被打死,6000畝果樹被刮倒,270根電桿、20公里輸電線路被毀壞,5名小學生落水身亡;

2002年5月5日,黑風(特強沙塵暴)天氣,風速每秒25米,能見度為零,即伸手不見五指,數千畝農作物被刮走。

2006年4月10日-11日,16-17日(記者在敦煌採訪期間),沙塵暴,氣溫驟然降低8攝氏度。

而浮塵天氣也在增加。空氣中飄浮著大量的10微米以下的細小顆粒,這些顆粒成分複雜,包含細菌、微生物等,吸入後易造成呼吸道及肺部的感染。

  莫高窟受到威脅

舉世聞名的莫高窟也受到了威脅--來自風沙的侵蝕以及粉塵的危害。

「強烈的風沙打在洞窟的雕像和壁畫上,就像一張砂紙在上面磨來磨去。」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說,「敦煌風沙越來越強勁了,甚至能把汽車的漆打掉,何況這些雕像和壁畫已經過了千年的風吹日晒。」

另據專家分析:來自鳴沙山方向的風沙對崖面露天壁畫產生的撞擊、磨蝕,已經導致了壁畫褪色、變色,還使不少窟區、窟頂遺址殘敗不堪,相當數量的窟頂被剝蝕,甚至會引起崖體的坍塌。

敦煌浮塵天氣的增多對莫高窟的威脅也在加劇。觀測表明,莫高窟窟區年降塵量已達到了驚人的地步--65.4 t?km-2,且83%以上為棱角狀、次棱角狀高硬度的顆粒,它們既能隨湍急的氣流運動對壁畫、塑像進行磨蝕,又能侵入壁畫和塑像顏料的空隙間,攜帶的細菌和化學物質還會對壁畫的顏料產生多種生物和化學作用。它們還不斷地在壁畫開裂處乘虛而入,使其龜裂。而粉塵沉積到一定程度時,會產生一種向外擠壓的力,導致壁畫顏料層、白粉層脫落,嚴重時可使整個地大面積脫落。同時,大量粉塵沉降在壁畫表面,不僅嚴重影響了藝術效果,而且很難在不損壞壁畫的前提下將其清除掉,給壁畫修復除塵帶來許多困難。

(青島新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